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讲座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讲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21 22:0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3张PPT)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
合肥四十五中 牛 刚
Tel:13856057579
E-mail:niugang45@
QQ:1604235232
2011.3.23
一点感悟——
关注中考,更关注三年语文教学!
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关注命题,更关注教学行为!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二、研究考题 分析答卷 了解特点
三、掌握技巧 明晰考点 预测方向
各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该学科的课程目标(简称为“三维目标”),并清楚地描述了各方面的学习内容。然而,并不是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必须纳入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对于知识与技能,重点考查学科中的核心知识、原理和应用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会采用直接设题赋分的方式进行考查,它渗透在前两个方面的考查内容中。应该说明的是,没有试题能脱离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而单纯地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从应考来说,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课标引路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
(以下简称《考纲》)
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一)编写说明
(二)考试性质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五)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六)例证性试题
——《考纲》结构
2011年的试卷内容分布和往年应该是相同的,都是由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组成(试卷呈现的是三大块)
1.试卷结构
《考纲》推荐的书目是六篇:
1.《安徒生童话》 2.《繁星春水》
3.《西游记》 4.《水浒》
5.《格列佛游记》 6.《名人传》)
7.《朝花夕拾》 8.《童年》
2.课外读物
写作方面。2010年《考纲》写作的例证性试题和2009年《考纲》相比,变化较明显,就是增一减一。
增加的例题是:
请以“我在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08中考题)
减去的例题是: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请你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增加的作文题是有所限制的半命题作文,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比较容易。而减掉的作文题是最感头疼的材料作文,因为写作之前,要读懂材料,提炼观点,拟定题目。若读不懂材料,就提炼不了正确的观点,也就无法拟定一个恰当的作文题,再洋洋洒洒的作文也难得高分。由此可见,作文的难度系数也降低了。
3.例证性试题
“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 的层 次;从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
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提
出语文考试的具体内容
要求。”
《考纲》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
第11条: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教师应明确并让学生知道:
详写的内容一般是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略写的内容或是从正面起补充充实文章内容的作用,
或是从反面、侧面
起对比、烘托作用,
间接地为中心服务。
第14条: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师应明确并让学生知道: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文白夹杂幽默或关键词语的表达含义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的什么感受、启迪、教育……(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尤其是记叙文还要紧扣文章所渲染的
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
象的特点等。说明文紧扣说明内
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
言的特色准确生动等。议论文要
扣住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特色)
个人观点:
不会变的是对中考考纲内容的考查!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考纲》这个“宗” ,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二、研究考题 分析答卷 了解特点
三、掌握技巧 明晰考点 预测方向
个人认为:
研究试卷有两方面的好处:
1.熟悉考点,了解题型,展望未来命题方向;
2.缩小范围,减轻压力,努力做到有效复习。
庐阳区教育局(http://www.hfly.net/)
“教育科研”
(庐阳教研网)( http://www.hfly.net/lyjyyw.asp)
“中学教研”到“中学语文”
20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稳中有变,涵盖广泛。
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结构沿袭了08、09年风格,十分稳定,但是内容与题型设计又与08、09存在一些变化。结构还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结构简约,题量适当,设计科学。“语文综合实践”继承了06年的一些风格,与近些年明显不同。试题紧扣新课标和《安徽省学业考试纲要》,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没有偏题、怪题。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10中考题】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会上,中外艺术家联mèi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携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美好心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荟萃( ) 联mèi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举世瞩目”的意思是 。“世界共襄”中“襄”的意思是 。
(4)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方法: 。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10中考题】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 ”,宋江任寨主后改为“ ”。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生活历程。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10中考题】
4.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略
材料二:略
材料三:略
(3)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 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三)整体阅读,凸显理解、品味
2010年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采取了“议论文+散文 +文言文”的格局,做到了文体兼顾,选文不晦涩,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但现代文阅读的10道题,大多集中在整体感知、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上,且语言品味题有一定难度,若不能够做到多角度缜密思考,就会眼高手低,导致大意失荆州。文言文依旧是比较阅读,材料分别是《醉翁亭记》的第2段和《岳阳楼记》的第4段(2005年中考也考过这两文选段的比较,只是05年选的是《岳阳楼记》的第2段。),考题传统,只要平时复习到位得分简单。
(四)贴近生活,注重个性化表达
2010年作文是半命题形式,“不会变的是 ”。题目朴实无华,审题难度不大,人人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是如果不能够注意把作文“重心”放在“不变”上,大写“变”,那就容易偏题。如果不能够将题目补充成为具有个性化的题目也容易流于平淡,与人雷同。如果不能够注意选取典型的、“唯我心中有”的材料进行细节刻画就写不出真情实感从而以情动人。
因此在后期的复习以及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训练的序列性,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二、研究考题 分析答卷 了解特点
三、掌握技巧 明晰考点 预测方向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话题太大,也太空,可我们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
明确思想
最老生常谈的东西也要谈,甚至年年都要谈!
