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一):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一):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06 20: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七大营养物质
1、(1)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2)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 蛋白质:16.7千焦/克 糖类:16.7千焦/克 脂肪:37.7千焦/克   
2、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 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 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 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
维生素B1 脚气病 米糠、麦麸、卵黄、酵母
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 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二、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系统组成:A、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B、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三、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1、吸收:消化以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1)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总之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3、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
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③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④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温馨提示: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
①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很长(5~6米)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这是小肠成为食物消化主要场所的原因。
②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生物催化剂———酶
1、酶(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2)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
(4)与人体有关的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酶等几项内容列表如下:
消化道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消化物质
口腔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
胃 胃腺 胃液(蛋白酶)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促进脂肪消化(乳化)
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小肠 肠腺 肠液(同胰液一样)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温馨提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功能:调节血糖、分泌消化液、解毒等)
2、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例1、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置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一组 7 261 11 844
二组 8 108 11 860
三组 9 576 12 390
四组 9 850 13 860
五组 9 762 13 860
六组 7 480 11 592
(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___________。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 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 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三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⑥]大肠)。
(1)图中[ ]_________能分泌的胆汁,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2)[ ]_______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内表面有许多_______、其中有许多_________,能分泌___________。
(3)[ ]_________和[ ]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十二指肠。
例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组探究活动。
温馨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
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表所示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水浴温度 20℃ 4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置于50~65℃水浴中维持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更明显,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1)分析实验结果后可得出的结论:    。
(2)出现乙组现象的原因是:淀粉液在   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3)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丙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4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其实验现象为    。
1、与正常人的视力相比,小红常常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是她体内可能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李昊吃西瓜时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里,这粒瓜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一段旅程( )
A.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3、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流入胃中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4、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 ℃条件下催化活性都会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6、有关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7、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
A.小肠约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8、下列四组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水、糖类、蛋白质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糖类、脂肪、维生素
9、如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B.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或小肠,则Z代表氨基酸
C.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或肝脏,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10、有些药物常被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主要原理是(  )
A.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淀粉能在胃内初步消化,使药液慢慢渗出
C.淀粉制成的胶囊消化吸收后为人体提供能量
D.淀粉不能在胃内被消化,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再消化
11、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12、图甲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三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从图甲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图甲中可以知道,淀粉酶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活性逐渐升高
C.从图乙中无法知道,脱氢酶C活性最强时的温度
D.从图乙中可以知道,脱氢酶B的活性比脱氢酶C的活性强
13、患有肝炎的病人常常会对油腻的食物感到恶心,难以消化,其主要是因为在消化过程中下列哪个过程受到影响?(  )
A.淀粉→麦芽糖 B.蛋白质→氨基酸
C.脂肪→脂肪微粒 D.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14、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d的主要场所
15、某同学在试管内加入2mL的蛋清液,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l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段时间,“X消化液”的成分对蛋清液消化能力最强的是(  )
A.肠液、胰液 B.唾液、胃液、胆汁
C.胃液、肠液、胰液 D.胃液、胆汁、肠液
16、如图所示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其中与维持人体血糖浓度高低的相关性最小的器官是(  )
甲 B.乙
丙 D.丁
17、如图表示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字母表示物质(其中a表示淀粉),①②是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b是麦芽糖
B.物质c是葡萄糖
C.最早进行①的场所是胃,参与的消化液是胃液
D.完成②的消化液主要有肠液和胰液
18、图1为消化系统图,图2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序号,“横线内填写文字。)
(1)图1中的[   ]   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2)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图1中[   ]   ,所以图2中的曲线   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被分解为   。
(3)图2中“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这种物质在图1中的[   ]   被初步消化。
(4)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1中的[   ]   
19、如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回答问题:
(1)据图,X在[A]处首先开始被消化,原因是A中具有可以消化X的消化酶﹣唾液   。
(2)观察如图,Y在C处第二个开始被消化,可知物质Y是   ,判断的依据[C]是消化道中的   。Z是食物中的   。
(3)三种物质均可在D处被消化和吸收,D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请继续在下①、②、③处完成填词)
①有许多   (“环形”或“纵行”)皱襞和小肠   ;
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   ;
③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   (“一层”或“多层”)上皮细胞构成。
(4)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呢?如表是某校研究性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的探究设计后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试管编号 加原料 设置平行实验 设置平行实验无关变量 观察到的现象
1 花生油5毫升 加入5毫升胆汁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花生油呈现乳状
2 花生油5毫升 加入5毫升蒸馏水
花生油和水出现了明显的分层
①胆汁与其它消化液相比不含   ;
②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   (“分解”或“乳化”)作用。
20、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mL 1%
NaCl溶液 5mL 3%
NaCl溶液 5mL 5%
NaCl溶液 5mL 7%
NaCl溶液 5mL 9%
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   。
(3)因为酶的活性与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21、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2 3
稀释的唾液淀粉酶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试剂 1毫升
盐酸 1毫升
蒸馏水 1毫升
氢氧化
钠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37 ℃水浴 5分钟
碘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预测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 ℃的原因是 。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
22、实验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下面的实验就是为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
准备五支试管,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把每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块1厘米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再把每支试管放入不同温度的烧杯中。
记录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注意:实验中要保证每个烧杯的水温恒定)。记录结果如下:
温度/℃ 10 20 37 52 7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分 25 18 10 28 不消失
请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酶活性最强的温度是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
(3)请想出一种办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
(4)你认为本实验中的酶可以叫做蛋白酶,在人体中含有该种酶的消化液有 。
(5)你认为本实验设计有没有问题,如果有,请改正。 。
(6)由此实验可知,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1、膳食纤维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它对人体的作用是( )
①为人体提供大量能量 ②降低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③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④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⑤供给人体消化吸收 ⑥促进肠道的蠕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2、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胃具有消化吸收功能
C.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D.胃内壁光滑,有利食物储存与蠕动
3、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开始消化淀粉
C.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场所
4、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水煎包成为人们追捧的美食。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地方名吃利津水煎包,以其“色泽金黄、一面焦脆、馅多皮薄、香而不腻”而倍受青睐。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
再继续往下吃,浓厚的味道饶舌回环,爽心的咀嚼感悠然绵长。精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精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2)尽管水煎包美味绝佳,也不要狼吞虎咽哟。原因是 。
5、如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若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时会发现   ,理由是   。
(3)若将酶和乳汁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
6、探究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患有胆囊炎肝炎或胆囊摘除后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因吃后不好消化,胆汁在脂肪的消化中有作用吗?
