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公开课精品教学课件
26.三峡
【嶂】
高险如屏障的山峰
转弯抹角 销声匿迹 大同小异 喜新厌旧
【素湍绿潭】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自非】
假如不是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郦道元的三峡,使
后人再难调动描述
的词章。 ——余秋雨
他用最省俭的字句
刻画了三峡的特点
【素湍绿潭】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重岩叠嶂】
【素湍绿潭】
【林寒涧肃】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买椟还珠
白色的墙
【粉墙】
【粉墙黛瓦】
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众说纷纭。
关于郦道元的《三峡》这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有不相同的理解方式。
他比他爸有名。
他的知名度甚至于超过了他的爸爸的知名度。
瓯柑,十分好吃,虽然会有点点苦,但这个是为了不上火的,而且又是吃好的。
瓯柑,味美,微苦,可清热降火。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何其芳《雨前》
白色的鸭——白鸭
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
——都市的脏河沟
合上相册,脑海中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一幕幕动人的难忘的画面。
合上相册,动人的画面,一幕幕,挥之不去,令人难忘。
林寒涧肃 (后饰)
我见到一个长得像张素文说话也有点像她的学生。
我见到一个学生,长得像张素文,说话也有点像她。
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
——周杰伦《发如雪》
雪域上有个有着妩媚的声音、
雪白的皮肤、月亮一样的眸子、如雪般的白发的女子。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作业超多,早战语文,晚攻数学,其间七八门功课,虽悬梁刺股,难挡睡意也。
早冲牛奶,晚煮咖啡,其间三百六十日,虽刮风下雨,不曾间断。
小时每见太阳斜山,山上羊叫,桥上人行,桥下流水汤汤,就有一种远意,心里只是怅然。
有时母爱甚切,
经典之美,任你抽取一句,其神韵都足以回味半天。
古文,除了精神和灵魂,还以另一种很实在却不易发现的方式不断传承。
可惜,我们总视而不见,或浑然不知。
《我的古典情怀》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课文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六单元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6 三峡①
郦道元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做一次三峡之旅。
(注释:①选自《水经注疏》(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自三峡七百里②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①夜分②,不见曦③月。
至于夏水襄④陵,沿⑤溯⑥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⑦,暮到江陵⑧,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⑨御风,不以疾10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11绿潭,回清12倒影,绝巘13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14其间,清荣峻茂15,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16霜旦17,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18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19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②〔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①〔亭午〕正午。②〔夜分〕半夜。③〔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④〔襄〕上。⑤〔沿〕顺流而下。⑥〔溯sù)〕逆流而上。⑦〔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⑧〔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⑨〔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0〔疾〕快。11〔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12〔回清〕回旋的清波。13〔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14〔飞漱(shù)〕急流冲荡。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16〔晴初〕天刚晴。17〔霜旦〕下霜的早晨。18〔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续。引,延长。19〔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研讨与练习
一 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二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习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阅读有关作品。比如说,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读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类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改定的课文到作者的未定稿,并比较未定稿同课文的异同;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传记,对课文作者作品的评论。又比如,从课文所写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景物、某个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某句话、某个字,也都可以扩展到阅读相关的作品。
扩展阅读作为精读和略读的补充,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建构中,使读者开拓思路,闪出火花,涌现创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77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6.三峡
喊一声我的三峡
梁和平 作词 冯世全 作曲
哟!喊一声您哟,我的三峡。哟!喊一声您哟,我的三峡。
你给我古老的神话,那白云是神女面纱;你给我亲切的向往,那画廊就在日月下。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我就化成了你的浪花;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那长长的回声哟,也是我的情话哟。
你给我豪放的回答,那回答是中华的潇洒;你给我永远的激动,那梦想怎能不开花。哟!喊一声您哟,我的三峡,这心中的大坝哟,提前开了闸哟嘞哦;我的三峡,这心中的大坝哟,提前开了闸哟嘞哦。
为什么歌名是《喊一声我的三峡》而不是《喊一声三峡》或《三峡》?
“喊一声我的三峡”感情更浓烈,更亲切。
三峡,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自豪,为之梦想,为之倾倒!
复习小学内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实是写三峡风光。
三峡图片:夔门——三峡大门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三峡的起点
——白帝城
观看三峡视频,回答问题
(影视语文学习)
1、三峡起于哪里?止于哪里?
2、三峡有多长?
3、三峡由哪几个峡组成?
三峡视频简介
问题1:三峡起于哪里,止于哪里?
白帝城——南津关。
也即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问题2:三峡有多长?
192公里。
问题3:三峡由哪几个峡组成?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雄
秀
神女峰
险
灯影峡
高岚风光
西陵长江大桥
背景图片:三峡大门——夔门
郦道元(466或 472一527) ,范阳涿zhuō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自幼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三峡》即选自此书。
关于《水经注》
《水经注》名意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1252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民歌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83——1905)称《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
朗读课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比一比
赛一赛
看谁读得好
阙quē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读准字音
溯sù
御yù
嶂zhàng
曦xī
襄xiāng
朝zhāo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准字音
湍tuān
yǎn
属zhǔ
漱shù
我 们 一 块 来
理 解 文 章 吧
注释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通“缺”,中断。
毫无
如果
日光,这里指太阳。
正午
半夜
在
像屏嶂一样的山峰
译文1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重重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2:
漫上山陵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传达
驾着
快
飞奔的马
有时
即使
不如它快
译文2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雪白的急流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
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极高的山峰
冲刷
注释3:
很,实在
回旋的清波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茂盛
译文3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注释4: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霜的早晨
寂静
连接
延长
接连不断
译文4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思考
1、作者写了三峡哪两个方面的特点?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 ”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作者写了三峡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山
水
本文思路
1、总写三峡地貌(山)。
2、分写不同季节景色(水)
——夏天。
——春冬。
——秋天。
山:
峰峦绵延,山势峻拔。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水:
夏:水势迅猛,江流湍急。
春冬:秀丽奇绝。
秋:江岸清寒。
水流
水潭
江岸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
(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表现三峡什么特点?