(一)古诗文默写
分值:估计仍然占10分;
范围:《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依据:我省《2011年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语文积累的第7条指出 :“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命题分析、预测:除诗词外,涉及到的古文是 :
05年——《论语》《陋室铭》 (2分)
06年——《爱莲说》 (1分)
07年 ——《论语》《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3分)
08年——《论语》《桃花源记》《陋室铭》 (3分)
09年——《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分)
10年——《论语》《陋室铭》 (2分)
可以说,今年的默写也会有古文中的名句。因此,复习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
(一)古诗文默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0年、04年、07年都考过;
“三人行, ” 05年、08年考过;
“ ,一览众山小。” 05年、07年、10年考过;
“ ,谁家新燕啄春泥。” 07年、09年考到;
“大漠孤烟直, ” 04年、06年、10考过;
“春蚕到死丝方尽, 。” 06年、10年考过。
10年错别字现象(1)
第(1)小题上下句默写中,
“大漠孤烟直”的“直”字中间少一横;“漠”写成上下结构;
“会当凌绝顶”的“凌”写成“临”,“绝”写成“决”;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渐”写成“溅”;
“蜡炬成灰泪始干”易把“蜡”写成“火”字旁或“月”字旁,把“蜡炬”写成“蜡烛”
“将军白发征夫泪”中,有少数学生写成“将军征夫白发泪”
“赢得生前身后名”写成“赢得身前生后名”
10年错别字现象(2)
第(2)小题全诗默写中,
《相见欢》中出现的错别字有:
月如钩:“钩”写成“钓”。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寞”写成“莫”,“深院”写成“深夜”,“清秋”写成“青秋”、“春秋”。
别是一般(或:一番)滋味在心头:“一番”写成“一翻”。
《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错别字有:
枯藤老树昏鸦:“藤”写成“腾”,“鸦”写成“鸭”
古道西风瘦马:“瘦”字少了两点
夕阳西下:写成“西阳夕下”
断肠人在天涯:“涯”写成“崖”
【结论】
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诗句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读读背背就万事大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读写不能分割,应同步进行,对一些易错字要反复强调,反复听写,进行强化训练。诗歌教学,切忌一背了之。
(二)课外读物
教学建议:从2005年开始,出现了名著考查的试题。考查到的名著是:
05年《水浒》《格列佛游记》《西游记》;(填空3分)
06年《水浒》《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繁星·春水》;(任选一部填表5分)
07年《西游记》;(简答+填空5分)
08年《繁星·春水》;(具体谈冰心诗特点4分)
09年《名人传》《格列佛游记》(填空、简答4分)
10年《水浒》《童年》(填空4分)
关注点:在过去的六年里,考纲规定的8部名著中,只有《安徒生童话》和《朝花夕拾》没有考,
2010年之前考纲规定的都只有6部,去年才新增了《童年》《朝花夕拾》两部,
2009年考的《名人传》、《格列佛游记》2010年没有再考;假如2011年《考纲》不变,那么
2010年考的《水浒》《童年》是否可以忽略呢?
