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图形的周长 青岛版(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图形的周长 青岛版(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5 22:41:34

文档简介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美化校园——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三角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强调周长概念的建立及应用,结合具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没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大屏幕,并说:同学们为了美化咱们的校园,学校决定在校园里建造不同形状的花坛,今天,老师把花坛的规划图带来,咱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形状?这么漂亮的花坛,怎样才能保护好里面的花草呢?围上护栏、那护栏围在哪里?现在老师把花坛图抽象出它们轮廓并且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做了图形。(把图贴在黑板上)对呀,要围在每个图形的周围,谁上来指一指?
刚才这些同学指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那就是从每个图形的某个点出发围一周后又回到了这个点,那么这个点只能在这儿吗?哦、不是,可以是边上的任意一点,只要是绕图形一周又回到这个点,那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叫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生齐读课题。
孩子们,看,它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愿意站起来说说,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演示)
请看这是咱们的课桌,桌面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述,课件演示桌面的周长。
小结: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了一些图形的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生说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1、描周长
师: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你能用彩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请看,这是那几花坛的轮廓,想不想也描一描它们哥自的周长呢?那请大家拿出作业纸,用彩笔描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学生描,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再用课件演示。)
2、理解封闭
师: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它和之前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生:有个吗,不能从一点绕一周后又回到这个点
……
)。
师: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就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能有周长,也就是说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板书:封闭)请同学们齐读。
3、好、我们现就来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有的划
√,没有的划◎。
(三)、桌测量
1、咱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图形的周长了,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2、现在请四人一小组坐好,每个组都有4个花坛模型,请你们每组选一个图形,先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再用手中的工具去量一量,并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展示:(课件演示)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没?(生说)师总结:一个物体的边如果是直的,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出周长,一个物体的边如果是弯的,我们就用线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1、孩子们、咱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课件出示)
2、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吗?《认识周长》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学生学习材料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上,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创设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通过“描一描”帮助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识,感知边线的意义。结合“认一认、说一说”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借助“量一量”使学生经历探索测量图形周长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利用“数一数”加深学生对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避免图形形状干扰学生对周长本质的把握。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描画、测量、观察、想象和验证中,既直观地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发展了空间观念,又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意义,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周长的意义算出平面图形周长。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获得活动经验的同时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到周长,并抽象出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周长:看一看
1.想一想
师:春天到了,4只小蚂蚁来参加爬树叶比赛。它们摩拳擦掌,都想获得奖牌。
谁能大声、流利地朗读一下比赛规则:看谁能绕着树叶边线爬一圈。
你们也来想一想:怎样爬才是绕着树叶边线爬一圈?伸出手指帮小蚂蚁们指一指吧。
现在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看看它们是不是按规则爬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边线、一圈,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想一想、指一指”树叶的边线活动,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知。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加之边线的指向性明确,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边线没有较大的认知困难。
2.判一判
师:小裁判们,你们认为哪只蚂蚁犯规了,为什么?
师:说说为什么黑蚂蚁能获得奖牌?
师:像黑蚂蚁这样,沿着树叶的边线,正好爬回到起点,就爬了树叶的一圈,这样的一圈,数学上称为“一周”。(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从具体形象又有趣的情境中体会什么是边线,初步认识什么是一周。通过想树叶的一圈,辨析怎样爬才是绕树叶的一圈,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物中抽象出线,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知周长:摸一摸
师:同学们也来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呢?
注意听,先确定物体的一个面,在摸一摸它的一周,听清楚了吗?好,说给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再识一周,让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一周,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接着认识周长做铺垫。
三、表周长:描一描
师:老师找到的是母亲节的贺卡,想一想哪是它的一周?你能描出它的一周吗?可贺卡的边线是直的,描得不直怎么办?
【设计意图】在了解到学生接触测量的知识后,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我选择用贺卡替代教材中的数学书封面,以降低测量的难度。
学生汇报展示:
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重重的点一个点,为什么?
大家描的起点不同,行吗?
师:无论从哪个起点开始,只要沿着边线,最后又正好回到起点,就是它的一周。
【设计意图】从树叶的一周到贺卡的一周,从摸一摸到描一描,逐步形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对长方形一周的不同描法,更加深刻地认识一周具有的特点—封闭性和不重合性。
四、测周长:量一量
1.比眼力
师:一周是有长度的,数学上,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贺卡一周的长度叫做贺卡的周长。(板书)
接下来,老师要比一比你们的眼力,仔细观察,“树叶的一周”与“贺卡的一周”一样长吗?
