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06 22: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据下图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  )
A.
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B.
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C.
在海拔500米上地势波状起伏的山区
D.
在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
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3.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统聚落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
聚落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
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D.
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
4.如下图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5.以下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④③
6.读某地区人种比例图,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  )
A.
葡萄牙语
B.
英语
C.
西班牙语
D.
法语
7.表示人口分布状况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标(

A.
人口自然增长率
B.
人口密度
C.
人口数量
D.
城市化水平
8.①、②、③、④四地,人口最稀疏的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
非洲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
C.
印第安人是黑色人种
D.
欧洲的人种为白色人种
10.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中,不属于我国的是(  )
A.
丽江古城
B.
水城威尼斯
C.
皖南古村落
D.
平遥古城
11.读下图,如图中A、C、D三聚落选址相同的因素是(  )
A.
靠近山地
B.
河流水源
C.
靠近公路
D.
毗邻林地
12.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等(  )
A.
应全部拆除
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D.
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13.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
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比乡村聚落大
C.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最根本区别是人口的多少
D.
现在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居住在城市聚落中
14.“洋节日”以其参与性强、注重精神交流而备受年轻人青睐,圣诞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实,圣诞节是某种宗教的代表性节日,这种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印度教
D.
佛教
15.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16.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环境与当地环境不相宜的是(  )
A.
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
B.
荷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C.
因纽特人住在冰屋
D.
华北平原推广竹楼式民居
17.下列地区人口分布与原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
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稠密——气候温和
B.
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气候湿热
C.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D.
亚洲南部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18.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一本《古兰经》,用阿拉伯语与人交流。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
印度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埃及
19.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城的城市是(  )
A.
麦加
B.
耶路撒冷
C.
伊斯兰堡
D.
大马士革
20.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根据下表估算“家园”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非洲
B.
欧洲
C.
亚洲
D.
南美洲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下列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洲、_____洲、_____洲北部,_____洲的西部和南部及_____洲也有分布。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洲东部,_____洲和_____洲黄种人也较多。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洲中部和南部。
2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南、北半球而言,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半球;从沿海、内陆来看,人口大部分分布在。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洲以及北美洲的等中低纬度的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这些地区。
(3)简要分析亚洲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23.探究分析:(资料)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该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据环境保护专家推算,每天呼吸这种空气就等于吸两包雪茄烟。
(1)墨西哥城属于______聚落。
(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发展相适应。
24.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问题。
(1)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洲及
___________洲,及______洲北部。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洲东部。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洲的中部和南部。
(4)除上述三大人种之外,世界上还有部分混血人种,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5)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各人种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6)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_________人种,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_________人种。
25.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和“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上,A地区主要是_____语分布区,B地区主要是_____语分布区,C地区主要是_____语分布区。
(2)写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或联合国的工作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人种的分布”图①是三大人种中的_____人种分布,②是三大人种中的_____人种分布,③是三大人种中的_____人种分布。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答案】A
【解析】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世界人口突破了70亿。
3.【答案】D
【解析】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建筑物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其标志为圆顶。
5.【答案】D
【解析】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是①村庄-②集镇-④城镇-③城市。
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是拉丁美洲。原来拉丁美洲除巴西和一些岛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大多数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导致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讲西班牙语。
7.【答案】B
【解析】通常情况下使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分布状况,B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人口数量表示某地区人口的多少。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8.【答案】C
【解析】图中①地是东亚,②是西欧,③是撒哈拉沙漠,④是北美东部,人口稀少的应是撒哈拉沙漠。
9.【答案】C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全世界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共有12个,亚洲就有7个;非洲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欧洲的人种为白色人种。
10.【答案】B
【解析】威尼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首府,威尼斯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11.【答案】B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规模比较小,都属于乡村聚落;从图中看出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沿河分布,原因是古代交通方式以河运为主,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
12.【答案】C
【解析】对北京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我们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种种途径,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被合理地利用,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与现代城市开发建设良好地协调配合。
13.【答案】C
【解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根本区别是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4.【答案】A
【解析】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15.【答案】B
【解析】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是世界第一大宗教。
16.【答案】D
【解析】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穿白色长袍,戴头巾是为了反射阳光,避免阳光照射;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风力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因纽特人聚居区位于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所以建造了冰屋居住;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傣族的竹楼,这种房屋屋顶坡度很大,便于雨水流泻,竹楼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适应了西双版纳地区降水多、气候湿热的特点。
17.【答案】A
【解析】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地处高纬度,气温较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18.【答案】D
【解析】埃及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该宗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19.【答案】B
【解析】被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与约旦的交界处。
20.【答案】C
【解析】通过估算,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约88人/平方千米),非洲约为29人/平方千米,欧洲约为73人/平方千米,南美洲约为31人/平方千米。
21.【答案】(1)欧
北美


大洋
(2)亚
北美
南美
(3)非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白种人是世界分布最广的人种;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南美洲也有分布,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22.【答案】(1)

沿海(2)
东部
南部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
(3)纬度高
气温低
【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从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亚洲北部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故人口稀少。
23.【答案】(1)城市;(2)C;(3)资源;环境;社会经济
【解析】墨西哥城属于城市聚落,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是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4.【答案】(1)欧
北美
大洋

(2)亚
(3)非
(4)拉丁美洲
(5)肤色
(6)黄色
黄色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除上述三大人种之外,世界上还有部分混血人种,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各人种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25.【答案】(1)阿拉伯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黑色
白色
黄色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上,A地区主要是阿拉伯语分布区,B地区主要是汉语分布区,C地区主要是英语分布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人种的分布”图①是三大人种中的黑色人种分布,②是三大人种中的白色人种分布,③是三大人种中的黄色人种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