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1章 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1.2 子集、全集、补集课件(33张+28张)+学案(含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1.2 子集、全集、补集课件(33张+28张)+学案(含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15:06:52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1.2 子集、全集、补集
第一课时 子集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会用三种语言(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能进行转换,重点提升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
新知探究
草原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如果草原上的枣红马组成集合A,草原上的所有马组成集合B.
INCLUDEPICTURE
"S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9.TIF"
\
MERGEFORMAT
问题 (1)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的关系是怎样的?
(2)集合A与集合B又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 (1)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B的元素.
(2)A是B的子集.
1.子集、真子集
(1)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2)如果A?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B或B?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2.子集、真子集的性质
(1)任意集合A都是它自身的子集,即A?A.
(2)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A的子集,即??A.
(3)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A?C.
(4)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A?C.
3.用维恩图表示非空集合的基本关系
(1)A?B表示为:或
(2)A?B表示为:
(3)A=B表示为: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1?{1,2,3}.(×)
提示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2.任何集合都有子集和真子集.(×)
提示 空集只有子集,没有真子集.
3.若a∈A,则{a}?A.(×)
提示 也有可能{a}=A.
4.若A?B,且B?A,则A=B.(√)
[微训练]
1.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B?A,∴
元素3,4必为A中元素,∴m=4.
答案 4
2.若A={1,a,0},B={-1,b,1},且A=B,则a=________,b=________.
解析 由两个集合相等可知b=0,a=-1.
答案 -1 0
3.若{1,2}?B?{1,2,4},则B=________.
解析 由条件知B中一定含有元素1和2,故B可能是{1,2}或{1,2,4}.
答案 {1,2}或{1,2,4}
[微思考]
1.A?B能否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合的集合?
提示 A?B不能理解为集合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则A中不包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而此时可以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2.符号“∈”与“?”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符号“∈”用于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符号“?”用于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集合A中有n(n∈N
)个元素,则A的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 ①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个子集;
②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
③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1)个非空子集;
④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
题型一 集合关系的判断
【例1】 指出下列各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1},B={(-1,-1),(-1,1),(1,-1),(1,1)};
(2)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3)A={x|-1
(4)M={x|x=2n-1,n∈N+},N={x|x=2n+1,n∈N+}.
解 (1)集合A的元素是数,集合B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故A与B之间无包含关系.
(2)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故A?B.
(3)集合B={x|x<5},用数轴表示集合A,B,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
(4)由列举法知M={1,3,5,7,…},N={3,5,7,9,…},故N?M.
规律方法 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
(1)观察法:一一列举观察.
(2)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
【训练1】 (1)设集合M={菱形},N={平行四边形},P={四边形},Q={正方形},则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为( )
A.P?N?M?Q
B.Q?M?N?P
C.P?M?N?Q
D.Q?N?M?P
(2)设集合A={0,1},集合B={x|x<2或x>3},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B∈A
C.A?B
D.B?A
解析 (1)正方形都是菱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故选B.
(2)∵0<2,∴0∈B.
又∵1<2,∴1∈B.∴A?B.
答案 (1)B (2)C
题型二 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例2】 (1)集合{a,b,c}的所有子集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它的真子集有________个.
解析 集合{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其中,除{a,b,c}外,都是{a,b,c}的真子集,共7个.
答案 ?,{a},{b},{c},{a,b},{a,c},{b,c},{a,b,c} 7
(2)写出满足{3,4}?P?{0,1,2,3,4}的所有集合P.
解 由题意知,集合P中一定含有元素3,4,并且是至少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因此所有满足题意的集合P为:{0,3,4},{1,3,4},{2,3,4},{0,1,3,4},{0,2,3,4},{1,2,3,4},{0,1,2,3,4}.
规律方法 1.假设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
(1)A的子集有2n个;
(2)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3)A的真子集有(2n-1)个;
(4)A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2.求给定集合的子集的两个注意点:
(1)按子集中元素个数的多少,以一定的顺序来写;
(2)在写子集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空集和集合本身.
【训练2】 已知集合A={(x,y)|x+y=2,x,y∈N},试写出A的所有子集.
解 ∵A={(x,y)|x+y=2,x,y∈N},∴A={(0,2),(1,1),(2,0)}.
