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语文中考复习】八上《课外现代文阅读》文体概述之三 散文阅读知识概述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语文中考复习】八上《课外现代文阅读》文体概述之三 散文阅读知识概述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09: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现代文阅读》文体概述
三 散文阅读知识概述
文体概述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散文的线索: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
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4.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5.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照应题目
③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 ④渲染气氛
⑤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⑥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首段是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铺垫后文等作用。
(2)在文中段:①承上启下(过渡) ②总领下文 ③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①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②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③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④言有尽而意无穷
6.语言赏析
(1)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即语句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了……。
中间: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与上文(下文)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入手。
(3)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生动、华丽、朴实、明快、含蓄、深刻、自然和谐等。
(4)语言的技巧:多懂修辞角度考虑,有比喻、拟人、通感、叠词、动词、形容词等。
7.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8.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9.描写手法
(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3)正面描写: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侧面描写(烘托、烘云托月):正衬、反衬。
(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细节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可读性。
10.修辞手法
(1)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2)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11.表现手法
(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景抒情: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
(2)触景生情:作者因情而萌生构思,然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托物言志: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者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感情等的一种表现手法。
(4)借事抒情:也叫“融情于事”,即通过记述事件来抒发感情。
13.形象赏析
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包括散文中的物象和诗歌中的意象。
(1)形象的特点: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2)形象的塑造:即作品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的。
(3)形象的地位和意义:即形象具有什么样的表达功效、典型意义或者社会意义。如朱自清的形象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映射。
阅读方法
一、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二、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四、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五、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考点分析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三、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四、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五、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六、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