表现峡之长。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表现什么特点?
表现山之连绵。
第三段中表现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这几句表现三峡水什么特点?
夏水襄陵:水位高、水势大。
其余几句:水情险、水流急。
和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八个字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暗礁题:只有“王命急宣”,才“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吗?别的船是否也这要快?
只有“王命”,且是“急宣”,才会有船航行。
其余情况下,“沿溯阻绝”,根本没有船航行。
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一句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作者文笔极为简练,寥寥155字,就把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
“清”的是——水
“荣”的是——树
“峻”的是——山
“茂”的是——草
概括:《三峡》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1.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2.写水,则分别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水大、水急。
春冬:水清、水静。
秋天:林寒、涧肃。
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
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一、文学常识填空
自三峡……
略无阙处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自非
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二、解释下列加红加斜体的词语:
在。
毫无。
通“缺”,中断。
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如果。
正午。
日光,这里指太阳。
漫上 山陵。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有时。
即使。
飞奔的马 驾着。
快。
白色的急流。
极高的山峰。
冲涮。
很,实在。
寂静。
连续 延长。
三、解释下列重要词语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
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
沿溯阻绝
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四、指 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在。
如果。
极。
消失。
六、理解解性背诵默写
1、表现山之连绵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山高峡窄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表现水位高、水势大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说明水情险、水流急的句子: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建设
三峡防洪大坝
明渠截流
三峡建设
截流正式成功
三峡电厂
三峡建设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取得成功
通航
还想知道更多吗?
三峡旅游
三峡旅游
三峡旅游
三峡旅游
猇亭古战场
香溪宽谷
古栈道
还想知道更多吗?
《壮丽的三峡》视频介绍
《三峡水电站》视频介绍
网络语文学习:神游三峡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白帝城
再 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精品教学课件标准化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三峡的美景,培养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三峡为会有这样大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三峡风光的片断(使用多媒体播放)。
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或喊一声我的三峡
梁和平 作词 冯世全 作曲
哟!喊一声您哟,我的三峡。哟!喊一声您哟,我的三峡。
你给我古老的神话,那白云是神女面纱;你给我亲切的向往,那画廊就在日月下。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我就化成了你的浪花;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那长长的回声哟,也是我的情话哟。
你给我豪放的回答,那回答是中华的潇洒;你给我永远的激动,那梦想怎能不开花。哟!喊一声您哟,我的三峡,这心中的大坝哟,提前开了闸哟嘞哦;我的三峡,这心中的大坝哟,提前开了闸哟嘞哦。
师:为什么歌名是《喊一声我的三峡》而不是《喊一声三峡或《三峡》?
——“喊一声我的三峡”感情更浓烈,更亲切。
——三峡,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自豪,为之梦想,为之倾倒!
复习小学内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实是写三峡风光。
三峡图片:
——夔门——三峡大门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悬朱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起点
——白帝城。
观看三峡视频,回答问题
(影视语文学习)
1、三峡起于哪里?止于哪里?
2、三峡有多长?
3、三峡由哪几个峡组成?
三峡视频简介
问题1:三峡起于哪里,止于哪里?
(1)白帝城——南津关。
(2)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问题2:三峡有多长?192公里。
问题3:三峡由哪几个峡组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观看三峡地图:请在地图中找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雄
巫峡——秀
西陵峡——险
三峡
郦道元
背景图片:三峡大门——夔门
——(学生打开课本)
作者:
郦道元(466或 472一527) ,范阳涿zhuō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自幼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三峡》即选自此书。
关于《水经注》
《水经注》名意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1252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民歌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83——1905)称《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
朗读课文:(音频朗读和视频朗读,均已链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师: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多媒体展示)
阙 quē 嶂 zhàng 曦 xī 襄xiāng 溯 sù
朝zhāo 湍 tuān 巘 yǎn 属 zhǔ 御 yù
生:(自读)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
(学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要注意刚才老师给大家指出的几个需要注意的字音。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朗读;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师:下面大家根据书上的注解,自己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各小组可以讨论。
(学生分组看书、讨论)
师:(巡视解疑)
师:好!通过讨论我想大家对文义都有了了解,请大家注意这些词语的意思和全文的翻译。
(多媒体展示词语、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在。
略无:毫无。
阙:同“缺”,中断。
嶂:象屏嶂一样的山峰。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重重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漫上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着。
疾:快。
不以疾:不如它快。
译文: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素湍:雪白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 :极高的山峰。
漱:冲涮。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良:很,实在。
译文: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霜旦:下雪的早晨。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属引:接连不断。
译文: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阅读 理解
师:大家了解了文义,我再提几个问题。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
师:(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
思考:
1、作者写了三峡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山和水)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1)、总写三峡地貌(山)。
(2)、分写不同季节景色(水)
——夏天。
——春冬。
——秋天。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 ”表示。 (峰峦绵延,山势峻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
分写水:
夏:水势迅猛,江流湍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流
春冬:秀丽奇绝(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水潭
秋:江岸清寒(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江岸
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
生:朗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无蔽日。)
师:再请一位同学把描写水的语句朗读一下。
生:朗诵,(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第三段中表现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这几句表现三峡水什么特点?
——夏水襄陵:水位高、水势大。
——其余几句:水情险、水流急。
和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八个字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暗礁题:只有“王命急宣”,才“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吗?别的船是否也这要快?
