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但不一定成正比,若初速度为零则成正比,所以A错误;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设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是否减速运动还要看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则为减速运动,所以B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C正确;加速度恒定,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中,速度就是先减小再增大的,所以D错误.]
2.(多选)若一物体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t=1
s时离原点最远
B.t=2
s时离原点最远
C.t=3
s时回到原点
D.t=4
s时回到原点,路程为10
m
BD [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1
s、2
s、3
s、4
s时物体的位移可分别用s1=S△OAB、s2=S△OAC、s3=S△OAC-S△CDE、s4=S△OAC-S△CDF来表示,s1=s3=s2,s4=0,故t=2
s时位移最大,离原点最远,t=4
s时位移为0,物体回到出发点,路程应为S△OAC+S△CDF=10
m,故选B、D.]
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t
B [由位移公式得s=at2,=at′2,所以=4,故t′=,B正确.]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0.25
m/s 向右
B.0.25
m/s 向左
C.1
m/s 向右
D.1
m/s 向左
B [由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计算0~3
s内质点的位移s1=2×3×
m=3
m,方向向右,3~8
s内位移s2=-2×5×
m=-5
m,方向向左,所以前8
s内的总位移s=s1+s2=-2
m.==
m/s=-0.25
m/s,即大小为0.25
m/s,方向向左.B正确.]
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为12
m,第5
s内的位移为20
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初速度大小为零
B.加速度大小为4
m/s2
C.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D.5
s内的位移为50
m
B [根据题意,v2.5=12
m/s,v4.5=20
m/s,故a===
m/s2=4
m/s2,选项B正确;初速度大小v0=v2.5-at2.5=12
m/s-4
m/s×2.5
s=2
m/s,选项A错误;第4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3.5
s时刻的瞬时速度,即为v3.5=v2.5+at1=12
m/s+4
m/s2×1
s=16
m/s,选项C错误;5
s内的位移为s=v0t5+at=60
m,选项D错误.]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6.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
A.1∶8
B.1∶6
C.1∶5
D.1∶3
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PQ和QR的位移,从而求出PQ和QR的距离之比,PQ间的位移s1=,QR间的位移s2==.所以s1∶s2=1∶8,故A正确,B、C、D错误.]
7.如图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4
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1
D [v=2asAB,v=2asAC,故vB∶vC=∶=1∶,A、B错误;tAB∶tAC=∶=1∶,而tBC=tAC-tAB,故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tAB∶tBC=1∶(-1)=(+1)∶1,C错误,D正确.]
8.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B [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1内的位移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x=(v0+v)t,其平均速度为=.但实际物体的v?t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大于阴影部分的面积,所以平均速度应大于,故选项B正确.]
9.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2.5倍,且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经过4
s,两者的速度均达到8
m/s,则
(1)两者的初速度分别为多大?
(2)两者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解析] (1)对甲、乙两物体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v甲+a甲t,v=v乙-a乙t
又v乙=2.5v甲,a甲=2a乙
由以上四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
v甲==
m/s=4
m/s
v乙==
m/s=10
m/s.
(2)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甲==
m/s2=1
m/s2
a乙==
m/s2=0.5
m/s2.
[答案] (1)4
m/s 10
m/s (2)1
m/s2 0.5
m/s2
(建议用时:15分钟)
10.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物体( )
A.初速度为0
B.2
s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
C.5
s内的位移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5
m/s
B [由图像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0=5
m/s,末速度v=0,由公式a=可得a==-1
m/s2,A、D错误;由v=5-t知,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B
正确;由于5
s内v?t图像面积不为零,C错误.]
11.(多选)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
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
D.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
ACD [全程的平均速度==,A正确;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错误;若末速度为v,则=,v=,故中间位置的速度v中==,C正确;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中间位置用时t′,则L=at
2,=at′2,所以t′=t,D正确.
]
12.如图所示,在平直的公路上有A、B、C、D四点,已知|AB|=|CD|.甲、乙两质点同时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一段时间后,甲到达D点时乙刚好到达C点.现使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由静止出发,乙还是保持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加速运动,甲先做以加速度大小为a3的匀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到某一值时,就保持这一速度做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甲、乙同时到达了D点,此时乙的速度刚好等于甲的速度.已知加速度a1、a2的大小分别为6
m/s2和4
m/s2,求加速度a3的大小.
[解析] 设甲、乙两次运动总时间分别为t1、t2,
sAC=sBD=a2t=a2t
所以t1=t2
在第二次运动中,设甲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3,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4=t1-t3
有:a3t+vm(t1-t3)=a1t
vm=a3t3=a2t2
代入数值联立解得a3=8
m/s2.
[答案] 8
m/s2
13.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战斗机具有的最大速度为30
m/s,则:
(1)战斗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
(2)航空母舰的跑道至少应该多长?
[解析] (1)战斗机在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有最大初速度、最大加速度时,起飞所需时间最短,设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故有t==
s=4
s,则战斗机起飞时在跑道上的加速时间至少为4
s.
(2)s==
m=160
m,即航空母舰的跑道至少为160
m.
[答案] (1)4
s (2)160
m
2(共59张PPT)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中间时刻
倾斜
斜率
恒定不变
位移
阴影
√
√
×
√
合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当
堂
达
标
固
双
基
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考点1
n/(m·s-
0
t/s
●●●●。●
律方法
●●●。
v/(m·s-)
4
乙
2
甲
0123456t/s
考点2
v/(m·s-)
5
0
0.4
0.8t/s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