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第3课时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算顺序。
(58+34)×(79-60)
15×(78-21×3)
=92×19
=1748
=15×(78-63)
=15×15
=225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计算 525÷[(81-56)×3]
“[ ]”是中括号。
[ ]
这题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计算 525÷[(81-56)×3]
=525÷[ ×3]
=525÷
=7
25
75
计算 525÷[(81-56)×3]
小
结
540÷[(3+6)×2]
=540÷[ 9×2 ]
=540÷18
=30
320÷[(16+4)×8]
=320÷[20×8]
=320÷160
=2
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文本
没有括号
1
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只含有小括号
2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既含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3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2×[169-(78+35)]
=42×[169-113]
=42×56
=2352
[197-(35+24)]×35
=[197-59]×35
=138×35
=4830
括线
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里士在计算时最先用了它。
又称圆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首先使用的。
又称花括号,大约在1593年由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
小括号
中括号
大括号
曾经有人用括线“ ̄ ̄”表示算式中先算的部分。如50-15+12标志先算15+1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