——只有“王命”,且是“急宣”,才会有船航行。
其余情况下,“沿溯阻绝”,根本没有船航行。
教师评:前呼后应!
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一句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作者文笔极为简练,寥寥155字,就把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
“清”的是——水
“荣”的是——树
“峻”的是——山
“茂”的是——草
概括:《三峡》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1.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2.写水,则分别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水大、水急。
春冬:水清、水静。
秋天:林寒、涧肃。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今天大家学到的东西。别看书,不用举手,抢答,好吗?
生:好!
(老师多媒体展示练习)
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举手回答)
《水经注》、郦道元、北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解释下列加红加斜体的词语:
自三峡——在。
略无阙处——毫无。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山陵。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驾着。
不以疾也——快。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涮。
良多趣味——很,实在。
林寒涧肃——寂静。
属引凄异——连续 延长。
三、解释下列重要词语
略无阙处: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夏水襄陵: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绝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飞漱:飞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
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晴初霜旦: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属引凄异: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四、指 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消失。
六、理解解性背诵默写
1、表现山之连绵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山高峡窄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表现水位高、水势大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说明水情险、水流急的句子: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前进中的三峡
师:大家掌握得很好,还想更详细地了解三峡吗?
生:想!
师:好,老师这里有三峡建设、三峡旅游、壮丽的三峡、三峡水电站的图片、视频、网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展示有关内容)
(在音乐声中结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
很高兴今天能给大家上课,今天我给大家上的文章是《三峡》,听说三峡一直还没上,就是留着等我,真不好意思。大家都预习过了吧,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书上写得很多,看来自己学习习惯很好。
上课准备。
下面请大家齐读文章。(纠正个别字词、停顿等)
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抽两个词语,问问大家,第一段中,重岩叠嶂的嶂、自非,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先自己写上。
(巡视)
◆嶂:
嶂: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猜的)
(1)很好,这位同学能根据字的构造来猜测字的意思,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汉字,是表意的,根据字偏旁构造,可以猜到字的意思,比如隹 zhui都和鸟有关,雕、雏、集。而英语是表音的,从中猜出读音,但很难猜出意思。
(2)什么意思?(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很好,这个同学注意到这个四个字的结构关系,感谢这位同学让我们又多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大家看,“重岩叠嶂”的结构。两个词,并列关系。它更重要的秘密是对应关系,一三对应,二四对应。你看重和叠相同,重重叠叠。岩和嶂对应。岩本意是高而陡的山崖,像高险如屏障的山峰。
这种结构的四字短语,我们学过不少,回忆一下,举个例子。
学生列举。今天走进教室,心七上八下,山清水秀, 大同小异 大题小做
教师补充。翻书八上课文中的词语
转弯抹角p19
月明风清
鸡零狗碎p88
低眉顺眼
重峦叠嶂P109
销声匿迹p133
草长莺飞
(喜新厌旧)
是不是所有对应的字词意思都是一样?重叠一样,岩嶂就是相类似,而大小就是相反,有三种情况,相同、相近或相反
而三峡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这样的四字短语,第一段有,第二段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先来讲这些词语,如果你知道,就起来讲。这么多词语中,老师觉得,前面两个比较简单,所以决定由我来讲,其他难一点的,留给大家,呵呵。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老师根据这两句话,花了好大心思画了一幅画,觉得挺好的,你来评评看。
乘奔御风
乘是什么意思,乘坐。御呢?驾。一三对应,原来一个是乘客,一个是司机。乘坐的奔是什么东西啊?是奔驰吗?不是,是奔驰的宝马。这是什么马呢?有可能是宝马,有辆宝马在高速上飞奔,被逮住了,时速达255公里。我想郦道元笔下的奔马肯定比他要快,为什么呢,因为和什么对应啊,风呢。所以我想,可能不是宝马是天马,因为有个词语叫天马行空。
够快吧,好像不是最快。课文有句,虽乘奔御马,不以疾也。什么东西啊,这么快?
三峡的水流,确切说应该是三峡什么时候的水啊?夏水。(其实还有个水势大,不提)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素是什么意思,白色的,绿呢?绿色的,素绿对应,都是水的颜色。
湍是,急流,潭,这两个也对应,原来一动,一静。不管是流动的还是平静,都有共同的特点?好像没有夏水那么迅猛了。 清澈,干净,这是三峡春冬之水。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这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从哪个字看出来。霜。原来课文注解都有了,晴初是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老师觉得晴初这个解释不妥,你觉得吗?晴初,根据对应,应该解释为晴朗的早上。
初,始也。
林寒涧肃,寒:冷清。肃:肃静
刚才我们短语结构,梳理了这几个词语。还有一个词
自非
假如不是,你来翻译这句话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翻译得不错,和教参里一模一样,但是老师奇怪的是,这里是正午和半夜,太阳和月亮,正午本来就看不到月亮,半夜是看不到太阳的啊?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亭午和什么对应,曦,夜分和月对应,这样一对应就明白多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文中还有一句,如果没有注意到对应,也很费解。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雪白的激流有可能会有影子吗,看来这个也是有对应的。)
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余秋雨说,郦道元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为什么呢?因为“他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了三峡的特点”。省俭是什么意思?
换句话说,郦道元用了最精炼的语言把三峡景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光了。让我们没东西好写了。 我觉得郦道元真坏。
是不是真是如此省俭呢?