∴A的子集有:?,{(0,2)},{(1,1)},{(2,0)},{(0,2),(1,1)},{(0,2),(2,0)},{(1,1),(2,0)},{(0,2),(1,1),(2,0)}.
题型三 子集关系的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当B≠?时,如图所示.
∴或
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得2≤m≤3.
(2)当B=?时,
由m+1>2m-1,得m<2.
综上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m|m≤3}.
【迁移1】 (变换条件)若本例条件“A={x|-2≤x≤5}”改为“A={x|-2
解 (1)当B=?时,由m+1>2m-1,得m<2.
(2)当B≠?时,如图所示.
∴解得
即2≤m<3,
综上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m|m<3}.
【迁移2】 (变换条件)若本例条件“B?A”改为“A?B”,其他条件不变,求m的取值范围.
解 当A?B时,如图所示,此时B≠?.
∴即
∴m∈?,即m的取值范围为?.
规律方法 (1)利用数轴处理不等式表示的集合间的关系问题时,可化抽象为直观,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
(2)涉及到“A?B”或“A?B且B≠?”的问题,一定要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不要忽视空集的情况.
【训练3】 已知集合A={x|1≤x≤2},集合B={x|1≤x≤a,a≥1}.
(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B?A,求a的取值范围.
解 (1)若A?B,由图可知a>2.
(2)若B?A,由图可知1≤a≤2.
一、素养落地
1.通过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提升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
2.对子集、真子集有关概念的理解
(1)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由x∈A,能推出x∈B,这是判断A?B的常用方法.
(2)不能简单地把“A?B”理解成“A是B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时,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
(3)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B首先要满足A?B,其次至少有一个x∈B,但x?A.
二、素养训练
1.已知集合A={-1,0,1},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解析 根据题意,在集合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有{0},{0,1},{0,-1},{-1,0,1},
故选B.
答案 B
2.已知集合A={1,2,3},B={2,3},则( )
A.A=B
B.A?B
C.A?B
D.B?A
解析 ∵A={1,2,3},B={2,3},∴A≠B.又1∈A且1?B,∴B是A的真子集,故选D.
答案 D
3.设集合A={x|1
解析 画出数轴可得a≥2.
答案 {a|a≥2}
4.我们已经知道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可以分别用N,Z,Q,R表示,用符号表示N,Z,Q,R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答案 N?Z?Q?R
5.已知集合M={x|x=a2+1,a∈N},集合P={y|y=b2+2b+2,b∈N},试判断M与P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P?M.理由如下:设y∈P,且y=b2+2b+2=(b+1)2+1.∵b∈N,∴b+1∈N+,∴y∈M,故P?M.
当a=0时,x=1,∴1∈M.
∵b∈N,∴y=b2+2b+2=(b+1)2+1≥2,∴1?P.
由P?M,1∈M,且1?P,知P?M.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N={1,3,5},则集合N的真子集个数为( )
A.5
B.6
C.7
D.8
解析 集合N的真子集有:?,{1},{3},{5},{1,3},{1,5},{3,5},共7个.
答案 C
2.已知集合A={x|x2-1=0},则下列式子:①{1}∈A;②-1?A;③??A;④{1,-1}?A.其中表示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因为A={x|x2-1=0}={-1,1},所以{1}?A,①不正确;-1∈A,②不正确;
??A,符合子集的定义,所以③正确;
{-1,1}?A,符合子集的定义,所以④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式子有2个.
答案 B
3.已知集合A={x|-1
A.A∈B
B.A?B
C.B?A
D.B?A
解析 由数轴易知A中元素都属于B,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如-2?A,故有A?B.
INCLUDEPICTURE
"B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B2.TIF"
\
MERGEFORMAT
答案 B
4.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
A.1
B.2
C.3
D.4
解析 由题意知:A={1,2},B={1,2,3,4},又A?C?B,则集合C可能为{1,2},{1,2,3},{1,2,4},{1,2,3,4},共4个.
答案 D
5.已知集合A={x∈Z|(x-1)(x+2)<0},则集合A的一个真子集为( )
A.{x|-2
B.{x|0
C.{0}
D.{?}
解析 A={x∈Z|(x-1)(x+2)<0}={-1,0},所以A的真子集为?,{0},{-1},故选C.