生1:一样长
生2:树叶的一周长
生3:贺卡的一周长
生4:不确定
师:谁猜测的对?如何得到他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将围成树叶一周的线动态转化为一条直直的线,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二维的面上发现周长概念中所具有的的形,又通过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这条线围回树叶,就正好绕树叶一周,帮助学生在一维的线和二维的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到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同时,有效避免将一周等同于周长的现象。
2.量一量
师:请你想办法得到树叶和贺卡的周长。
要求:1.两人分工合作。
2.选择工具。
3.测量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生汇报展示。
3.说一说
师:老师准备的都是同样树叶,为什么同学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师:都是量周长,为什么选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完全一样呢?
师:看来针对不同的图形,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看,如果图形的边是直直的,就用直尺直接量,如果图形的边是弯曲的,可以先用线绕一圈,再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及自己手中材料的条件、想办法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来得到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同时,也渗透对“化曲为直”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五、数一数、比一比
1.数周长
(1)分别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
(2)数一数,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巩固关于周长的知识,描一周、数周长或通过平移找周长,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图形,其周长可能相同。
2.比周长:比一比,谁的周长更长?
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线一样长吗?
情况一:
情况二:
【设计意图】单纯认识周长不是什么难事,当干扰出现,困难不断升级,因此我设计了分层次的练习,实现了学生认知上的一次提升,谁的周长更长的练习,教会了学生面对面积的干扰时,怎样灵活运用对周长意义的本质理解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周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本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再次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内涵的理解。学科
数学


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
年级
三年级
课时
第(
1)课时
备课教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欣赏校园美景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说一说你能从物体的面上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盒里面有很多的图形,我想找一找长方形,你们能帮我一起找吗?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是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
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探求新知
一、师出示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师:老师的这个长方形是个什么样的呢?预设:生:上面长长的,旁边宽。
生:上面和下面一样长
生:旁边的两条线也是一样长师:像这样的两条边,他们是对边(上下)(左右)师:你发现了对边怎么样?生:….师:对边相等师:长方形除了对边相等你还能发现什么?师引导学生说出四个角都是相等的,都是直角。师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师:长方形有几组对边呢?生:…..师:这两个结论都是我们观察得到的,是不科学的,要想使它变得科学该怎么办?生:验证与证明师:请同学们来证明这两个结论。(请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工具小组合作开始验证吧!)生展示(以小组为代表)预设一:测量后得到两个长度是相等的预设二:对折后发现长度相等。师擦去第一个问号。师:谁来证明这四个角是直角。预设一:用三角尺的直角测量,量四次。预设二:对折然后量一个角。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和长方形一样都是直角吗?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请小组讨论,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正方形边和角和角的特点)学生证明后发言二、师:看这个长方形,我们该证明介绍它呢?师:数学上规定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那我们如何介绍下面的长方形呢?讲解长和宽并出示带有数据的长方形让学生介绍。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叫做长和宽吗?生:….师:都叫做边出示带有数据的正方形让学生介绍。三、师出示长方形PPT让生观察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让生说一说是怎么变的生:长变短了师:当长变短到什么样的时候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四、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有四个直角,都有四条边不同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大胆预测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通过量、折、比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了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为下面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打好础。通过同桌合作亲自动手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做到了学以致用,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练习环节
下面哪些图师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呢?猜猜看在方格纸(每格的边长是1厘米)上画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画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两个人合作完成)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5、拼一拼:边长是1cm的正方形,有2个能拼成什么图形?用4个边长是1cm的正方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如果有更多的正方形,需要几个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从而将面与体区别开来,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新知识,并且应用亲切、拟人化的口气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长方体这个新朋友,并谈一谈这个新朋友带给你的感觉,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反馈,进行再认识。并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人指,一人回答,进一步强化对于顶点、面以及棱的巩固。3、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以后,我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秘密,记录下来。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在这一环节,我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4、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记录,最后交流总结得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生的再观察,讨论、辩析、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对于特殊的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他四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学生在操作上的时间比较紧张,特别是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教师通过自己的拼搭,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改进。《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课标分析】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图形的周长》一课属于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标准》中指出: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具体目标为: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以及其他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一、不同版本教材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