【素湍】白色的急流
凭你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你会注意什么?记住什么?把这个注解记下来。学古文如果仅仅记住注解,而且是不太高明的翻译,用一次成语来形容,那就是买椟还珠。更可怕的是,长而久之,想起三峡,心中只有那蹩脚的翻译,那就惨了。
我觉得还应该学点别的东西。举个例子。
这是什么?墙,什么颜色?白色,连起来说,这是白色的墙。白色的墙,还有别的说法吗?白墙,更漂亮一点,粉墙。
【粉墙】白色的墙 粉墙黛瓦,多么漂亮,
除了会说白色的墙,我们至少要知道还有一种说法“粉墙”。可惜我们对“翻译体”,已经习以为常了,(下面)这句话你觉得怎样,没问题吧,还有别的说法吗?
关于郦道元的《三峡》这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是具有不相同的理解方式的。
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众说纷纭。
很多时候,我们都用词语解释的方式写文章了。下面是我学生的一句话。你帮忙改改,精炼。
把词语解释,都恢复原来的样子。
瓯柑,十分好吃,虽然会有点点苦,但这个是为了不上火的,而且又是吃好的。
瓯柑,味美,微苦,可清热降火。
至少可以写成 瓯柑,味道好,有点苦,可清热降火。
合上相册,脑海中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一幕幕动人的难忘的画面。
一个词还好,修饰词一多,脑海中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一幕幕动人的难忘的画面,气都读没了,啥意思还不明白。
在传统的中文里,很少看到这样叠罗汉的修饰语。怎么改,“林寒涧肃”教给我们方法。把修饰词放后,要后饰,不要前缀。基本句式是:先对象再补充说明。
合上相册,动人的画面,一幕幕,挥之不去,令人难忘
我见到一个长得像张素文说话也有点像她的学生。
我见到一个学生,长得像张素文,说话也有点像她。
周杰伦大家知道吧?他的每个新专辑都有一首中国风的诗歌,我觉得他的歌词,除了意境是古典之外,句式也是如此的。
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发如雪》)
我觉得爱莲说,是我目前看到最厉害的一个句子,那么长的句子,却能处理的那么好。
◆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
项羽是个身高一米九,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结尾:
其实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的点,还有很多,比如四字短句,其他句式等等,
我觉得一篇经典,流传千古,任你抽取一句,都足以回味半天。
古文,除了精神和灵魂,还以另一种很实在却不易发现的方式不断传承。
可惜,我们视而不见,或浑然不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六单元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23课时
26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4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公开课精品教学课件
26.三峡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ˉˉ抓住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能力目标:听、说、读、写能力,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激起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整体感知课文
返回
合作探究
(466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为官“执法情刻”、“素有严猛之称”,得罪不少皇族、豪强和皇亲国戚。527年,郦道元和弟弟郦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
郦道元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情况记载不详细、具体。
《水经注》全书共40卷,记载的河流水道1252条,文字则是《水经》的20余倍,达32万字它以水道为纲,将河流流经地区的古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古迹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
阙处 素湍 属引
曦月 飞漱 沿溯
郦道元 重岩叠嶂
给加点的字注音。
quē
tuān
xī
shù
sù
lì
chóng
dié
zhǔ
理解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略无阙处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 )
夏水襄陵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 )( ) ( )
属引凄异 沿溯阻绝 猿鸣三声泪沾裳
( )( )( )
驾着
快
上
甚,很
清晨
连续
逆流而上
虚指,多次的意思
同 “缺”
节 奏 划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 奏 划 分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问题讨论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以“从__文句中,我感受到____美。”的形式赏析课文。
4、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水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夏:
沿溯阻绝,朝发暮至
素湍绿潭,怪柏悬泉
涧肃猿啸,哀转久绝
春冬:
秋:
水
奇险
夏:
急猛
清幽秀丽
凄凉
春冬
秋:
雄壮美
奔放美
清悠美
凄婉美
热爱
赞美
全文:
山———
夏水——
春冬景色——
萧瑟之秋——
描写动静结合
动中有静,文气沉重、弛缓、凄 清、 悲凉
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动,文气激烈紧张
静,文气平静舒缓
从部分看:第三层
——素湍、回清
——绿潭、倒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动
静
静
动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自三峡七百里中,
略无阙处;
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
或王命急宣,
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返回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实现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 峡 吟
探研论证七十春, 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 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 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 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 “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 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 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 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 工程
2009年中国人将实现“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
返回
布置作业:
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
描写一处山川名胜或一幅家乡四季景色变化图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6.三峡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叠嶂( ) 曦月( ) 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飞漱( ) 属引( ) 长啸(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4)或王命急宣( )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6)绝巘多生怪柏( )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8)每至晴初霜旦( )
(9)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10)哀转久绝( )
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或王命急宣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或以钱币乞之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君有疾在腠理
4、填空。
(1)《三峡》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朝卓越的__________学家和__________家。
(2)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
(3)《三峡》中,分别用四个词,将三峡春冬季节的山水草柏的秀丽景色和秋天林涧之间的清冷肃穆概括无遗,它们分别是:(春冬)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分别是从哪些角度着笔的?
