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三大人种
(黄种、黑种、白种)
方言竟多达200种以上
第3课
古代印度
①地理位置:
②出现小国:
3.佛教
①创立:
②发展
③传播
古代印度
③鼎盛时期:
公元前6世纪
2.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
1.文明历程
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孔雀王朝时期
婆罗门、刹帝利——统治阶级
吠舍、首陀罗——被统治阶级
时间:
方向
前3世纪
北--
南--
(前1世纪经中亚)新、
中原、朝、日、越
锡兰、缅、泰、柬等
气候
河流
土壤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印度河、恒河
,定期泛滥
土壤肥沃
发展农业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喜
马
拉
雅
山
一、文明历程
1.地理位置
它包括今天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历史的发展
公元前23世纪
公元前
1500年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3世纪
后来
出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国家
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基本统一半岛,建立古印度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的阿育王)
多次受到外族侵扰
进入文明时代
2、发展历程
文明产生: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产生于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哈拉帕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古印度南亚古代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阿育王石柱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古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为什么印度会多次遭受外来民族的侵扰?
漏风了!
材料一、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材料二、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材料三、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材料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选自《摩奴法典》
1、从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其嘴乃成婆罗门,
二臂制成刹帝利,
两股衍生是吠舍,
双足产出首陀罗。”
——《梨俱吠陀》
三、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武士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一切生物中最优秀的是动物,在动物中最优秀的是有理性的动物,在一切有理性的动物中最优秀的是人,在一切人中间最优秀的是婆罗门。”
——《摩奴法典》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古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实行内婚的社会状况。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造成各阶层的隔离,阻碍成员流动,
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特点
影响
思考探究
实质:是一种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
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
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东方网文章
印度「贱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印度贱民还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如果父辈是蹬三轮的,小孩也基本会一样。如果父辈是捡破烂的,下一辈也会一直捡下去。除了极个别例子,像出身于卖茶水家庭的莫迪,凭借自己天赋和后天努力,逆袭成为总理,绝大多数贱民都深深地被种姓制度所框住,生而为贱民,世世代代为贱民。
2008年5月,印度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2018年印度首府孟买等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的“贱民”抗议,导致多人伤亡,数百人被逮捕。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释
迦
牟
尼
四、佛教的创立
1、佛教概况
时
间:
地
点:
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18
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国教。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为什么?
2、在种姓制度下,佛教什么有吸引力?
反对婆罗门,对刹帝利有吸引力(国王、富人)
不拒绝低种姓入教,教义通俗易懂,对普通民众有吸引力。
刻苦修行,死后极乐世界,迷惑百姓,利于统治。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3.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众生平等”
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政治动机是什么?
“忍耐顺从”
反对婆罗门教提倡的种姓制度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洞窟坐佛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四谛:苦、集、灭、道。
5.佛教对古代印度社会有哪些的影响?
佛教促使古代印度实现了统一;
促使古代印度文化繁荣;
提高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凝聚力。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北经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南经锡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6、佛教的传播(向南、向北)
佛
教
与
中
国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假如释迦牟尼和孔子是微信好友,你认为他俩会聊些什么呢?
思维拓展
烂
文
灿
明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宗教——佛教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想一想:你知道古印度人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吗?
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共同点
前3500
古埃及
尼罗河
金字塔
古巴比伦
前3500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前23世纪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拓展延伸
古中国
前2070
黄河、长江
分封制、甲骨文
1.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2.都处于北纬20°-北纬40°
3.都是奴隶制国家
亚非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快乐闯关
1.你能根据种姓制度的内容,将下列身份的人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吗?
①
②
③
④
⑤
③①②⑤④
2.1992年,人们在印度河岸边考古发现了约产生于公元前2300年的______遗址。这使古印度文明在时间上能够实至名归地与其他三大文明并驾齐驱。横线处填写的内容是( )A.金字塔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哈拉帕文明
D.古罗马文明
C
3.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
C
4.“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B
5.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的等级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B
6.印度总理莫迪祖上三代都在当地经营一个小杂货铺,家境虽称不上小康,但也算丰衣足食。如果按种姓制度的等级分工,他的家族应该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A
7.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文化成果中,属于亚洲地区的是( )A.金字塔
B.《荷马史诗》
C.佛教创立
D.《十二铜表法》
C
8.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②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③主张众生平等
④东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