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驱动课堂)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驱动课堂)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8 18: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联合国五十华诞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呢?
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掌握夏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
2、掌握甲骨文的发现和造字特点。
目标引领
重点:青铜器的功能和铸造工艺以及甲骨文。
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1、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2、发展:
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
3、盛行: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4、成就: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用途较广泛。
3、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制作工艺高超,你知道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2、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按照一定比例合成,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食器
兵器
农具

纹豆




酒器
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为“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这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世界最重青铜器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
酒礼器,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其精美至尊。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羊,露出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独立自学二:甲骨文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
甲骨文:商朝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引导探究: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清):一片甲骨惊天下
他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引导探究: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对汉字的影响: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汉字使用至今,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猜一猜

引导探究:商朝考古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出土了大量商代的甲骨文,青铜器。
商王后
妇好

 考古: 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我们可以直接感觉触摸历史。这些考古发掘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考古帮助我们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这就是考古的价值和意义。
当堂达标
1.学者们认为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它(

A.已经能组成近五百字的文章???
B.已经出土十五万片以上
C.已识读出单字一千多个?????
D.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构字形式
D
2.小明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甲骨文的知识,小明表述错误的是(

A.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B.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经过文字学家的努力,所有的甲骨文我们都已经释读
D.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
B.乐器
C.食器
D.盛水器皿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