7、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的句子是 (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填空。
文章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湖游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山色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梅花为寒所勒( ) (2)余时为桃花所恋( )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实湖光山色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14、理解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西湖春景时,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描绘西湖月景时,则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5、文中“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实践
16、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
要求:(1)抓住景物特征;(2)细致刻画,语言准确。
中考链接
17、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柔情万缕 喃喃细吟 珍珠四溢)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 ,将浪涛如山变为 ,将凶猛如火变为
三峡水利工程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1、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3、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5、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7、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8、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9、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10、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26.三峡
1、zhàng xī sù tuān yǎn shù zhǔ xiào 2、(1)几乎(2)太阳(3)漫上(4)有时候(5)即使 快马(6)极高的山峰(7)树木茂盛(8)早晨(9)连续不断(10)消失 3、C 4、(1)《水经注疏》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散文(2)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3)清、荣、峻、茂;寒、肃、凄、哀 5、(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快。(3)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4)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6、夏季侧重水势,春冬侧重色彩,秋季主要写音响。7、C 8、(1)真(或实在)(2)寂静 (3)连续(4)快 9、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10、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11、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12、(1)被 ( http: / / www. / hgweb / exam / 2003 / 4 / YW_12_02_020 / " \l "# ) (2)迷住13、 ( http: / / www. / hgweb / exam / 2003 / 4 / YW_12_02_020 / " \l "# )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14、(1)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 http: / / www. / hgweb / exam / 2003 / 4 / YW_12_02_020 / " \l "# ) 拟人、对偶 15、不求功名利禄的旷达心情。同时,也表现出文人的清高自负。16、略 17、(1)喃喃细吟(2)珍珠四溢(3)柔情万缕
《三峡》同步精品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⑴A.素湍(chuǎn)绿潭
B.不见曦(xī)月
C.夏水襄(xiānɡ)陵
D.重岩叠嶂(zhànɡ) ( )
⑵A.略无阙(quē)处
B.沿溯(sù)阻绝
C.属(shǔ)引凄异
D.飞漱(shù)其间 ( )
2.为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或:A.或许 B.有人
C.有时 D.或者
或王命急宣( )
⑵虽:A.虽然 B.即使
C.但是 D.而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⑶自:A.如果 B.在
C.由 D.从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⑷绝:A.断绝 B.极
C.阻断 D.消失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 略无:
⑵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⑶沿溯阻绝 沿溯:
⑷虽乘奔御风 奔:
⑸素湍绿潭 素:
⑹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
4.选出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二、整体感知
1.填空题。
⑴《三峡》选自《___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学家。
⑵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哪些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描写景物动态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B.绝巘多生怪柏
C.回清倒影 D.清荣峻茂
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视所见;“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
5.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三、课内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2.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__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_____________或季节,中间是_____________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_____________之。
四、拓展阅读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在原文中加标点即可)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⑴迳狼尾滩
⑵负刀牵牛
⑶虽途迳信宿
⑷犹望见此物
⑸相去二里
⑹悉作人面形
3.试把第二段文字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用波浪线标出)
5.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得名的原因。
五、新题探密
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三峡》同步精品练习答案
一、1.⑴A(应为tuān)⑵C(应为zhǔ)
⑴C⑵B⑶DA⑷CD
3.⑴完全没有。⑵如果正午。⑶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⑷奔驰的马。⑸白色。⑹几声。
⑴B⑵A
二、1.⑴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⑵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省略了“水、树、山、草”
B
A.×(正面和侧面的表述刚好相反。) B.√
表现旅人的哀愁。
三、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三峡水流之湍急。
清荣峻茂
小;总;分;地点;景物;烘托
四、1.……东,……迳黄牛,……滩,……曰“黄牛滩”。……起,……人,……牛,……黄,……高,……回,……宿,……物。……曰:“……牛,……牛,……暮,……故。”
⑴经过;⑵背;⑶即使;住两夜;⑷还;⑸距离;⑹全、都。
人滩的水流十分湍急,滩南岸有青色石块,夏天淹没冬天露出。
此岩既高……犹望见此物。
因为滩南岸有石块,都像人面形状,其中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新题探密:B
三
峡
大
坝
新
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言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本文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情景导入,分三步。
(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你们到过哪儿?现在就来给大家谈谈。
设计目的:让学生简单描绘家乡或到过的风景名胜,实现能力目标的听、说训练,并调动学生积极性。
(2)师:是否到过长江三峡?说说三峡是哪三峡?简介其风光。
假如末到过,背诵描写长江或三峡的诗歌。
设计目的:仍训练听、说能力。设置“到”与“未到”,可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空间。
(3)引导学生背诵与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关的《朝辞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调歌头·游泳》,引出《三峡》。
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美景,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步。
(二)播放《三峡》光盘,走近三峡。
设计目的:这一步骤中,结合光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增强兴趣和感性认识,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步和为培养听、读训练打下基础。
(三)抓住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以朗读为重点进行训练,倾听三峡。
(1)听朗读示范,要求学生听出节奏。
设计目的:训练听的能力。
(2)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圈出的难字难句可借助注解、工具书在小组内交流或与巡视的老师交流,疏通文意。教师估计或就学生提出的疑难示
例,如:
节奏: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以词义为单位);
难字:曦、虽、属等;
难句:“虽乘奔欲风,不以疾也”等。
设计目的:这一形式的朗读,第一,体现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第二,体现老师占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第三,老师可视学生提问帮助他们解决难字难句,除了以上提到的,譬如还有“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清荣峻茂”等词句,通过质疑解疑,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三步。
(3)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正他们读音、节奏,说出文意。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知课文。
(4)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探究讨论: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以“从__文句中,我感受到____美。”的形式赏析课文。
D、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四)编解说词,欣赏三峡。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教师巡视,解答疑难,然后视情况请若干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介绍三峡风光,同学点评,教师指导评出最佳小组。
设计目的:初步突破本文写景特点这一难点,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同时培养学生高度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亲身感受课文怎样写景。
(五)欣赏三峡变化的图片,了解三峡工程,看今日三峡。
设计目的: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劳动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
(六)布置作业:
动笔练习:把“写”与上面“听、说、读”结合起来,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山川名胜或一幅家乡四季景色变化图,自己命题。
设计目的:进一步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2009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杨丽红执教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师: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吧。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请齐读。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在欣赏旖旎的三峡风光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
(师投影展示。)
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生齐读。)
师: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人称颂。这一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课文《三峡》语言的魅力。
(投影显示。)
一读课文,正字音。
师:一、三、五列的同学一起朗读从题目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四、六列的同学接读一直到课文的结尾。要求:读要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在别人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听出同学朗读中的错误,读完之后,帮他指出来。
(生按要求分别朗读课文。)
师:你听出旁边同学朗读中的字音错误了吗?