答案 C
二、填空题
6.集合A={x|ax-3=0,a∈Z},若A?N
,则a的所有取值组成的集合为________.
解析 当a=0时,A=?,满足题意;当a≠0时,x=∈N
,则a=1或a=3.
答案 {0,1,3}
7.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2}?{1,2};②{0}?{1,2};③?∈{0,1,2};④???;⑤{x|x2-4=0}={(-2,2)};⑥{x|x≥1}={y|y=x2+1}.
解析 0?{1,2},故{0}与{1,2}不是子集、真子集关系,②错;③中?是集合,故??{0,1,2},所以③错;⑤中两个集合不相等,{x|x2-4=0}={-2,2}与点集{(-2,2)}不同.
答案 ②③⑤
8.设A={x|2
解析 因为B?A,所以或
即a的取值范围是{a|3≤a≤4}.
答案 {a|3≤a≤4}
三、解答题
9.判断下列集合间的关系:
(1)A={x|x-3>2},B={x|2x-5≥0};
(2)A={x∈Z|-1≤x<3},B={x|x=|y|,y∈A}.
解 (1)因为A={x|x-3>2}={x|x>5},B={x|2x-5≥0}=,所以可利用数轴判断A,B的关系.如图所示,A?B.
INCLUDEPICTURE
"S1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17.TIF"
\
MERGEFORMAT
(2)因为A={x∈Z|-1≤x<3}={-1,0,1,2},B={x|x=|y|,y∈A},所以B={0,1,2},所以B?A.
10.已知A={x∈R|x<-2或x>3},B={x∈R|a≤x≤2a-1},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由题意知B的可能情况有B≠?和B=?两种.
①当B≠?时,∵B?A,
∴或成立,解得a>3.
②当B=?时,由a>2a-1,解得a<1.
综上可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或a>3}.
能力提升
11.若集合A={x|x=2k+1,k∈Z},B={x|x=2k-1,k∈Z},C={x|x=4k-1,k∈Z},则A,B,C的关系是( )
A.C?A=B
B.A?C?B
C.A=B?C
D.B?A?C
解析 ∵A={x|x=2(k+1)-1,k∈Z},B={x|x=2k-1,k∈Z},C={x|x=2·2k-1,k∈Z},∴C?A=B,故选A.
答案 A
12.已知集合M={x|x2+2x-a=0}.
(1)若??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N={x|x2+x=0}且M?N,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得方程x2+2x-a=0有实数解,
∴Δ=22-4×(-a)≥0,得a≥-1,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
(2)∵N={x|x2+x=0}={0,-1},且M?N,
∴当M=?时,Δ=22-4×(-a)<0,得a<-1;
当M≠?时,当Δ=0时,a=-1,
此时M={-1},满足M?N,符合题意.
当Δ>0时,a>-1,M中有两个元素,
若M?N,则M=N,从而无解.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1}.
创新猜想
13.(多选题)设集合A={x|x2+x-6=0},B={x|mx+1=0},则满足B?A的实数m的值可以为( )
A.
B.-
C.
D.0
解析 ∵A={x|x2+x-6=0}={-3,2},又∵B?A,当m=0时,mx+1=0无解,故B=?,满足条件;若B≠?,则B={-3}或B={2},即m=或m=-,故满足条件的实数m∈.
答案 ABD
14.(多空题)已知集合A={x∈R|x2+x=0},则集合A=________.若集合B满足{0}?B?A,则集合B=________.
解析 ∵解方程x2+x=0,得x=-1或x=0,∴集合A={x∈R|x2+x=0}={-1,0}.
答案 {-1,0} {-1,0}(共28张PPT)
第二课时 全集、补集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
2.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会运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自然语言表达全集、补集及相互转换.培养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新知探究
某学习小组学生的集合为U={王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其中在学校应用文写作比赛与技能大赛中获得过金奖的学生集合为P={王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
问题 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有哪些?
提示 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的集合为M={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
补集的概念
注意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言的,没有全集补集就不存在
1.全集
(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__________,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____.
2.补集
设A?S,由S中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为________.(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SA=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元素
U
不属于A
{x|x∈S且x?A}
?SA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全集一定是实数集R.(
)
提示 全集是一个相对概念,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变化.
