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8、7、6加几(2)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难点:理解拆小数“凑十法”更加简单以及“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2页例3、“做一做”和第9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们继续进一步学习8、7、6加几。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例3及情境图。
(1)学生尝试用自己方法算一算,然后组内交流各自算法和所得的结果。
全班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8加几。
方法一:拆大数,凑小数。
计算8+9时,可以把8凑成10,将9分成2和7,8+2=10,10+7=17,如图所示。
方法二:拆小数,凑大数。
计算8+9时,可以把9凑成10,将8分成1和7,9+1=10,10+7=17,如图所示。
方法三: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
提问:哪种方法能很快的算出得数?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第三种方法能很快的算出得数,因为9+8=17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交换9和8的位置,得数不变。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
4.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凑十法”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实践中找到8加几的方法。方法是多样的,当学生学会了其中一种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索新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多样性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哪种方法更实用、更简便,再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