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学习重点:能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情境导入】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聚焦课文:
这就是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十一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写下的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精讲:
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所谓“七律”就是每行七个字,共八行,每两行为一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jǐng lián和尾联。
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渐行渐远,但长征的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豪气纵横。“远征难”总结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的一切困难。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明确:五岭指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五座山岭。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河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细浪:作者自己解释:把山比作 “细浪”,是“等闲”之意。
乌蒙指乌蒙山。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雄伟。泥丸:意思是小泥球。
整句意思说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万水千山”,运用比喻和夸张,有意缩小视觉比例,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意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明确:当时敌人狂妄叫嚣:“一只鸟飞过金沙江都是妄想。”足以证明金沙江的险峻。金沙江是智取,铁索桥则是一场恶战。当时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人疯狂扫射,红军战士以身档弹,强渡铁索桥,铁索寒光闪闪,杀声震天。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过桥的时候,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
这两句写长征途中的战斗场面,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他们能冲破敌人围追堵截,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结尾两句写长征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现。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小学生,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感悟,做一个小练习吧!
典例精析:
典例精析:
请简要赏析《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作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是作者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表现方法。例如:在表达方式方面,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在结构形式方面,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总后分等;在修辞手法方面,有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在写作技巧方面,有衬托、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我们作答时,选取诗歌中一个或几个重要点,进行赏析即可。
第一,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方面,本诗依据生活真实场景叙述长征途中见闻,抒发情感,寓情于景;
第二,修辞手法方面,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比喻和夸张,体现诗人奇特想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朋友,你知道如何作答了吗?
素养提升:
长征,这一段辉煌壮烈的岁月又浮现在我们面前。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数据,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人数: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
战斗:共进行600余次重要战斗,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
山河:翻越大山40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跨过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24条。
战士: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
诗词: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共写八首诗词:《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赠彭德怀》《沁园春?雪》。
……
以挫折始,以胜利终。充满悲壮和豪迈之情的长征慢慢远去了,今天的你我安然享受革命先烈开创的幸福生活,那长征精神是否该被人遗忘呢?请你跟小伙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根据提供的意思填写词语
A. 山脉接连不断弯曲连绵的样子( )
B.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二、你能默写出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吗?可以只写两句,试试看吧!
【素养能力提升】
三、阅读诗歌《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具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一、A 逶迤
B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解析:A题考查词语含义。要熟记词语的意思。B题考查诗歌内容。需要理解每句诗的含义和诗歌的中心思想。
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解析:此题是对名人名句的考查。要能熟记一些经典的毛泽东诗词。
三、1. 红军不怕远征难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题。“红军不怕远征难”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的基调。
2.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作答此类型题,要理解诗歌主旨,明确具体词语指代内容,理解诗人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