2.存在x0∈U,x0?A,且x0??UA.(
)
提示 要么x0∈A,要么x0∈?UA,且有且只有一个成立.
3.设集合A={1,2},相对于集合M={0,1,2,3},N={1,2,3},则?MA=?NA.(
)
提示 ?MA={0,3},?NA={3},∴?MA≠?NA.
×
×
×
[微训练]
1.若全集U=R,集合A={x|x≥1},则?UA=________.
解析 由补集的定义,结合数轴可得?UA={x|x<1}.
答案 {x|x<1}
2.设全集为U,M={1,2},?UM={3},则U=________.
解析 U=M∪(?UM)={1,2}∪{3}={1,2,3}.
答案 {1,2,3}
3.已知集合A={3,4,m},集合B={3,4},若?AB={5},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AB={5},∴5∈A,∴m=5.
答案 5
[微思考]
1.如果全集U,且A?B,则?UA与?UB是什么关系?
提示 由Venn图可知,若A?B,则?UA??UB.
2.如果A=B,则?UA与?UB是什么关系?反过来,若?UA=?UB时,A与B又是什么关系?
提示 若A=B,则?UA=?UB,同时,若?UA=?UB,则A=B.
题型一 简单的补集运算
【例1】 (1)设集合U=R,M={x|x>2或x<-2},则?UM=( )
A.{x|-2≤x≤2}
B.{x|-2
C.{x|x<-2或x>2}
D.{x|x≤-2或x≥2}
(2)已知全集为U,集合A={1,3,5,7},?UA={2,4,6},
?UB={1,4,6},则集合B=________.
解析 (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M,可知?UM={x|-2≤x≤2}.
(2)A={1,3,5,7},?UA={2,4,6},则U={1,2,3,4,5,6,7},?UB={1,4,6}.∴B={2,3,5,7}.
答案 (1)A (2){2,3,5,7}
规律方法 求补集的方法
(1)列举法表示:从全集U中去掉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后,由所有余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由不等式构成的无限集表示:借助数轴,取全集U中集合A以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训练1】 (1)设全集U={1,2,3,4,5},集合A={1,2},则?UA=( )
A.{1,2}
B.{3,4,5}
C.{1,2,3,4,5}
D.?
(2)若全集U=R,集合A={x|1
A.{x|x<1或x≥3}
B.{x|x≤1或x>3}
C.{x|x<1或x>3}
D.{x|x≤1或x≥3}
解析 (1)∵U={1,2,3,4,5},A={1,2},∴?UA={3,4,5}.
(2)U=R,?UA={x|x≤1或x>3}.
答案 (1)B (2)B
题型二 由全集与补集的关系求参数
【例2】 设全集U={3,6,m2-m-1},A={|3-2m|,6},?UA={5},求实数m.
解 ∵?UA={5},∴5∈U且5?A,
①当m=-2时,|3-2m|=7≠5,
此时U={3,5,6},A={6,7},不符合要求,舍去;
②当m=3时,|3-2m|=3,
此时,U={3,5,6},A={3,6},满足?UA={5}.
综上,得m=3.
由m2-m-1=5,得m2-m-6=0,∴m=-2或m=3.
规律方法 集合A与?UA中没有公共元素;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时,可利用补集定义并结合Venn图求解,若集合中元素有无限个时,可利用数轴分析求参数.
【训练2】 (1)设全集U={1,3,5,7},集合M={1,|a-5|},?UM={5,7},则a的值为________.
(2)设U=R,A={x|a≤x≤b},若?UA={x|x<3或x>4},则a+b=________.
解析 (1)由U={1,3,5,7},M={1,|a-5|},?UM={5,7}知M={1,3}.
∴|a-5|=3,∴a=8或2.
(2)∵U=R,A={x|a≤x≤b},∴?UA={x|x
b}.又∵?UA={x|x<3或x>4},∴a=3,b=4,a+b=7.
答案 (1)2或8 (2)7
题型三 补集与集合关系的综合应用
∴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此时有2a-2≥a,∴a≥2.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a|a≤1或a≥2}.
规律方法 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一般用数轴分析求出其补集,要注意端点的取舍;结合两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关系,要注意分空集与非空集合两种情况讨论.
