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及洋务派的主张;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起止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及其史意义;19世纪70年代我国西北、东南边疆危机及清政府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对待历史事件的主体,分析材料,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学会处理信息和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尝试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分析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洋务”:是指一切涉外事务。包括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等。
洋务派:
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洋务运动: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代表人物:
奕诉(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爱新觉罗·奕?(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人物扫描: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口号:自强、求富
4、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创办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是清末最早的官办的制造近代军事武器的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近代以来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福州船政局
由清末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2、
发展近代教育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清末思想家严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3、创办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湖北织布局是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1889年张调任湖广总督,机器等设备运到武昌。1892年建成开工。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雇用工人约二千五百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快,获利甚厚。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左宗棠收复新疆:
阿古柏(汉名),经名穆罕默德·雅霍甫,1820年-1877年5月30日),被称为"中亚屠夫",为中亚浩罕汗国阿克麦吉特(白色清真寺)伯克。在沙俄以及大英帝国的幕后支持下,于1865年至1877年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后被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击败。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的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3、筹建新式海军:
中国东南海疆也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李)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4、洋务运动的评价:
进步性: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本课小结:
洋务运动新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左宗棠,兴工业
办工厂。建海军
开学堂,
“自强”“求富”似梦乡。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四)、课堂练习:
1、奕诉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属于他们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D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2.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练兵以制器为要,制器以人才为先。”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材料反映了历史事件发生在康乾盛世时期
B.这一事件客观上延缓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材料强调的观点是创办军事工业必须培养人才
D.这一事件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3、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B.发展军事工业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4、“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A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五)、板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代表人物
3、口号:自强、求富
4、洋务运动的目的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创办军事工业
2、
发展近代教育
3、创办民用企业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陆军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筹建新式海军:
4、洋务运动的评价: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