(三)综合性学习
一定要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三)综合性学习
比较:05、06年的中考试卷是四大部分,“语文综合运用”在第三部分单独呈现,从07年开始,试卷结构改为三大块,把以前第一块的“语文积累”和第三块“语文综合运用”合并为现在的第一版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05、06、07三年赋分15分,08年至今都是12分。由此可见,综合运用考查已成为试卷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张试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未重视,但综合性学习题却受到中考的关注,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三)综合性学来“综合性学习”试题考点(五点)
1、文化积累。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
2、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整合在一起。
3、实践能力。要求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建议、说调查方法等。
4、分析评价能力。要求对材料提炼隐含观念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5、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考生展示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应对策略---
生活即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特点,活动方式多样,考查形式灵活,答题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却有高低之别。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设题,尤其是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构成题目的背景材料。
2、了解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强调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是考生学生实践的过程。
3、认真审题,读透所给材料,明确题目要求,不盲目答题。
4、根据情境,恰当表达。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综合性试题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答题语言要准确得体,有清晰的层次感,不可含混,冗繁。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备考策略:
重视平时的动手动脑和探究。有了人人参与的集体活动,有了经验积累,就不会担心临场的考试。
考前复习至关重要,“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要关注此类题型的积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个考点,有广告设计,写宣传用语,采访调查,主持活动,看图表分析问题等,虽然题型丰富,但也有规律可循,主要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复习时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三)综合性学习
回顾活动主题:
05年毕业晚会;
06年读书主题班会;
07年我看小事主题班会;
08年遇烦恼心灵倾诉;
09年我与文明同行座谈会;
10年班级红烛颂主题系列活动。
(四)阅读类试题的复考题回顾:
2006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2007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科技说明文;
2008年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是散文;
2009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2010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阅读题命题有“三性”趋势
阅读的文学性
从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所选文章来看,尤其是当代名家的散文,备受青睐,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命题的人文性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处处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尊重考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答案的开放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都设置了开放型试题,问题设计很合理,答案开放。可灵活选择答题角度,便于学生自主发挥,只要紧扣语段,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即可。
现代文阅读
答题要抓住文体特点,理清概念。
现代文阅读
1、拓宽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给学生一个登山的手杖。
●叙述类
一般记叙文阅读。要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文体的试题,得先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散文的阅读。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阅读时注意有耐心,从关键词、句子获得启发。
小说的阅读。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叙述类文章阅读三步曲: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
1.层次结构(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 )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2.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3.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4-6分)
概括语段:
概括中心: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4.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近两年占4-6分)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
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或深化中心(一定要将中心的具体内容表述出来)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特别是小说)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
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
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
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
品质等。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9. 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感官角度)、多视角等。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
【注意】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可分为两类,一是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一是阐明事理的说明文。
阅读说明文,要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顺序、方法、结构、语言等(主要是这五方面)进行理解。
老师们可研究09年的阅读二《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选段(红树林)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
●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应对策略:
(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将原文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对策: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每生所记不能少于6种)。
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见表格)
(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不能混淆“术语”。如: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子”,把“打比方”写成“比喻”……等等。
强调一点: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