【训练3】 已知全集U=R,集合A={x|-2≤x≤5},B={x|a+1≤x≤2a-1},且A??U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若B=?,则a+1>2a-1,即a<2时,此时?UB=R,所以A??UB.
若B≠?,则a+1≤2a-1,即a≥2时,此时?UB={x|x
2a-1},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2或a>4}.
一、素养落地
1.通过全集与补集概念的学习提升数学抽象素养;通过补集的运算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2.补集定义的理解
(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存在的,研究一个集合的补集之前一定要明确其所对应的全集.比如,当研究数的运算性质时,我们常常将实数集R当作全集.
(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还是一种数学思想.
(3)从符号角度来看,若x∈U,A?U,则x∈A或x∈?UA,二者必居其一.
二、素养训练
1.若全集U={0,1,2,3}且?U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3个
B.5个
C.7个
D.8个
解析 A={0,1,3},真子集有23-1=7(个).
答案 C
2.已知全集U={x|x≥-3},集合A={x|-3
A.{x|x≤-3或x>4}
B.{x|x>4}
C.{x|x=-3或x>4}
D.{x|x≥4}
解析 借助数轴得?UA={x|x=-3或x>4}.
答案 C
3.设全集U=Z,A={x∈Z|x<4},B={x∈Z|x≤2},则?UA与?UB的关系是________.
4.已知全集U={x|1≤x≤5},A={x|1≤x
解析 ∵A={x|1≤x
答案 2
5.已知全集U={x|-5≤x≤3},A={x|-5≤x<-1},B={x|-1≤x<1},求?UA,?UB.
解 将集合U,A,B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则?UA={x|-1≤x≤3};
?UB={x|-5≤x<-1或1≤x≤3}.(共33张PPT)
1.2 子集、全集、补集
第一课时 子集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会用三种语言(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能进行转换,重点提升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
新知探究
草原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如果草原上的枣红马组成集合A,草原上的所有马组成集合B.
问题 (1)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的关系是怎样的?
(2)集合A与集合B又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 (1)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B的元素.
(2)A是B的子集.
1.子集、真子集
(1)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______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________________.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2)如果A?B,并且________.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________或B?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都是
A?B或B?A
A≠B
A?B
2.子集、真子集的性质
(1)任意集合A都是它自身的______,即A?A.
(2)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A的子集,即________.
(3)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________.
(4)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________.
子集
??A
A?C
A?C
3.用维恩图表示非空集合的基本关系
(1)A?B表示为:
或
(2)A?B表示为:
(3)A=B表示为: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1?{1,2,3}.(
)
提示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2.任何集合都有子集和真子集.(
)
提示 空集只有子集,没有真子集.
3.若a∈A,则{a}?A.(
)
提示 也有可能{a}=A.
4.若A?B,且B?A,则A=B.(
)
×
×
×
√
[微训练]
1.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B?A,∴
元素3,4必为A中元素,∴m=4.
答案 4
2.若A={1,a,0},B={-1,b,1},且A=B,则a=________,b=________.
解析 由两个集合相等可知b=0,a=-1.
答案 -1 0
3.若{1,2}?B?{1,2,4},则B=________.
解析 由条件知B中一定含有元素1和2,故B可能是{1,2}或{1,2,4}.
答案 {1,2}或{1,2,4}
[微思考]
1.A?B能否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合的集合?
提示 A?B不能理解为集合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则A中不包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而此时可以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2.符号“∈”与“?”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符号“∈”用于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符号“?”用于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集合A中有n(n∈N
)个元素,则A的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 ①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个子集;
②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
③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1)个非空子集;
④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
题型一 集合关系的判断
【例1】 指出下列各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1},B={(-1,-1),(-1,1),(1,-1),(1,1)};
(2)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3)A={x|-1
(4)M={x|x=2n-1,n∈N+},N={x|x=2n+1,n∈N+}.
解 (1)集合A的元素是数,集合B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故A与B之间无包含关系.
规律方法 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
(1)观察法:一一列举观察.
(2)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
【训练1】 (1)设集合M={菱形},N={平行四边形},P={四边形},Q={正方形},则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为( )
A.P?N?M?Q
B.Q?M?N?P
C.P?M?N?Q
D.Q?N?M?P
(2)设集合A={0,1},集合B={x|x<2或x>3},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B∈A
C.A?B
D.B?A
解析 (1)正方形都是菱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故选B.
