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牧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牧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06 07: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一支较为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牧歌》改变而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原曲曾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地区。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在长期的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长调牧歌,《牧歌》可以说是珍品之一,以致被艺术家们改变成多种演唱(奏)形式。比较闻名的版本即为教材所选的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
长调歌曲的特点本身就具有旋律舒缓悠长,意境开阔,气息绵长。质朴简单旋律及钢琴伴奏,仿佛让人畅游在辽阔的草原上,眼前呈现出蓝天白云般的遐想,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教学建议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可同步加入同名合唱作品:“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歌词形象纯朴而富有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富有强烈的感染。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让学生熟悉并能哼唱《牧歌》的主旋律,同时感受用乐器演奏所展现出的草原之美。
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及歌词创编,并通过这些体验活动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唤起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乐曲和歌曲的不同表现形式所展现出的相同之美。
教学难点
在理解乐曲的前提下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演奏小提琴《牧歌》片段,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聆听。
提问:你所听到的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大胆说一说。
肯定学生们的回答!
二.新课教学
1.通过第一次欣赏,能看出大家非常喜欢这支乐曲,为了加深理解,接下来老师播放《牧歌》原声音乐片段,并配合多媒体播放一组草原风光图片。
再次提问并肯定孩子们的想像力……
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迷人的蒙古大草原吧!
2.完整欣赏乐曲,要求学生们边听边感受它的旋律特点和情绪。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这支改编的小提琴曲,曲调悠扬宽广,抒情婉转,有着典型的蒙古长调特征。
3.结合课件,介绍蒙古长调(内容略)
4.为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请学生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MU来哼唱主题旋律,并注意哼唱时的情绪。
5.结合图形谱演唱乐曲旋律,之后进行乐句、特点分析。
师进行适时引导……
6.要求学生填入歌词唱一唱。
7.乐曲作者介绍(PPT)
三.拓展延伸
1.认识演奏乐器——小提琴,介绍它的结构、演奏特点及部分著名小提琴家,欣赏著名小提琴曲目片段。(结合媒体课件——微课)
2.欣赏另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开拓音乐视野。
四.创编活动
鼓励学生们进行主题旋律歌词创作,要求歌词内容围绕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校园等等来进行。为提高效率,允许学生分组进行,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为激励学生,教师也可以参与歌词创编。
请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给予鼓励。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上,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是啊,我们认识了小提琴,知道了蒙古长调,懂得了牧歌体裁,对了还大胆的尝试了歌词创编……真是收获满满!
悠扬的牧歌向我们表达了作者对蒙古家乡的热爱,同学们创编的歌词也体现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说到家乡我们着有太多的话想说,千言万语让我们汇聚成一句祝福的话,请把它写在“心愿卡”上,贴在老师为同学们种下的心愿树上,让这份祝福永存!
下课,同学们我们下节音乐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