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1分钟至少400字)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重点难点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可在默读习惯初步养成的同时,明确提出一分钟的阅读量。(1分钟至少400字)
2.品味、揣摩关键语句,细读文章中直接描写作者心路历程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制作课件,《千手观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中,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有人说,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她的一生,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尊严和伟大。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的: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再塑生命的人》。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cuōniǎn) 繁衍(fányǎn) 迁徙(qiānxǐ)
截(jié)然
感慨(kǎi)
小心翼翼(yìyì)
花团锦簇(jǐncù)
疲惫不堪(kān)
2.结合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记笔记]
截然不同:界限很分明,完全分开的样子。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并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粗略统计学生默读完全文的时间)
教师点拨,明确: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明确:本文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脾气暴躁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了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1)给海伦玩具,在她的手上教她拼写“doll”,让海伦从具象和文字两方面来认识布娃娃;帮助她认识不论大小都是“doll”;在海伦发脾气的时候带她去散步,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让海伦领悟到“水”这个词是流过手上的清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认识了大量具体事物。
(2)课文开头写到:“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作者把莎莉文称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的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2.(1)找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第10~12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文题“再塑生命的人”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的人”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1)海伦19个月时,突患重疾,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后,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词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时,海伦首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这是她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比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其引领者,但这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自省、积极向上且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光明和美好,乐观地生活;海伦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敏感而丰富的心,同时善于自省。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去体会在求知中获得的对光明对幸福的体验。
4.品味语言。文章中有不少直接描写作者心路历程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坠入黑暗而沉寂的世界的海伦紧张、迷茫的内心世界。
(2)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用比喻的修辞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的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句话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认识世界万物的求知欲,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参透物理后的愉悦心情。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上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是说知识的力量,是知识驱逐了黑暗的混沌,打开一扇明亮的窗,让海伦“看到”快乐,“看到”光明,“看到”美好,而这个过程,这些收获,都让海伦觉得世界很美好,美好到充满花香,洋溢着美丽。
四、拓展延伸
1.平凡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你所了解的其他的“海伦·凯勒”的动人故事吗?
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大学学习后期,患上运动神经细胞病,后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后的种种困难,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
邰丽华:2岁多时,在一次高烧后失去了听力。15岁才开始正规的舞蹈训练。1992年10月,她作为唯一一位残疾人舞蹈家登上了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被央视评选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是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和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
张海迪:5岁时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等,她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2.收集微笑面对挫折的名人名言。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2)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培根
(3)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4)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5)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6)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
五、达标检测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sì)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còu)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huǐ)恨莫及,两眼浸(jìn)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我的老师》等。
3.通晓词义,填写词语。
(1)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4.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哪几件事情?
答案:①第一次亲密接触。②给“我”布娃娃,教“我”拼写“doll”。③教“我”拼写简单的词。④教“我”认识和理解“水”的含义。⑤教“我”比较复杂的词。
5.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答案:是一位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法,教学循序渐进,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充满爱心、耐心的老师。
六、课堂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一样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爱,的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广。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再塑生命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个含义丰富的爱的故事。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送一缕春风,掬一捧清泉,送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
七、布置作业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海伦·凯勒的成功更是如此。除了她自己拥有顽强的毅力外,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循循善诱也是分不开的。根据你的所感所悟给海伦·凯勒或莎莉文老师写一封信。
八、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九、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