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1000年:
在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邦建立起来
公元前509年:
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征服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世纪: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
公元前450年:
颁布《十二铜表法》
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5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希腊文化
文学:
《荷马史诗》
雕塑:
《掷铁饼者》
建筑:
帕特农神庙遗址
哲学:
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二、罗马文化
建筑:
罗马斗兽场
法学:
《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经济法
历法:
儒略历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一、基督教的兴起
巴勒斯坦
背景: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
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一、基督教的兴起
1.时
间:
3.创始人:
4.传播: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一、基督教的兴起
1世纪
2.地
点:
耶稣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
1、时间:
2、地点:
3、建立者:
481年
高卢地区
克洛维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
施:
1、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的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对外扩展。
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三、封君与封臣
西欧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
改革前
改革后
无偿的赏赐
有条件的封赏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效忠并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1、封君与封臣分别有怎样的义务?
义
务
封君
封臣
给与土地、提供保护等
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2、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
等级森严,权力和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马特改革》
共同点
不同点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建制
等级森严
权利和义务相交织
纽带:血缘
纽带:土地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不可越级统领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制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建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战国策》
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
法兰克王国
800年前后,查理法兰克王国时,开始向外扩张,与罗马帝国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查理是如何巩固帝国的呢?请看一则材料!
四、查理曼帝国(公元8世纪)
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实行“什一税”
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影响:教会的势力越来越大
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曼帝国”。
教权高于王权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互不隶属,成为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814年,查理曼去世后,帝国走向分裂。
Tips:
相传最早在木版上凿刻画像的木匠不小心把上唇的胡子刮掉了,此后印红桃国王牌都以这张画为标本。
轻松一刻
找不同
查理曼(771年)
亚历山大
凯撒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
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
封君与
封臣
查理曼帝国
王国扩张
11世纪以土地封赐为
纽带的封建制度普遍存在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版图扩张
查理曼称帝
帝国一分为三
基督教的兴起
课堂小结
时间:1世纪
地点:巴勒斯坦
4世纪末成为罗马国教
1.新华社喀布尔2018年4月17日电(记者代贺
蒋超)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17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表示,根据“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人道救助计划”,第二批阿富汗2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赴华接受治疗。“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D
2.福田区某中学九年级小明同学利用白度搜索历史资料,输入关键词:耶稣、圣诞节、公元纪年、巴勒斯坦等,由此判断他正在探究学习的知识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C
3.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法兰了王国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A.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B.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消除国内危机
C.克洛维维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D.制定《十二铜表法》,稳定国内秩序
C
3.“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
B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
5.扑克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娱乐用具,当英国人发明第一副扑克牌的时候,他们用K代表国王,并选择了四位有名的国王作为代表。其中红桃K上的国王就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查理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下面选项与其有关的是
(
)
A.率领部属皈依基督教
B.率领军队东征一直打到印度和流域
C.创立元首制,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D.接受罗马教皇加冕
D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
西欧庄园
1、西欧庄园的形成与发展: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2)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
2.什么是庄园?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庄园的耕地分类
(1)“自营地”
(2)“份地”
领主自己保留,收入
全部归领主所有
佃户租种,需向领主
交纳捐税
庄园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佃户分类
自由农民
缺少自由的农奴
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租种领主的土地,无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二、庄园法庭
主持者:
规定:
作用:
惩罚手段:
审判习惯:
意
义:
领主或领主管家;
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处以罚金;
习惯法或村法;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课堂小结
西欧庄园
人员
管理
关系
庄园法庭
领主
佃户
自营地
份地
共用地
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特点
作用
意义
审判
依据
课堂练习
1.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时间大约在(
)
A.9世纪
B.10世纪
C.
