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得能量的途径
(1)有氧呼吸
①概念: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的呼吸方式。
②人体所需能量大多来源于糖类,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2)无氧呼吸
①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的过程。
②多数动物和人的无氧呼吸:动物组织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糖类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③多数植物的无氧呼吸:高等植物植物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糖类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成为发酵,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生产食品。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条件 需要氧气和相应酶。 不需要氧气,需要相应酶。
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能量 释放能量多 释放能量少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泌尿系统
(1)排泄
①人体将代谢废物通过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②大部分废物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其他废物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排出。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静脉:把血液从肾脏运送回大静脉。
肾动脉:把血液从大动脉运送至肾脏。
肾脏:主要的排泄器官,形成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尿液由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脏的结构
①肾脏位于人腰后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②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含100多万个肾单位。
③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4)尿液的形成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并且进入包绕在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5)血尿、蛋白质和糖尿
①血尿:尿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现问题。
②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现问题。
③糖尿:尿中有葡萄糖,可能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
三、水盐平衡
(1)肾脏是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器官,此外皮肤和呼吸系统也承担了部分功能。
(2)水分平衡
①人体通过饮水、进食、细胞呼吸获得水分,通过呼吸、流汗、排尿、排粪等排出水分,从而调节人体内水分平衡。
②当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产生很多尿排出多余水分;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产生少量尿。
(3)盐的平衡
喝多水又不增加盐分,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若摄入盐较多而喝水少,肾脏就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把体内多余的盐排出。
四、代谢多样性
(1)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2)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①同化作用:生物体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②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异化作用的类型包括:需氧型、厌氧型(乳酸菌)和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3)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①自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营养方式。进行自养生活的生物有植物和光和细菌等。
②异养:人和动物等需要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营养方式。
→人和多数动物以捕食方式摄取营养。
→多数真菌和细菌等为腐生生物,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
→病毒、蛔虫、结核杆菌等为寄生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其体内获得营养。
例1、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血比丙内流的血含氧量低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例2、下列四幅曲线图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主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上、下腔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主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上、下腔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3、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B、C、D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甲细胞的名称是 .
(2)如果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中的 发生了病变.
(3)②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为 .若摄入的食物是淀粉,则饭后血液中物质C的浓度会暂时升高,但在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作用下,其浓度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4)物质A从血管进入肺泡是通过 作用完成的.
(5)人体排泄有三个途径,除图中所示外还能通过 (填器官)完成.
例4、血液、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图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据此分析回答: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甲 4.8×109 140 A
乙 5.2×109 70 B
丙 30×109 150 AB
丁 4.6×109 130 O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 ,患贫血症的是 ,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 .
(2)图中标注的结构①④⑥中液体为原尿的是 (填序号).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 .
(3)假若①③的部位发生病变,⑥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 ,假若⑥内的液体葡萄糖含量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4)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血液的特点是 .
1、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不同的气体,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原理实现交换的
B.肺泡和乙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甲内流的是动脉血,丙内流的是静脉血
D.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2、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
B.心脏与甲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D.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3、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O2),排出二氧化碳(CO2),必须经过如下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B.②过程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氧气在③过程中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
D.完成④过程后,血液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4、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据此图判断此血管是小静脉 B.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C.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D.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5、构成肾单位的结构是( )?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皮质和肾髓质?
6、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单位
7、如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单位:g/mL),从图表中可知成分1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1 95 0.00 0.00 1.50 2.00
2 90 7.00 0.10 0.72 0.03
3 99 0.00 0.10 0.72 0.03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浆和尿液
8、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成分 液体A(克/100毫升) 液体B(克/100毫升) 液体C(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A.液体A经过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B.结构②中流动的是含氧少的静脉血 C.液体B取自于图甲中的结构⑤ D.③内的液体C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9、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水 B.尿素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10、人体产生和排出尿液的途径是( )
A.输尿管→膀胱→肾脏→尿道 B.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11、如图表示一名肾衰患者接受洗肾机治疗的情形,下表列出进入及离开洗肾机的血浆成分的部分资料。请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血浆内物质浓度(g/100cm3)
A B
葡萄糖 0.1 0.1
尿素 0.08 0.06
蛋白质 7.00 7.00
(1)透析管代表肾单位的 ,根据右上表提供的数据,说明洗肾机的作用是 。
(2)洗肾机内溶液与血液流向相反,为了保证病人血液中的有用成分不会流失,除尿素外,其余成分浓度应与血浆浓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3)血液透析时,用插管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经透析后再将血液送回病人的 血管中。
(4)医生常建议肾衰患者 (选填“增加”或“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因为吃进的蛋白质越多,蛋白质代谢越旺盛,产生的 就越多,肾的负担就越重。
12、如图甲、乙所示为气体在人体内的两个交换过程,鸟类pO2和pCO2分别代表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压强,且压强越大,浓度越高。(括号内的数字单位为kPa)
(1)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实现的。
(2)根据气体分压值的变化,可以判断图甲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填“A→B”或者“B→A”),乙图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填“C→D”或者“D→c”)。
(3)可以推测血管A与心脏的哪一个腔相连? 。
13、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所需的水除来自于饮食外,还可由自身 产生;为保持水平衡,体内多余水分要排出体外.冬季,人体排水主要有 和泌尿两条途径.