(2)∵0<2,∴0∈B.
又∵1<2,∴1∈B.∴A?B.
答案 (1)B (2)C
题型二 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例2】 (1)集合{a,b,c}的所有子集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它的真子集有________个.
解析 集合{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其中,除{a,b,c}外,都是{a,b,c}的真子集,共7个.
答案 ?,{a},{b},{c},{a,b},{a,c},{b,c},{a,b,c} 7
解 由题意知,集合P中一定含有元素3,4,并且是至少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因此所有满足题意的集合P为:{0,3,4},{1,3,4},{2,3,4},{0,1,3,4},{0,2,3,4},{1,2,3,4},{0,1,2,3,4}.
规律方法 1.假设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
(1)A的子集有2n个;
(2)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3)A的真子集有(2n-1)个;
(4)A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2.求给定集合的子集的两个注意点:
(1)按子集中元素个数的多少,以一定的顺序来写;
(2)在写子集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空集和集合本身.
【训练2】 已知集合A={(x,y)|x+y=2,x,y∈N},试写出A的所有子集.
解 ∵A={(x,y)|x+y=2,x,y∈N},∴A={(0,2),(1,1),(2,0)}.
∴A的子集有:?,{(0,2)},{(1,1)},{(2,0)},{(0,2),(1,1)},{(0,2),(2,0)},{(1,1),(2,0)},{(0,2),(1,1),(2,0)}.
题型三 子集关系的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当B≠?时,如图所示.
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得2≤m≤3.
(2)当B=?时,由m+1>2m-1,得m<2.
综上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m|m≤3}.
【迁移1】 (变换条件)若本例条件“A={x|-2≤x≤5}”改为“A={x|-2
解 (1)当B=?时,由m+1>2m-1,得m<2.
(2)当B≠?时,如图所示.
即2≤m<3,
综上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m|m<3}.
解 当A?B时,如图所示,此时B≠?.
∴m∈?,即m的取值范围为?.
【训练3】 已知集合A={x|1≤x≤2},集合B={x|1≤x≤a,a≥1}.
(2)若B?A,由图可知1≤a≤2.
1.通过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提升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
2.对子集、真子集有关概念的理解
(1)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由x∈A,能推出x∈B,这是判断A?B的常用方法.
(2)不能简单地把“A?B”理解成“A是B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时,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
(3)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B首先要满足A?B,其次至少有一个x∈B,但x?A.
一、素养落地
二、素养训练
1.已知集合A={-1,0,1},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解析 根据题意,在集合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有{0},{0,1},{0,-1},{-1,0,1},
故选B.
答案 B
2.已知集合A={1,2,3},B={2,3},则( )
解析 ∵A={1,2,3},B={2,3},∴A≠B.又1∈A且1?B,∴B是A的真子集,故选D.
答案 D
3.设集合A={x|1
解析 画出数轴可得a≥2.
答案 {a|a≥2}
4.我们已经知道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可以分别用N,Z,Q,R表示,用符号表示N,Z,Q,R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答案 N?Z?Q?R
5.已知集合M={x|x=a2+1,a∈N},集合P={y|y=b2+2b+2,b∈N},试判断M与P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当a=0时,x=1,∴1∈M.
∵b∈N,∴y=b2+2b+2=(b+1)2+1≥2,∴1?P.第二课时 全集、补集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2.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会运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自然语言表达全集、补集及相互转换.培养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新知探究
某学习小组学生的集合为U={王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其中在学校应用文写作比赛与技能大赛中获得过金奖的学生集合为P={王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
INCLUDEPICTURE
"B7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B7A.TIF"
\
MERGEFORMAT
问题 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有哪些?
提示 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的集合为M={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
补集的概念
注意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言的,没有全集补集就不存在
1.全集
(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U.
2.补集
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为?SA.(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SA={x|x∈S且x?A}.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全集一定是实数集R.(×)
提示 全集是一个相对概念,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变化.
2.存在x0∈U,x0?A,且x0??UA.(×)
提示 要么x0∈A,要么x0∈?UA,且有且只有一个成立.
