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功
经过:
背景:
历史意义:
领导人:
洪秀全
失败原因: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材料: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老百姓苦不堪言。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阶级矛盾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
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领导人
洪秀全
(1814年—1864年)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洪秀全创
立“拜上帝会”,
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材料一
材料二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特点
合伙人
?
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发展教徒,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扩展到周围数百里。拜上帝教逐渐形成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
杨秀清
冯云山
萧朝贵
韦昌辉
石达开
金田起义
开始
广
西
金
田
揭
杆
起
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太平军
永安建制
称号
东王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想一想: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从太平天国分封各王所采取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意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
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天王府
天王府模型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田
永安
桂林
长沙
武昌
南京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围困桂林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全州
全州之战
攻占南京
(冯云山战死)
(萧朝贵战死)
(1853·3)
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天王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观念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积极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反封建思想
消极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评价
得到农民支持(群众基础广泛)直接推动革命的发展。
天京
江北大营
江南大营
太平军
清军据点
1853年5月,李开芳等率2万多人北伐,企图挺进华北、攻取北京。北伐军一度逼近天津,但奋战两年后全军覆没。
1853年5月,太平军自天京溯江而上
西征,历时3年获胜。有效地屏蔽了天京,保证了粮源。
北伐
西征
李开芳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
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
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
石达开
太平军铜炮
北伐、西征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
洪秀全相貌复原图
洪秀全
猜忌内讧
信仰崩塌
翼王石达开
洪
杨
逼
韦
杀
密诏
处死
石
责
疑
走
1856年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1
2
3
4
5
6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挽救困局措施
政治上
军事上
洪仁玕
(1822-1864)
洪秀全任洪仁玕为干王,
总理朝政。1859年提出《资
政新篇》,以期对太平天国
进行改造。
中国第一部
较完整的近
代化方案
代表历史
发展趋势
没有反映农
民对土地的
迫切要求
没有付诸
实践
英王陈玉成
先后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但
未能从根本上
改变军事上的
不利局面。
忠王李秀成
提拔青年将领
未实施
关于资政新篇
曾国藩
李鸿章
太平军的对手
曾国藩
(1811-1872)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四
大名臣"之一。1853年编练湘军
——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
1854年,湘军倾巢出动。
5月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击
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曾国藩欲投水
屡败与屡战
1860年安庆
陷落,天京
西线屏障尽
失。湘军直
逼天京。
李鸿章
(1823-1901)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淮军的创始人。1847年受
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
之学。
1862年,淮军正式
宣告建军,并分批由水陆
运往上海。
太平军攻克杭州
李鸿章的淮军
和洋枪队疯狂抵
抗。
天京危在旦夕,
上海无功而返。
1861年陈玉成被处死
年仅26岁
太平军新对手——洋枪队
1860年,清朝地方官员为镇压太平军雇募外籍官兵和部分中国人组成的、装备洋枪洋炮的雇佣性武装。1862年9月,华尔在进攻慈溪时被太平军击毙。
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这是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的新特点。
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是红头军。
1862年,
湘军围困天京
天京
忠王李秀成
上海
杭州
安庆
华尔洋枪队
1864年6月3日
洪秀全病逝
清军
清军
清军
清军
清军
清军
《平定太平天国陆战图》
《平定太平天国陆战图》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表现在哪里?有何启示?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双半社会,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担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
联合
列强
清政府
太平天国
镇压
反侵略
反封建
据示意图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新的时代特征
中国人民抗争
社会性质变化
社会矛盾、革命任务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导致失败
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新背景
新任务
新内容
新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
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851
1853
1856
1859
1861
1864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西征
天京事变
《天朝田亩制度》
重建领导核心
《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
安庆陷落》
军事全盛
北伐
永安建制
本课线索
(1851—1864)
发展资本主义
缺乏群众基础
反封建
没实施
反封建
没实施
共14年
由盛转衰
平均分配土地
获得农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