1.人教版教材:本课的内容安排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再学习周长。教材中规定: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苏教版教材:本课的内容安排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再学习周长。教材中规定: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3.青岛版教材:
选取现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花坛为现实背景,引出相关问题,如“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能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吗?”自然进入对周长的意义的研究探索中,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节课我所选取的是青岛版教材,教材中有一个红点问题和一个小电脑问题,我将在一个课时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保护花坛→安装护栏,借助问题“在哪里安装护栏”认识“一周”;借助问题“安装多长的护栏?”认识“周长”;借助问题“你能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吗?”引入周长的测量,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智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用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比划、测量周长等活动,在操作中理解周长是一周的长度。
图形的周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虽然不陌生,但周长是一维空间概念,它必须依附于二维的平面而存在。三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如何帮助学生从二维的平面上抽象并在头脑中建立对“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的表象认识,是周长意义教学的关键。因此,需要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测量物体表面周长的方法。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测量物体表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观看微课。(课件出示一组立方体图形,介绍立方体。再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让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谈话:同学们要上数学课了,数学课本准备好了吗?数学课本就是长方体,通过观看微课我们知道面在体上,你能摸摸它的面吗?这是什么形状的?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准备好了吗?上课!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便让学生明确“面在体上”,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平面图形,避免后续教学中学生出现问题后再强调物体的面上才有周长这一现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的学校非常漂亮,有很多美丽的花坛,同学们请看(出示课本情境图)。这里有数学知识吗?
预设:花坛有正方形的、圆形的、扇形的、长方形的。
(教师板贴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
谈话:这么美丽的花坛,我们如何保护呢?
预设:给花坛安上护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化环境、保护花坛的活动中,进而引出安装护栏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索,总结概念。
1.认识“一周”。
谈话:以这个长方形花坛为例,护栏应该安在哪?你想怎么按?
请学生上台来指给同学们看。
谈话:看来保护花坛的时候要沿着它的边围一圈,这也叫一周。(板书:一周)
教师错误示范指
“一周”,帮助学生理解一周是从“起点开始,沿着边回到起点。”
学生分别指圆形花坛、正方形花坛和扇形花坛的一周。
谈话:同学们都找了花坛的一周,知道在哪里安装护栏了,那每个花坛需要安装多长的护栏呢?需要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在哪里安装护栏?”,通过三个要点“起点、沿着、回到起点”明晰了“一周”的含义。]
2.认识“周长”。
预设:需要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
谈话: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你能分别说说什么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圆形花坛的周长和扇形花坛的周长吗?
预设: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扇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找一找“周长”。
谈话:同学们都能找到花坛的周长了,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找一找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4.描一描“周长”。
谈话:同学们在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找到了周长,面在体上,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平面图形,也就是这些平面图形都有周长。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呢?
谈话:下面的图形都有周长吗?如果有,请描出它的周长。比划它的周长有多长。
引导学生汇报:
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角不是封闭的图形,没有周长。
教师多媒体展示从二维平面上剥离一维长度,让学生验证比划的长度。
谈话:周长、周长,一周的长度,角都没有一周,哪来的周长啊。
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肯定对周长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学生描述对周长的认识,然后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安装多长的护栏?”引入“周长”的概念。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多媒体动态演示从实物抽象出图形,演示实物表面有周长,让学生体会抽象出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渡,也是思维的抽象过程。通过比划周长,课件从二维平面剥离一维长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是一周的长度”,突出周长的本质,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三、动手实践,深化概念。
1.探究办法。
谈话:我们认识了周长,那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花坛的周长呢?(出示实物花坛图)
预设:
(1)用步测的方法。围着花坛走一圈,就知道花坛走一圈是多少步了。
(走一圈,也就是一周,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2)伸开双臂估测。伸开双臂大约有120厘米,同学们伸开双臂绕花坛一周,用人数×120就是花坛的周长。
(3)卷尺测量。用卷尺绕花坛一周,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4)绕绳法。用绳子绕花坛一周,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这其中也体现了我们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化曲为直。)
小结:有的同学想到了用我们身体的尺子进行估测,还有的同学想到了借助工具测量。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其实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测量出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2.合作测量
谈话:那我们测量试试吧,小组合作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合作要求:(1)估计一下平面图形的周长。
(2)小组内讨论确定测量的方法和工具。
(3)合作完成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完成得快。
(4)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3.小组汇报
预设1:圆形的周长,用绳子绕图形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预设2:正方形的周长,用直尺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再×4。
预设3:长方形的周长,用直尺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长×4+宽×2。
预设4:扇形的周长,用绳子绕图形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4.教师总结: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边的总长度。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周长,还会测量周长了,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把握图形周长一般的测量方法,并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并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谈话:这些图形都认识吗?它们都有周长吗?现在老师已经帮你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求出他们的周长吗?