3.设集合A={1,2},相对于集合M={0,1,2,3},N={1,2,3},则?MA=?NA.(×)
提示 ?MA={0,3},?NA={3},∴?MA≠?NA.
[微训练]
1.若全集U=R,集合A={x|x≥1},则?UA=________.
解析 由补集的定义,结合数轴可得?UA={x|x<1}.
答案 {x|x<1}
2.设全集为U,M={1,2},?UM={3},则U=________.
解析 U=M∪(?UM)={1,2}∪{3}={1,2,3}.
答案 {1,2,3}
3.已知集合A={3,4,m},集合B={3,4},若?AB={5},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AB={5},∴5∈A,∴m=5.
答案 5
[微思考]
1.如果全集U,且A?B,则?UA与?UB是什么关系?
提示 由Venn图可知,若A?B,则?UA??UB.
2.如果A=B,则?UA与?UB是什么关系?反过来,若?UA=?UB时,A与B又是什么关系?
提示 若A=B,则?UA=?UB,同时,若?UA=?UB,则A=B.
题型一 简单的补集运算
【例1】 (1)设集合U=R,M={x|x>2或x<-2},则?UM=( )
A.{x|-2≤x≤2}
B.{x|-2
C.{x|x<-2或x>2}
D.{x|x≤-2或x≥2}
(2)已知全集为U,集合A={1,3,5,7},?UA={2,4,6},?UB={1,4,6},则集合B=________.
解析 (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M,可知?UM={x|-2≤x≤2}.
(2)A={1,3,5,7},?UA={2,4,6},则U={1,2,3,4,5,6,7},?UB={1,4,6}.∴B={2,3,5,7}.
答案 (1)A (2){2,3,5,7}
规律方法 求补集的方法
(1)列举法表示:从全集U中去掉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后,由所有余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由不等式构成的无限集表示:借助数轴,取全集U中集合A以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训练1】 (1)设全集U={1,2,3,4,5},集合A={1,2},则?UA=( )
A.{1,2}
B.{3,4,5}
C.{1,2,3,4,5}
D.?
(2)若全集U=R,集合A={x|1
A.{x|x<1或x≥3}
B.{x|x≤1或x>3}
C.{x|x<1或x>3}
D.{x|x≤1或x≥3}
解析 (1)∵U={1,2,3,4,5},A={1,2},∴?UA={3,4,5}.
(2)U=R,?UA={x|x≤1或x>3}.
答案 (1)B (2)B
题型二 由全集与补集的关系求参数
【例2】 设全集U={3,6,m2-m-1},A={|3-2m|,6},?UA={5},求实数m.
解 ∵?UA={5},∴5∈U且5?A,
∴由m2-m-1=5,得m2-m-6=0,
∴m=-2或m=3.
①当m=-2时,|3-2m|=7≠5,
此时U={3,5,6},A={6,7},不符合要求,舍去;
②当m=3时,|3-2m|=3,
此时,U={3,5,6},A={3,6},满足?UA={5}.
综上,得m=3.
规律方法 集合A与?UA中没有公共元素;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时,可利用补集定义并结合Venn图求解,若集合中元素有无限个时,可利用数轴分析求参数.
【训练2】 (1)设全集U={1,3,5,7},集合M={1,|a-5|},?UM={5,7},则a的值为________.
(2)设U=R,A={x|a≤x≤b},若?UA={x|x<3或x>4},则a+b=________.
解析 (1)由U={1,3,5,7},M={1,|a-5|},?UM={5,7}知M={1,3}.
∴|a-5|=3,∴a=8或2.
(2)∵U=R,A={x|a≤x≤b},∴?UA={x|x
b}.又∵?UA={x|x<3或x>4},∴a=3,b=4,a+b=7.
答案 (1)2或8 (2)7
题型三 补集与集合关系的综合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x|2a-2
解 ?RB={x|x≤1或x≥2}≠?.∵A??RB,
∴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此时有2a-2≥a,∴a≥2.
②若A≠?,则有或∴a≤1.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a|a≤1或a≥2}.
规律方法 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一般用数轴分析求出其补集,要注意端点的取舍;结合两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关系,要注意分空集与非空集合两种情况讨论.
【训练3】 已知全集U=R,集合A={x|-2≤x≤5},B={x|a+1≤x≤2a-1},且A??U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若B=?,则a+1>2a-1,即a<2时,此时?UB=R,所以A??UB.
