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培养_??????_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在知识点的安排上,本课是这一册教材关于音高认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复习整理“我的小音库”的基础上加入了低音sol、la、xi三个音。
_??????_对象分析:四年级_??????_属于中年级_??????_,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音乐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难点 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音乐: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恬静,优美,抒情)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感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寓教于乐?
1、听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3、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
(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6、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三、创造表现?
1、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2、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四、完美结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五、设计意图
通过这节公开课很好的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并总结了自己很多的过失。?
????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也就是说,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并将它贯穿始终。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解释。使整堂课将审美性与音乐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这节课中我发现有个别同学根本掌握不了歌曲《西风的话》,经过反思我觉得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实适合大部分同学,但对于一小部分基础薄弱、能力欠佳的同学来说,就不够周到了。在自主学习旋律的同时我可以走到他们身边单独进行辅导,并请旁边的同学帮忙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希望自己在今后上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做到“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