谈话:谁来说你是怎么求周长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图形我们都是怎么求出它们的周长的?
教师总结:看来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
2.我是小裁判。
①谈话:有一天,蚂蚁妹妹和蚂蚁哥哥去散步,妹妹要绕绿色图形的周长跑一圈,哥哥要绕黄色图形的周长跑一圈,谁跑的路线长呢?你支持谁?
教师总结:看来周长是围成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的总长度,不是围成的这个图形的大小。
②谈话:这里有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蚂蚁妹妹和蚂蚁哥哥在激烈的争论。谁来读读它们在争论什么呀?
生:妹妹说:这三个图形都是有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所以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哥哥说: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谈话:你支持谁呢?
引导学生在指一指、数一数周长的过程中明晰“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更好的巩固新知的同时,能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五、回顾梳理,总结反思。
谈话: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知识方面: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学会测量物体表面周长。
方法方面: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情感方面:感受到了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给花坛安装多长的护栏就需要测量花坛的周长,给画做画框,量一量腰围,给窗户装饰一下等等,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身边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
测量:绕绳法(化曲为直)
卷尺测量
估测:步测
伸开双臂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起点
沿着
回到起点《认识周长》
学校
姓名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尺子、学具袋(三角形、五角星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其中还有一个圆形的笑脸、一条棉线、一条铁丝)、彩色笔等5.教师课前准备:课件,三角形、五角星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还有一个圆形的笑脸
二、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会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各平面图形的周长,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学情分析: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是在学会了测量图形的长度;二是在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些基础都是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利用,并且进行测量计算周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看到的都是一些平面图形。当要让学生说到周长,脑海中就会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一概念时,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究竟是什么,并会指出、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1、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具袋(三角形、五角星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其中还有一个圆形的笑脸、一条棉线、一条铁丝)、彩色笔等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并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周长的概念,并且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天气慢慢转凉了,同学们感受到吗?预设1:是啊!有点凉了。师:天气转凉,很容易会患感冒,为了保护好身体,我们要勤锻炼。瞧!今天老师带了几位你们熟悉的朋友走进课堂里,跟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出示课件)它们是谁?【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锻炼的好处。】预设1:喜洋洋和灰太狼。师:它们两个正在跑步比赛呢,想邀请我们做小裁判,可以吗?预设1:好!师:要当裁判当然要先了解比赛的规则(课件显示: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让学生齐读规则。)全班齐喊:开始!跑完后如图:【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能让学生直观的从两个不同的路线上初步感知一周长度的定义】1、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周长。师:公正的小裁判们,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让学生说一说,重点分析比赛规则。强调: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虽然灰太狼先到,但是它犯规了,冠军还是应该属于喜洋洋的。师:(点击课件,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小朋友们,喜洋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我们给这一周的长度起个名称好吗,就叫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3、让学生伸出手指对着对着喜羊羊所跑的路线画一画,并且读一读: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比赛所走的轨迹具体形象成两个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清晰地了解到图形的边线有一周的长度,而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并初步感知周长的定义。】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1、摸一摸:其他物体表面的边线,感受周长。师:在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它的边线,你能仔细地摸一摸课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摸给大家看一下;去摸一摸文具盒一周的边线,其他物体某个面一周的边线。你摸的是哪个物体一周的边线?【设计意图: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物体上的边线,体会周长的定义。同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周长,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描一描:从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⑴师:如果把大家摸的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成了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吗?选择数学书中两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⑵投影机展示学生描的图形,并让他说一说描的过程或用手在图上再比画。同时说说自己对周长的感想。【设计意图:通过描的过程把生活中实物化的周长过渡到图形化的周长(则描出来的线),从实物抽象到平面,让学生进一步清晰周长的定义,加深理解。】3、说一说:阐述自己对周长的理解。⑴先同桌互相说一说。⑵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周长的定义从抽象逐步建立起形象的概念,这时,让学生将周长外显的概念形态(物化的周长、描出来的周长)内化为无形的语言概念,促成周长概念的进一步升华。】4、判一判。师:不服输的灰太狼就想挑战一下同学们,画外音灰太狼说:你们能找出有周长的图形吗?嘻嘻!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周长是一周的长度,本环节出示较鲜明的图形比较,使学生知道非封闭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图形才有一周的长度,让学生明确周长的定义】5、让学生汇报后说说自己对这些图形的看法。教师归纳完成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⑴男生和女生以比赛的形式朗读概念。⑵全班一起读,看谁读的好。【设计意图:比赛的形式能使学生增加积极性。】三、合作探究,探求周长。1、找方法(直线图形)。⑴师:我们说了一节课的周长,同学们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同桌间讨论一下,说说你的办法。同时板书:
⑵找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预设1:因为每条边都是直的,我们可以用尺子把所有的边量出来。(板书:测量工具:尺子)预设2:我们可以把图形里的每条边的长度量出来,然后全部加起来。2、求周长。师:(四人一组)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和提供的工具(事先将一些封闭图形装在信封内,如三角形、五角星形、长方形、正方形,其中还包括一个圆形),小组长分配组员每人一个图形(黑板所示的那四个),测量周长后在组内交流,共同来研究这些图形的周长。完成如下表:图
形需要工具测量方法周
长(得数保留整厘米数)⑴学生测量,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⑵组织汇报。师:大家是怎样测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呢?哪一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和你们得到的数据?2、合作探究,测量非直线图形的周长。⑴课件出示:师:这个图形能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小组内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量出来?学具袋中有帮到我们的工具吗?预设1:因为这个笑脸的边是圆形的,直尺不能直接量出它的周长。预设2:在学具袋中我们找到一条棉线,我们可以利用棉线围笑脸的一周,然后用尺子量出围了多长,就知道笑脸的周长。预设3:在学具袋中我们找到一条铁丝,我们可以利用铁丝围笑脸的一周,然后用尺子量出围了多长,就知道笑脸的周长。⑵学生动手测量。⑶找学生出来展示测量的经过,并汇报结果。【设计意图: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在小组活动中,小组长已经分配好每个组员量一个图形,这样分工明确,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获得实效。最后通过小组汇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四、巩固练习,稳步提升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同学们有信心跟洋洋们赛一赛吗?出示课件:跨栏智力考验第一关:选一选,那个图形才有周长。1、A、
B、

)2、A、
B、

)第二关:七嘴八舌,谁说的对。暖羊羊: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沸羊羊:2厘米
3厘米
它的周长是9厘米。


4厘米第三关:快速算出图形的周长。(如下图)
4厘米3厘米
3厘米
3厘米
3厘米
3厘米
4厘米第四关:比眼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下面的这组图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设计意图:练习从浅入深逐步递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五、联系生活、欣赏周长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周长应用的例子有很多,在每一个角落里周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看,出示屏幕。①课件图片展示:六、全课总结,拓展周长。1、谈收获。【设计意图:在谈之前学生必然会回想在这课中所学的内容,因此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地自我回顾整节课里所学,整理自己所获,谈自己所得,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播放同学们熟悉的歌谣《两只老虎》的伴奏,唱歌结束:
【设计意图:把本节课的重点概念谱成学生喜欢的童谣,
既使的学生既能朗朗上口,
又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3.做个小小设计家: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条30厘米的彩带,用手中的彩带创造一个封闭图形,不多用也不少用。思考: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为什么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周长却是相同的呢?做好后跟你的朋友或者回去跟父母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图形,对周长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升华,同时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勤于思考的习惯。】七、作业把今天学了的知识回去跟父母分享。
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周长
——欣赏周长
小组合作共同探求
——求周长
动手操作
——理解周长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感知周长
巩固,升华
——掌握周长
总结延伸
——拓展周长
围栏
彩带包装“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化校园
信息窗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摸、指、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周长的感念并掌握测量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感悟数学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图形周长概念的建立以及探究测量图形的周长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具、学具】
u盘、电脑、课件、教案、每4人小组一套学具(直尺,软尺,三角形,圆形,树叶图案,绳子,小组合作记录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硬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师:杨老师知道咱班学生都特别爱动脑筋,我现在给大家出道思考题,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在手臂不弯曲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将一支铅笔放到耳朵上。
【预设】生:思考中……
(学生先示范,尝试展示,师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合作精神。)
师:合作精神不光是学习生活中必要的,也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
一、游戏体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的思考题中让我们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要有合作精神,其实学习生活中不光有合作,还要有竞争。下面,一个游戏,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需要两位同学的配合,两位同学围绕咱班同学走一圈,看谁先回来。
(游戏中,先设定不公平的场景,再在公平竞争下,让同学们亲自体验“沿边”与“封闭”的深刻内涵。)
师:“沿边”与“封闭”都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有关?