第一步:提出问题: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作用吗?
第二步:作出假设:   。
第三步:设计方案:①材料用具:解剖针、小烧杯、量筒、试管(2个)清水、花生油、新鲜的动物胆囊。
②操作程序A.胆汁的准备:取鸡或鱼的胆囊用解刨针将其刺破,使胆汁流入预先准备好的小烧杯中备用:B.取两试管A、B,向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花生油(也可用菜油或豆油);C.向试管A、试管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胆汁和清水;D.充分振荡,放入37℃的温水中静置10分钟(如图所示)。
请针对上面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与试管B内各出现什么现象?   。
(2)该实验是探究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是否有作用,加入清水的试管B有什么意义?   。
(3)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胆汁和清水后,为什么要充分振荡?   。
(4)为什么要将装置置于37℃的温度下?   。
(5)在A、B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胆汁和清水为什么是等量的?   。
7、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开展了酶相关性质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表一
甲 乙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实验器材】
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
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
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
【反思交流】
(1)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   。
(2)实验中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是:    。
(3)如图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   。
8、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本品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小明和同学们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37℃
现象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清 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   (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
(2)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
(3)若要继续探究“不同温度对胰液消化作用的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步骤可重复操作)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蛋花液
②向各试管滴入1毫升胰酶液
③观察实验现象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
9、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mL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②取两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做如图所示的处理: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 。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 的消化作用。
(3)实验过程D中,1号试管中浆糊颜色 ,原因是 。
2号试管中浆糊颜色 ,原因是 。
【分析与讨论】
(4)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两支试管的作用是 。
(5)若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则这两支试管中浆糊的颜色 。
(6)若将C过程与D过程对调一下顺序,则实验现象可能是 。
参考答案
例1、(1) 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2) 取平均值(3) 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 。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
例2、 (1) ① 肝脏(2) ④ 胃 皱襞 胃腺 胃酸(3) ① 肝脏 ⑤ 胰腺
例3、(1)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合理即可);(2)提取液中淀粉酶;(3)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1、A 2、B 3、A 4、C 5、D 6、D 7、C 8、B 9、A 10、D
11、D 12、C 13、C 14、A 15、C 16、C 17、C
18、(1)3肝脏;(2)8口腔;甲;葡萄糖;(3)蛋白质;10胃;(4)13小肠。
19、(1)淀粉酶(2)蛋白质;胃;脂肪(3)①环形 绒毛 ②毛细血管 ③一层
(4)消化酶;乳化
20、(1)5ml清水;(2)3%;(3)温度
21、(1)其他条件相同时,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2)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22、(1)37。(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3)将蛋白块处理得更小一些(4)胃液、胰液、肠液(5)把每支试管放入不同温度的烧杯中,然后再分别加入一块1厘米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6)水温最好控制在37℃左右
1、B 2、C 3、C
4、(1)氨基酸,小肠,小肠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2)咀嚼不充分,会增加胃的负担
5、(1)40℃时凝乳酶活性高,乳汁凝固时间最短。
(2)乳汁凝固时间不变;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3)若将酶和乳汁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在预设的温度之前,已经发生了反应,影响了实验效果。
6、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作用;(1)A内油滴消失,B内油滴不消失;(2)对照作用;(3)使试管内物质充分混合;(4)37℃接近人的正常体温,在此温度下,胆汁的作用是最强的;(5)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特别注意除了设计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完全相同
7、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1)变量不唯一;(2)37℃的温水;(3)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
8、(1)1、2;(2)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3)①②④③
9、(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唾液对淀粉 (3)变蓝色 淀粉没有变化 不变蓝 淀粉被分解 (4)形成对照 (5)都变蓝 (6)先都变蓝色,之后2号试管的蓝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