(2)人体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通过 循环运送来的,其中能运送氧气的是血细胞中的 .
(3)人体内血糖浓度的稳定也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条件之一.调节血糖浓度稳定的激素有胰岛素等,请写出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一条途径: .
(4)某正常成年人一年内体重增加了3kg,从新陈代谢的两方面进行分析,他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5)治疗急性肠炎往往需要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图)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1、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
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
3、通过下列哪个环节,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A.肺通气 B.肺的换气?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气体交换
4、如图所示是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小肠时中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对含量,下列柱状图描述符合实情的是( )
A. B.
C. D.
5、新陈代谢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下列有关人体的新陈代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胃
B.肾脏不能将人体的所有代谢终产物形成尿液
C.人体呼吸时吸进的是O2,呼出的是CO2
D.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6、人一般夏天尿少,这是因为( )
A.汗液分泌多
B.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正常工作,产生代谢废物较少
C.体内代谢废物主要由皮肤排出
D.人体内水分需要量大
7、下列物质中,属于代谢废物的是( )
①水 ②蛋白质 ③无机盐 ④葡萄糖 ⑤尿素 ⑥尿酸 ⑦粪便.
A.②③④⑤ B.③⑤⑥⑦ C.①⑤⑥⑦ D.①③⑤⑥
8、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中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判断该器官最可能是( )
A.肺 B.小肠 C.肝脏 D.肾脏
9、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尿酸、尿素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D.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
10、据了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环境的污染、药物的滥用,肾病患病人群以惊人的速度在上升,发病率已高达10.8%慢性肾病患者已多达1.3亿人。肾炎患者往往是肾单位功能受损引起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血管名称是入球小动脉
B.③中流的是动脉血
C.检测⑤中的液体发现含有葡萄糖,说明此人就患有糖尿病
D.⑤中的尿素浓度比④高,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关
1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康人的④内的液体不含有葡萄糖
B.图中B处表示的是静脉管的重吸收过程
C.在尿液中发现红细胞是结构①发生了病变
D.④内的液体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12、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13、如表是对健康人的原尿、尿液及血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数据。表中A、B、C依次是( )
主要成分 A中(克/100毫升) B中(克/100毫升) C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A.尿液、原尿、血浆 B.血浆、原尿、尿液
C.原尿、尿液、血浆 D.血浆、尿液、原尿
14、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球,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
D.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
的问题
15、浙二医院给出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表,其中乙为健康的体检者.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参考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L)
被测者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 + 30 1.0 2.0 0.05 9.0
乙 ﹣ 0 0 2.0 0.05 11.0
(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可能的原因是[ ] 发生了病变(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
(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一是甲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是甲的[ ] (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功能减退.
(3)下列是关于乙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④内液体没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⑤内液体中没有尿素和无机盐
C.①⑤⑥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少的是⑥
D.②和①中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气和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
16、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D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物质B进入血管后会与甲细胞上的 结合,经运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
(2)②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人体的 中完成的(填器官名称).
(3)如果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中的 发生了病变.
参考答案
例1、C
例2、B
例3、(1)红细胞;(2)肾小球;(3)吸收;胰岛素;(4)扩散;(5)皮肤.
例4、(1)丙;乙;丁;(2)④;重吸收作用;胰岛素分泌不足;(3)血细胞和蛋白质;胰岛;(4)肾静脉中的血液里尿素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1、C
2、C
3、D
4、C
5、B
6、D
7、C
8、C
9、B
10、C
11、(1)肾小球;清除血液中的尿素 等代谢废物;(2)相同;(3)静脉;(4)j减少;尿素。
12、(1)气体扩散作用(2)A→B; D→C;(3)右心室
13、(1)呼吸作用;呼吸;(2)血液;红细胞;(3)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或加快血糖的分解;(4)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5)B.
1、D
2、D
3、D
4、A
5、B
6、A
7、D
8、D
9、C。
10、C
11、B
12、A
13、B
14、B
15、(1)②肾小球(2)⑤肾小管(3)C
16、(1)血红蛋白 (2)小肠 (3)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