生:周长(生齐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周长”。
二、创设情景,理解和感受图形的周长。
1、概括图形周长的概念。
师:为了更加形象的认识周长,杨老师从树上摘取了一片叶子,让小蚂蚁沿边走一走,flash动画动态展示围绕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预设】生:边看边思考
生:围绕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一般图形的周长呢?
(动态展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生: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我会画。
师: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后,我们首先要能画出来。
(学具中准备好的两片叶子卡纸,同桌合作完成。)
生:先找到一个起点,然后沿边画,不理不外,终点回到起点。
(真棒,真是个爱动脑,会思考的孩子!)
师:实物展台展示两幅学生作品。
生:我发现第一幅作品有问题,画的过程中没有沿边。
(你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你为你们小组赢得了一颗星。)
3、我能说。
师:会画图形的周长还不够,我们还要能说。
(黑板张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1:我知道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你真棒!那黑板上的图形的周长怎么形容呢?
生2:所以围绕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真聪明,学会换位思考了。
生3:围绕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师:对,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生齐说:围绕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4、我能做。
师:光说不干假本事,谁能指一指、摸一摸我们生活中图形的周长?
生1:围绕数学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边说边指给大家看)。
师:你思维真敏捷,瞬间就找到了生活中的数学。
生2:我知道围绕铅笔盒一周的长度就是铅笔盒的周长。你们同意吗?
师:哦,你还真有主见。
生3:我还知道围绕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师:嘿,你还真有号召力,好,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5、我会量。
师:考查大家真本事的时刻到了,会画、能说、能做外,还要会量。首先,先允许我给大家做个示范。
(用绳子绕三角板一周,然后利用直尺测一下绳子的长度,边展示,边讲解。)
师:其实,这只是老师测量图形周长的一种方法,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散思维,找出测量图形周长的更好的方法来。
【整个的这个过程用一张小小自测卷来代替。里面含有我会画,我会说,我会计算等过程。】
7分钟时间做题,小组讨论2分钟,老师补充1分钟。
三、小组合作环节。
出示情境图,给花坛按上护栏来保护环境,通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的花坛形状,进而引出测量周长。
小组合作之前,微课程展示测量物体方法,给学生适当的点拨。
师:测量要求
1.小组内先做好分工,两人负责测量,一人做记录,一人汇报。
2.选中要测的物体,想好要用测量工具。
3.及时做好记录,做好汇报准备。
4.时间6分钟。
【预设】生: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测量学具中相应图形的周长,完成小组合作记录表。(讨论中……)
生:小组上台展示作品,一人讲解,其余人辅助讲解。
师补充,视频讲解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师总结。
四、谈收获,情感升华。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生1:这节课,我学会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生2:我还学会了怎么去测量图形的周长。
……
师:这节课,老师也收获不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利用微课程展示教学收获,实现情感升华。
(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和善于观察的眼睛,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的美和乐趣!)
补充:本节录像课可以说是自己与自己的同课异构,和之前讲的这节课相比,改动较大,突出目标教学的内涵。当然也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说小组展示环节,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具方面,当时寻找卷尺时就是没找到,准备不充分……有待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会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周长“形”与“数”的融合。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彩笔、各种平面图形、直尺、三角板、线等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力求正确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的关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而本课中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探索周长测量策略”的开放性操作活动中体验、内化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引出周长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看,它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周长)。看到这个名字,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长?(周长概念)
师追问: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呢?
生2:怎么测周长?(测量周长)
......
师:看来,同学们对周长有一定的了解。周长指的就是一周的长度。(板书:一周的长度)我们通过名字简单地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就来对周长做进一步研究。
(评析:课始,教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周长的字面理解,由此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为接下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二、实践探索,理解周长
1.辨一辨,理解“一周”
(1)师:小胖要减肥,他的爸爸给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课件逐一出示小胖四天的跑步情况,学生辨析明确“一圈”。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2)出示第一天跑步:
师:他跑对了吗?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呢?
(3)出示第二天跑步: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你来指一指应跑到哪里才是一圈?