8世纪
D.11世纪
D
2.西欧庄园的佃户主要包括(
)
A.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B.无地的农民
C.缺少自由的农奴
D.流浪过来的人
A
3.下列关于西欧庄园领主与佃户的
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佃户每周一般要为领主劳动3天
B.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C.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
治的关系
D.佃户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为
领主服务
D
4.下列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表述
正确的有(
)
①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②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③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罚金
④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对佃户而言,
没任何好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5.下列关于中古世纪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
②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奴隶
③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④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6.庄园法庭是公地共同体的管理机构,也是最高权力机构,它既是庄园里领主处理自己与农奴之间关系的机构,同时又是同一庄园里村民之间解决自身事务的机构。下列表述符合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情况的是(
)
A.道格拉斯和格里芬是庄园的专职法官
B.琼斯家的前面是新建的庄园法庭
C.佃户劳森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受到法庭审判
D.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将违法者逐出法庭
C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二)兴起
时间:10世纪起,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
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一)原因
1.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2.商业贸易发展;
3.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一
、自由和自治城市
著名的城市:
意大利——威尼斯;
法兰西——巴黎、
琅城
英格兰——伦敦;
马赛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佛罗伦萨
巴黎
马赛
伦敦
西欧城市的兴起
相关史事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一般在5000以下。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新兴城市的特点:
人口少
(三)城市自治斗争
1.原因:
2.常用手段:
3.自治典型:
4.结果:
5.影响:
6.局限性: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法兰西的琅城起义
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国王给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是国王的支持者。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2.中世纪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1.城市居民的身份:
(一)背景:
1.11世纪后,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
2.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三、大学的兴起
(二)兴起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三)发展历程
1.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
2.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3.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4.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5.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
(三)发展历程
(四)大学课程
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神学
课程设置特点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世纪德意志大学课堂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
②商业贸易的发展
③人口的增长
④统治者的英明决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下列对城市居民和领主之间
关系看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居民和领主存在人身
依附关系
B.领主可以向市民任意征税
C.领主可可剥削市民财产
D.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D
课堂练习
3.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常用
手段是(
)
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B.协商解决
C.通过法律解决
D.委曲求全
A
4.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
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
为11、12世纪哪一历史史实(
)
A.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B.琅城市民反侵略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
D.这里是罗马政府的古战场
A
课堂练习
5.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___逐渐形成。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
B
课堂练习
6.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庄园的出现
D.城市的兴起
B
课堂练习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史实。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______西部和_______北部地区。
2.《查士丁尼法典》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编纂组织者:________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称。
4、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亚洲
非洲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上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还延续了上千年,它是怎么做到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1、地理范围:
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
。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
查士丁尼(Justinian
I)
2.编纂法典:
1)在位皇帝:
2)目的:
3)机构:
4)法典:
查士丁尼
稳定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法典编纂委员会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用于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1.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帝国的行省改为____,确立了一种___________制度。
2._____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____、希腊罗马的___________和西亚、北非等地的__________
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____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军区
军事封建
1453年
基督教
古典文化传统
东方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9世纪以后,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区域的希腊国家
1)灭亡
的过程:
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部分地区
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十字军东征)征服
3.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上
下精品教学资源
395
罗马帝国分裂
527
7世纪
“黄金时期”
9世纪
14世纪初
查士丁尼继位
阿拉伯人入侵
1453
11世纪
外族入侵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时间轴
版图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希腊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
灭亡
565
军事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标志西欧奴隶制的结束
标志欧洲奴隶制的结束
十字军东征
(5)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拜占庭帝国
文化
《罗马民法大全》
对西欧: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对东欧:产生巨大影响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查士丁尼
法学
课堂小结
1.“一个好皇帝……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指导。”这是一位皇帝在《法学总论》序言中写的一段话,这位“好皇帝”是(
)
A.克洛维
B.屋大维
C.查士丁尼
D.查理大帝
C
课堂练习
2.戴安娜是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学生,她在修完基础性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后,开始学习专业课之一法学课。课堂上,她要先学用来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c
课堂练习
3.查士丁尼大帝(483
—
565),古罗马后期很重要的一个皇帝,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为后世奠定了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范围主要是(
)
A.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
B.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C.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D.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A
课堂练习
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
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D
课堂练习
5.我们平时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
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是(
)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C
课堂练习
7.拜占廷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掉它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B
课堂练习
8.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外来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下列不属于拜占庭文化因素的是(
)
A.基督教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西亚、北非文化
D.印度文化
D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