生(众)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让我们齐读一遍以下词句,记准字音。
(投影显示。)
读准字音,我能行!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绝献
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齐读。)
师:字音关已过。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把握好节奏,先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自己把握得不准,就边听老师读边在书上作批注。
(师配乐朗读全文,朗读结束时全班学生鼓掌。)
师:谢谢!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
(投影显示。)
二读课文,准确停顿。
(生自由朗读。)
师:书声琅琅,节奏分明,停顿准确。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重点句子。
(投影显示。)
正确停顿,我能行!
要求:珠圆玉润,停顿准确。
(请两名学生分读课文。之后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以下语句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师:我们要想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它更美的自然风光,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就做一下批注;哪儿有疑问,也做一下标记。前后六人小组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师投影出示。)
三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
(生借助词典、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测,看看大家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投影显示。)
准确翻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生1:我来翻译第一个句子,它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岩峰就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月亮。
师:很好!声音洪亮,而且调整语序翻译,很流畅。
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翻译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夜晚,就看不见月亮。
生3:老师,有一个词翻译得不太准确,“夜分”应该翻译成“半夜”而不是“夜晚”。整个句子翻译成“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这样翻译更准确,更能突出山的绵长、高峻。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个指正很重要。谁来翻译第三个句子?
生4:“沿溯阻绝”的意思是: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师:非常流畅。第四个句子的翻译呢?
生5: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师:那“素湍”呢?
生5: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师:同学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非常到位,翻译得很通顺。翻译了课文,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小部分。接下来,让我们再读课文,了解一下三峡的地貌特征。
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写春冬和秋景的句子。让我们来比赛,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投影显示。)
了解地貌,我能行!
(男女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师:男生读得气势磅礴,女生读得婉转悠扬,老师都陶醉其中了。通过朗读,你能告诉大家你感觉到了三峡怎样的地貌特征了吗?请看屏幕上的问题。
(投影显示。)
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生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挺拔、高峻。
(师板书:绵长高峻。)
师:读到写夏天水的语句时,你感觉怎样?
生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仅写出了夏天的水流得很急,而且水量也很大。
(师板书:水急量大。)
师:同学们,课文中春冬的景色写得怎么样呢?
生(众):很美。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语呢?
生1:清静。
生2:幽美。
生3:趣味无穷。
生4:良多趣味。
(师板书:清静幽美 趣味无穷。)
师:三峡秋天的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1:凄凉。
生2:寂静。
生3:肃杀。
(师板书:凄凉肃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从文章中了解了三峡的地理特征,这仅仅是刚刚撩开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地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想请大家说说“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注意的事项。
生1:我觉得应该是停顿有序,重音准确。
生2: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生3:声音要圆润、洪亮。
生4:语速要适中,还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是应该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这样我们的朗读才会更有魅力。
(师投影显示。)
五读课文,赏三峡。
读出情感,我能行!
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
师:同学们,不同的景物特征,读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夏水一层,同学们都说,夏天的水势很大,水流迅疾,那语速就适宜——
生(众):快!
师:那它的语调应该怎样呢?
生(众):高昂。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层的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语上呢?
生1:“襄陵”,“急宣”,“千二百里”,“疾”。
生2:“朝”和“暮”。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下写夏水的语句,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把夏天的水这样的特征给大家读出来?
(生争先恐后举手,师请一生读本层内容,配以合适的音乐。)
师:这位同学读得最好的是哪个词?
生(众):“千”字。
师:他还有哪个句子可以读得更好一点?
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读得更快一点。
生(刚才朗读的那名学生):老师,我还愿意把这句读得更棒!
师:好!大家相信你能读得更出色!
(该生再读,气势很大,突出了夏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征,其他学生鼓掌。)
师:不同的内容,它流露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夏水”读得汹涌湍急,那么该怎样读春冬之景呢?
生:春冬景色很美,适合读得宁静、轻松、优美。我还想,如果带着微笑陶醉的表情去读会更好。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告诉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仅应该倾注自己的感情,更应该带有相应的表情,这样朗读效果更好。下面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突出三峡的景物特征。
(投影显示。)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倾注感情,旁若无人。)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因为老师看到了大家朗读时丰富的表情。读到春冬景色的语句时,有的同学微笑着;读到秋季凄凉景物的时候,同学们表情变得很凝重,特别伤感。这就读出了文章所描写的不同美感。
相信下一个环节里,你们的赏析也会更加精彩!请看屏幕上有关语言欣赏的提示。
(师投影显示。)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
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生自读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对于《三峡》语言的赏析。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格式来回答。大家可以抓住景物的色彩来赏析,可以从动静结合的写法来赏析,也可以从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还可以紧扣文中的修辞方法来赏析。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里面两个表现颜色的词很美:“素”——洁白,“绿”——碧绿。
生2:我喜欢的句子是“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它好在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这句话仅仅有琅琅上口这一个优点吗?
生3:这句话富有诗意,还有一种凄凉之美。
师:很好!同学们还喜欢哪些句子?
生4: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绝
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它好在“清荣峻茂”一句,写出了三峡的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给人的感觉很美。
生5:对,这句还有一个优点:简练传神。只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水之清,山之峻,还有树之茂,草之盛。寥寥几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生6:我还喜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它好在让我们感觉到水流的速度很快,一泻千里。
师:说得好!它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你看出来了吗?