(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
(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该点已反复强调,部分老师仍忽略。)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具体的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技巧: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发表议论、阐述作者主张和看法的文章,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理性。
阅读议论文,要教会学生把握它的论点、论据、论证和论证的方法、运用论据论证的作用、结构、语言等。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1)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2)找准论点: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 是什么)——
分析问题(本论 为什么)——
解决问题(结论 怎么办)。
在论证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1)并列式;
(2)对照式;
(3)层进式;
(4)总分式。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住这四种即可)。
举例论证:举出名人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谚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观点。有时作者自己
的论述也可看作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观点。
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观点。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答题时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答题就可万无一失。
其中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作用:
(1)对论点的作用:阐述或论证论点。
(2)有它以后的效果:使论证更严密。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他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1)看句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的部分。对应词语的词性应一样。
(2)看修辞:如果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
(3)看字数:字数尽可能一样多。
(4)看意义:内容要符合整段内容,感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1)补充事实论据:要求①真实②典型③新鲜④充分,概括叙述(谁+事+结果),紧扣论点。所选的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2)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和诗文名句,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3)请您就本文论点谈一点看法:为什么说?是不是真的?(最好不要另起炉灶)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
●文言文阅读
从近三年中考语文课改卷古诗文阅读题来看,主要表现在从过去的单纯重视语言到语言与内容的理解考查并重,即除了语言的考查外,还涉及了理解概括、鉴赏评价等方面内容。
如:08年《送东阳马生序》语言与内容分值各占了7分和8分;09年比较阅读在语言方面稍有所侧重,而且有从过去的只考16篇文言文向古诗欣赏延伸的可能。
2010年文言文部分考查的是两篇课内文章的比较阅读,一篇为《醉翁亭记》中的第二段,一篇为《岳阳楼记》中的第四段。设计了四个类型的题目:字词解释、语句翻译、内容概括和比较理解。本题满分15分,从阅卷现场得知,大部分考生的得分集中在11--13分,主要丢分在翻译和景物概括上。
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字词解释掌握比较牢固。
  二、语句的翻译失分较多。
三、内容概括上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四、对课文理解较深,比较理解得分很高。
●文言文阅读
教学反思:
  第一,注重文言文的熟读。
  第二,强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第三,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文言文阅读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
●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要求学生背这些重要的注释);
●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文言文阅读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02年——《曹刿论战》
2003年——《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2005年——《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
2006年——《论语》(课改卷)
2007年——《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比较
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比较
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比较
十一年来考查的文言文篇目
(1)解释实词的含义。
(2)文言句子的翻译。
(3)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4)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文言文考查要点是什么
(四)作文复习
从2002-2010年中考作文的发展变化,预测2011年中考作文的流行趋势,我们推测2011年安徽中考作文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等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情感源于生活。
(四)作文复习
命题形式
十一年作文题型:2000年是给材料命题作文;2001-2003连续三年是话题作文;2004半命题作文,2005年材料作文;2006年话题作文;2007年命题作文;2008半命题作文;2009年命题作文;2010年半命题作文。
今年作文命题趋势:身边的人和事!
可能会出现的命题形式:①半命题作文。②材料+话题作文。③话题作文。④选题作文:二选一题去做。(有时高考作文形式可作为参考)
在作文备考中,要广开生活之源,多写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留下真情,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
(四)作文复习
作文冲刺要点---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四)作文复习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或研究研究阅卷老师的心理,找准对策,取悦改卷人,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怎样对付阅卷老师的“快速阅卷法”?)
(四)作文复习
作文“十忌”
1.忌误解话题:如“承诺”与“诚信”
2.忌主题平庸或消极
3.忌题材陈旧
4.忌文体杂糅:强化训练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重在记叙文)(可加议论文)。
5.忌语言平淡:要有文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引用点\加点修辞)。
6.忌内容失真:比如编造美丽的谎言。
7.忌为新而新:如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8.忌写成诗歌(最好不写)。
9.忌字数不够:尽量把作文格写完,给人厚重、充实的感觉(前五年都要求不少于500字,结果写500字的学生得分较低,一般在700——800之间)。
10.忌书写潦草,卷面不整(卷面5分重点体现在作文上)。
(四)作文复习
命题与训练---
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
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后期还是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作文复习训练点的安排要明确,如:读题训练;结构、表达、感悟、语言、立意的训练;详略过度训练;开头结尾训练等。这些安排应该有严密的计划。
作文复习的训练过程:根据训练点的安排阅读范文,其次是归纳方法,再就是进行训练。
再次强调:
中考语文,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复习十分关键。
虽然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广博而庞杂,但是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可找、可循,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规律,老师们定会事半功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