(4)出示第三天跑步:
师:这回刚好是一圈吗?
师:围着操作跑一圈也可以说围着操作跑一周。
(5)出示第四天跑步:
师:第四天跑的是一周吗?超过一周了,比一周多。
(6)小结:像第三天那样,从起点出发沿着操场的边线跑,又回到了起点,这才叫做操场的一圈。在数学上“一圈”也叫做“一周”。
(7)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一周的长度。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一周,那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
①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80米、弯道120米、直道80米、弯道120米。
②学生口算操场一周的长度,说明想法。
80+120+80+120=400米
(8)小结: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
(评析:在辨一辨活动中,借用小胖在操场跑步的情境,通过对四种不同的跑步线路的辨析,让学生明确说明是操场一周的边线,并且在求一周边线长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即时形成“周长是一周的长度”这一初步表象。)
2.指一指,明确实物与图形的“一周”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操场的一周是400米。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周长的。看,老师这里有一片“树叶”,谁来给大家指一指它的一周边线在哪里?(学生指树叶一周的边线)
老师将一片树叶教具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到黑板上描出其边线。其他同学翻开书83页,描出第一排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三角形,谁来指一指它一周的边线在哪里?(学生指三角形一周的边线)
师:将三角形教具体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描出一周的边线。
师:请同学们再指一指书上83页第一二排数学书、钟面、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一周的边线在哪里。再观察一下我们身边,你发现哪里有一周的边线?和你的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师:小结,这片树叶它的边线是弯曲的,这个三角形每条边是直直的,像这些图形,它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补充板书:图形,是它的周长。)
(评析:在指一指环节,安排了指树叶边线、三角板、数学书、钟面、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一周的边线,以及身边物体或图形上的边线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周长是指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其中,指树叶是认识周长概念的基础,指三角板、数学书、钟面是对周长概念的巩固和强化,指图形一周的边线是从形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边线的长度就是相应图形的周长,为接下来求一个图形的周长打下认知方面的基础。)
3.描一描,完善周长的概念
师:我们刚才知道了树叶、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观察上面的几个图形,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笔描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出各图形的周长。教师选取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不封口的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前面四个图形是封闭图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板书:封闭)齐读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83页,找到这句话,把你认为重点的字或词打上点或画上线。
(评析:学生在“描一描”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一周边线的理解,而且通过对有格子的图形和角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4.补一补,强化周长的本质
师:同学们都认为角没有周长,你能想办法让它变得有周长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把角补成封闭图形,教师巡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不同的补法。)
师:请同学看这两幅作品(如图),这两个图形有周长吗?
展示:
生(齐):有。
因为这两个图形是——(生:封闭图形)它们的周长就是一周边线的长度。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周长长一些?
师:请大家再来看一幅图,比较一下谁的周长长一些?
师:师:看来,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变成什么形状,周长永远不变。
(评析:在把一个不封闭的角补成一个封闭图形的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了周长概念的本质,即“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图形的周长与这个图形的“面”的大小没有本质联系,淡化“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拉一拉”环节进一步强化提升了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形状如何变化,只要一周边线长度不变周长也就不变的道理。)
5.算一算,感受周长的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周长。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2题。
6.量一量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但要会比较周长,还要会测量周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测量一下周长?(生:想)
师:我这儿有一个杯子,你能用手中的工具同桌合作测量出杯口的周长吗?(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
请同学们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演示你们的测量过程?(学生上台演示测量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想办法合作测量出了杯口的周长,现在看哪些同学最先测量出作业纸上的三角形和五角星的周长?
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合作要求如下:(1)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2)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3)算出周长并填在记录单上。都清楚了吗?开始动手吧!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三角形、五角星的周长。)
(学生说测量三角形的周长后,老师再演示将三角形的三条边拉直的课件)
(学生说测量五角星的周长后,追问:最多要测量几次,最少测几次就可以了)
(评析:在“量一量”活动中,同桌两人合作测量周长,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这里所测量的三个物品也各有“使命”,三角形是直边图形,杯口是曲边图形,五角星是直边图形但又隐含简便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活动,使周长概念进一步得以内化,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巩固应用,强化周长
1.第83页做一做。
2.第84页第3题。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四、回顾小结,梳理周长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的?
五、回归生活,应用周长
回家后先量一量你爸爸或妈妈的头围、胸围、腰围是多少厘米?再让你的爸爸或妈妈量一量你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是多少厘米?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