生7:用奔跑的马和清风与快速行驶的船进行对比。
师:这样对比,更可见水流之快,无可匹敌。
生8:老师,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动的是回旋着清波的白色激流,静的是倒映着两岸风物影子的绿潭。
生9: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它好在倾注了作者观景之后的深情。
生10: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它好在很有气势,写出了山的高峻、绵长。
生11:还有一句写山的句子很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了山的高峻、绵长,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半夜,看不见月亮。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赏析,老师更加佩服郦道元了,我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赞一声:郦道元,你真了不起!仅仅用155个字,就向我们展示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夏水的紧张激烈与冬春轻松晓畅的自然结合;对比手法,“乘奔御风”不如船快,更显出夏水之迅疾;“素湍回清”的“动”与“绿潭倒影”的“静”和谐共生;急流的“雪白”与潭水的“碧绿”相映成趣;简练明快的“清荣峻茂”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之深;“素湍绿潭”和“绝多生怪柏”俯仰生姿;引用的哀婉渔歌让读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渔民生活的悲苦和三峡之秋的肃杀。这一切怎不让人深深佩服郦道元驾驭语言能力之娴熟?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这一切的美好沉淀成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投影显示。)
熟读成诵,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四层内容:山势——夏水——春冬——秋景。山势——绵长,高峻;夏水——水位高,水流急;春冬——幽静,迷人;秋景——凄凉,肃杀。然后你默想一下这几层都是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的?再想一想每一层的关键词有哪些,自然而然就能够背下来了。
(生根据提示自由背诵,先是声音较小,慢慢熟练之后,声音逐渐增大起来。)
师: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将课文准确背诵下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以前两层为例,用“减字背诵法”背诵课文。
(师投影出示。)
轻松背诵,我能行!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一”。)
自三 七百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 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至于夏 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暮到 ,其间千二百 ,虽乘奔御 ,不以疾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教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二”。)
自 七中,两岸连
,略无阙 。重 叠,隐 蔽 。自非亭 夜 ,不见 。至 夏 襄陵,沿溯阻 。或王 急 ,有时朝 ,暮 ,其 千二 ,虽乘 御 ,不以 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三”。)
自 中,两 连,略 阙 。重 ,隐 。自 亭 夜 ,不 。至夏 ,沿 。或 ,有时 ,暮 ,其
,虽乘 ,不。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四”。)
自 ,两,
。重 , 。自,。至, 。或
,有 ,
,其 ,,不。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准确背诵。)
(听课教师予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准确地背诵了全文,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自己的出色表现予以鼓励!
(生开心鼓掌。)
师: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两项关于写作和阅读的作业:①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②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下课。)
无提问的课堂,有章法的朗读
杨丽红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并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读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检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味,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实在。
无提问的课堂,有章法的朗读。美丽的文章,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美美地学习,美美地收获。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这就是我教学《三峡》一课最幸福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教学教学用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练习说明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
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教学建议
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二、涵咏品味。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
三、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有关资料
一、郦道元生平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北史》卷二十七)
二、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模山范水抒情写意──谈《三峡》(徐应佩、吴功正等)
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三峡》2004—2010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32个试题
1、(2010四川省·广安市)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28—32题。(16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2分)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急湍甚( )箭
32.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4分)
文言文阅读(16分)
28.(1)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3)所以 (4)筹划(4分,各1分)
29.(1)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2分)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分)
30.(1)“阙”通“缺”,中断 (2)“反”通“返”,归,回去。(另有:“转”通“啭”等,只要找到两个即可。)(2分,每小题1分)
31.(1)负势竞上,(山峦)互相轩邈 (2)急湍胜(于)箭(2分,各1分)
32.疾或快 急或猛 山之高 树之密(4分,各1分)
2、(2010·湖南省娄底市)
三 峡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答案】
10.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11.A(“隐”是“遮蔽”的意思)
12.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
13.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3、(2010·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4、2010湖南省湘潭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陈胜自立为将军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徙箭,猛浪若奔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15.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给出了一副没有完成的对联。请你根据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三峡 风光好
下联:神州日新月异大地宽
答案:13.B【解析】本题较难,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A项第一个“自”的意思是“从”,第二个“自”的意思是“自己”;B项两个“奔”的意思都是指“飞奔的马”;C项第一个“属”的 意思是“连接”,第二个“属”同“嘱”,“嘱咐、嘱托”;D项第一个“绝”的意思是“消失”,第二个“绝”的意思是“极了”。
14.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15.示例:山峻水清 山清水秀
5、(2010·山东省枣庄市)
(一)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 ) ⑵佁然不动(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⑶往来翕忽( )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译文: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7.《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8.[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9.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4.⑴sù ⑵yí ⑶cī (3分。每小题1分) 5、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6.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7.《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8.[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9.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共4分 每要点2分)
6、(2010·广东省珠海市)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答案】
9、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0、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
11、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
04—09中考《三峡》阅读试题一网打尽:24个试题
4、柳州市(09年广西省)
五、文言文阅读(共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1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2、(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13、A
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15、(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5、齐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
三 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7题,共35分)
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1.阙: 通“缺” 襄 :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分。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1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
绥化市(09黑龙江省)
(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11——14题。(共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
11、阙:通“缺” 襄:上12(1)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14、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枣阳市(09湖北省)
(二)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2—16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或王命急宣 ②良多趣味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清荣峻茂”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
15、郦道元为什么会发出“良多趣味”的感慨?(2分)
答:
16、三峡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修建水利利的理想之地,如葛州坝、三峡水利枢纽。请从文中找出适宜修建水利工程的理由(至少两条),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写出文中印证的语句。(2分)
答:
答案: 12、①有时 ②很,真(或“实在”) (2分) 13、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2分) 14、水 树 山 草 ,水清澈、山高耸、树繁茂、草茂盛。(2分) 15、因为他被三峡奇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所吸引,内心感到欢乐,所以才发出这样的感慨。(2分) 16、理由一:水流急(或“速度快、水势迅猛、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理由3:两岸都是高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2分,理由、原句各占0.5分)
6、宁德市(08福建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5.略
6.略
7.B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7、孝感市(08湖北省)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________。(4分)
8、B
9、D
10、B
11、湍急 清澈 山高谷深 山上树木葱郁
8、株洲市(08湖南省)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22、①逆流而上;②快
23、(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24、两岸猿声啼不住。
9、郴州市课改区(06湖南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1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11.D
12.A
13.B
