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乡》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故乡》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6 17: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鲁迅
新课导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故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故乡的描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份想念;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是一份亲近,
而小说《故乡》又会给我们带来何种不同的体验呢?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笔触,重走故乡路,再见故乡人。
新课导入——“故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更深入把握文本内容;
2.把握文章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品味环境描写,感受“悲哀”之源;
4.深入研读课文,并理解文本主题。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911年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赴北京,目睹故乡残破景象,一年后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故乡》。《故乡》是乡土文学的起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作家名字:鲁迅(周树人),字豫才
籍贯:浙江绍兴人
生卒年份:1881-1936
主要贡献: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我们留下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擅长领域及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
杂文集
《坟》
《二心集》
散文集
《朝花夕拾》
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散文诗集
《野草》
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鲁迅的作品回顾
整体感知——
文体知识
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物、情节、环境
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描写
小说的定义及特点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作顺序及线索,并分层概括大意
è


suī
línɡ

huì
wǎnɡ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读准节奏和字音


chī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xínɡ
yìnɡ
chou
sōnɡ
shuǎnɡ

xiāo
suǒ






读准节奏和字音
shì










shé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恣睢:任意胡为。
折了本:亏了本,赔了本。
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畅快。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
障壁:屏障,墙壁,这里指隔膜。
潮汛:一年中定期上涨的潮水。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回故乡
时间:严寒的深冬
地点:相隔两千里路,从北京→绍兴
事由:卖屋,搬家到异地去
2.在故乡
回忆
会见闰土
离别闰土
3.离故乡
对现实社会的愤慨
对于农民和同情和焦虑
离开故乡的矛盾心情
深入探究
第三节
深入探究——1.人物形象分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找出故乡中重点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1.辛苦麻木-闰土
2.辛苦恣睢-杨二嫂
深入探究——1.1闰土形象分析
一.分析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形象变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称呼
迅哥儿
老爷
紫色的圆脸
小毡帽
红活圆实的手
肖像
灰黄且有很深的皱纹的脸
破毡帽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手
深入探究——1.1闰土形象分析
一.分析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形象变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语言
活泼健谈
吞吞吐吐
害羞、高兴
神态
麻木、凄凉
深入探究——1.1闰土形象分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分析闰土形象变化的社会现实
1帝国主义的压迫、统治
2封建制度的罪恶
3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闰土前后的变化
深入探究——1.2杨二嫂形象分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
“终日坐着”
安分守己的妇女形象
“凸颧骨”“薄嘴唇”
“尖利的怪声”
“两手搭在髀间”
泼悍放肆、爱贪小便宜的人
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变化
根源:辛亥革命不彻底,城市小市民阶层贫穷
深入探究——2.人物描写分析的方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3.分析对比手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找出并分析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
1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
2闰土父亲、闰土、水生三代人
3闰土、“我”、杨二嫂三人
深入探究——3.分析对比手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5宏儿与水生的友谊和“我”与闰土的关系
找出并分析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
4现在和过去的“我”与闰土的关系
深入探究——4.探究文本主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小组讨论:请说说《故乡》的主旨
(1)时代说
(2)隔膜说
(3)创造说
课堂小结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故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残害,表达了鲁迅先生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3、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积累古诗词中关于“故乡”的诗句
板书设计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故乡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闰土

杨二嫂
肖像
语言
动作
神态
故乡
鲁迅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故乡
鲁迅
对比


二十年前
的故乡
今天
的故乡
向往中的故乡
布置作业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借鉴本文的写法,用片段作文的形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要求:选题切入新颖
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500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