10、海南省课改区(0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动(yí)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19、(2分)C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11、黄冈市(06湖北省)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9.(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12、荆州市(06湖北省)(8分)
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13、驾舟漂流百里峡,奇山异水,欣然联想郦道元《三峡》“春冬之时,则 , ”
9.C (2分)
10.①争着 ②大约 ③好像 ④在 (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1.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要死扣参考答案)
12.C (2分)
1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衢州市(06浙江省)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每至晴初霜旦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9.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
20.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一)(12分)
17.(1)有时(2)快(3)急流,急流的水(4)到(4分,每小题1分)
18.(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2)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2分,答出山和水即给分)
20.寂静凄清。(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山西省(06)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7、(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8、(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9、B
10、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15、云南省(06)
(11~14小题,共12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注]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1)或:有时。(1分) (2)奔:飞奔的马。(1分)(3)绝:消失。(1分) (4)俱:全,都。(1分)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
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2分)
16、河北省(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
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答:
4.郦道元 (有错该题不得分)
5.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6. ①(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溯流而上;③快。(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7. 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空旷的山谷传来元后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每句2 分,意思对即可)
8.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意思对即可)
怀化市(05)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衰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3、根据语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良多趣味(真,实在)
C、林寒涧肃(严肃) D、或王命急宣(或者)
2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6、本文150余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语言非常简练、生动,如作者用了“ ”仅仅四个字,不但概括了三峡丰富的景物,而且描绘出四种不同景物的特点。(2分)
答:
27、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2分)
答:
2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冬之时的三峡有怎样的趣味。(2分)
答:
23、A 24、B 25、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没有准确译出“虽”、“奔”可酌情扣分)26、清荣峻茂 2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8、能抓住事物特征,扣住“趣味”去谈,言之成理即可。
17、荆州市(05湖北省)
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10.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2.(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9.D(2分)
10.①缺 ②太阳或(阳光)③真、实在 ④早晨(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1.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B(2分)
18、岳阳市(05湖南省)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1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
1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1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1.D
1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3.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5.A
19、仙桃市(05湖北省)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6.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良多趣味( ) 哀转久绝( )
37.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春冬之时 恢弘志士之气 B. 故渔者歌曰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俯身倾耳以请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亲旧知其如此
38.写出作者从俯视角度描绘三峡“春冬之时”景物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文章理解。(5分)
⑴文章第①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第②段用________________作比喻,突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第④段中最能暗示季节的一个字是_______。(3分)
⑵从全文看,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水时,首先写“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6.实在 停止
37.A
38.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岸上的景物。
39.①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奔马疾风 霜 ②《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所以写水;
三峡的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20、襄樊市(05湖北省)
阅读《三峡》,完成11-15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①不见曦月(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1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⒒①阳光(0.5分) ②飞奔的马(0.5分)
⒓B(2分)
⒔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1分) (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⒖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21、河南省(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8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0.从全文看,第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C(2分)
18.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良”解释正确,1分;其他意思对,1分。共2分)
1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1空1分。共2分)
20.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2、吉林省(04)
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1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
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析:
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上句:
。
下句:
11.郦道元 唐(共1分,每空0.5分)
12.(1)阳光或日光 (2)急流或急流的水 (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23、柳州市、北海市(04广西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稍有一点点) B、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 D、每至晴初霜旦(结霜的早晨)
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8、文中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是(写出首句和尾句即可):
。
它着力渲染了 。(2分)
9、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3分)
6、A (2分)
7、(3分),语言通顺1分,译文中“奔”、“御”、“疾”必须准确,给2分;错1个扣1分。译文: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或“也没有这样”)快。
8、(2分)“睛初霜旦……哀转久绝”。三峡秋天凄清肃的气氛。
9、(3分)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抄写原文的不给分,不用自己的话阐明酌情扣分。
24、南京市(04江苏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7.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 ②发: 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9.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
[甲]
[乙]
6.(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7.(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8.(3分)B
9.(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25、玉溪市(04云南省)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哀转久绝 消失 属引凄异 延续
A. B.
群响毕绝 消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类
至若春和景明 和暧 把酒临风 面对
C. D.
地利不如人和 和顺 临溪而渔 靠近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 如果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那么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可是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就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4.甲选区文第段和乙选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段:
乙选文第段: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11、答[A]
12、答[D]
1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14、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
15(1)“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1分)
(2)“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26、玉林市(04广西省)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寡人无疾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C哀转久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8、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9、请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
答:
7、C
8、C
9、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共3分,译出“连山”、“略”、“阙”各评1分)
10、(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共3分,答出相同点、不同点各1.5分,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课外文段
27、漳州市(08湖南省)
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17 分)
【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 庄于·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9 、(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正好,恰好
10 、D
11、 (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2.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1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三峡大坝 新 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