若B≠?,则a+1≤2a-1,即a≥2时,此时?UB={x|x
2a-1},
又A??UB,所以a+1>5或2a-1<-2,所以a>4或a<-(舍去).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2或a>4}.
一、素养落地
1.通过全集与补集概念的学习提升数学抽象素养;通过补集的运算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2.补集定义的理解
(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存在的,研究一个集合的补集之前一定要明确其所对应的全集.比如,当研究数的运算性质时,我们常常将实数集R当作全集.
(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还是一种数学思想.
(3)从符号角度来看,若x∈U,A?U,则x∈A或x∈?UA,二者必居其一.
二、素养训练
1.若全集U={0,1,2,3}且?U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3个
B.5个
C.7个
D.8个
解析 A={0,1,3},真子集有23-1=7(个).
答案 C
2.已知全集U={x|x≥-3},集合A={x|-3
A.{x|x≤-3或x>4}
B.{x|x>4}
C.{x|x=-3或x>4}
D.{x|x≥4}
解析 借助数轴得?UA={x|x=-3或x>4}.
答案 C
3.设全集U=Z,A={x∈Z|x<4},B={x∈Z|x≤2},则?UA与?UB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UA={4,5,6,…},?UB={3,4,5,6,…},
∴?UA??UB.
答案 ?UA??UB
4.已知全集U={x|1≤x≤5},A={x|1≤x
解析 ∵A={x|1≤x
答案 2
5.已知全集U={x|-5≤x≤3},A={x|-5≤x<-1},B={x|-1≤x<1},求?UA,?UB.
解 将集合U,A,B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则?UA={x|-1≤x≤3};
?UB={x|-5≤x<-1或1≤x≤3}.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x|-1≤x≤5,x∈Z},集合A={x|0≤x<3,x∈N},则?UA=( )
A.{x|-1≤x<0或3
B.{x|-1≤x<0或3≤x≤5}
C.{-1,3,4,5}
D.{3,4,5}
解析 U={x|-1≤x≤5,x∈Z}={-1,0,1,2,3,4,5},A={x|0≤x<3,x∈N}={0,1,2},∴?UA={-1,3,4,5}.
答案 C
2.设U=R,A={x|-1
A.{x|x≤-1或x>0}
B.{x|-1≤x<0}
C.{x|x<-1或x≥0}
D.{x|x≤-1或x≥0}
答案 A
3.已知全集U={1,2,a2-2a+3},A={1,a},?UA={3},则实数a等于( )
A.0或2
B.0
C.1或2
D.2
解析 由题意知则a=2.
答案 D
4.若全集U={0,1,2,3,4,5},且?UA={x∈N
|1≤x≤3},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3个
B.4个
C.7个
D.8个
解析 ?UA={x∈N
|1≤x≤3}={1,2,3},
∴A={0,4,5},∴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23-1=7(个).
答案 C
5.设全集U=R,集合A={x|x<0,或x≥1},B={x|x≥a},若?UA??UB,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a>1}
B.{a|a≥1}
C.{a|a<1}
D.{a|a≤1}
解析 由题意知?UA={x|0≤x<1},?UB={x|x
画出数轴并表示出?UA与?UB.
因为?UA??UB,
所以结合数轴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a≥1.
INCLUDEPICTURE
"W9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W99.TIF"
\
MERGEFORMAT
答案 B
二、填空题
6.设U={0,1,2,3},A={x|x2+mx=0},若?UA={1,2},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UA={1,2},∴A={0,3},∴0,3是方程x2+mx=0的两个根,∴m=-3.
答案 -3
7.已知全集U=R,A={x|1≤x
解析 因为?UA={x|x<1或x≥2},
所以A={x|1≤x<2}.所以b=2.
答案 2
8.已知集合A={x|-4≤x≤-2},集合B={x|x-a≥0},若全集U=R,且A??UB,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UB={x|x
因为A??UB,所以a>-2.
答案 {a|a>-2}
三、解答题
9.(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A和?UB;
(2)U={x|x是三角形},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等边三角形},求?UB和?AB;
(3)U=R,A={x|1
解 (1)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所以?UA={4,5,6,7,8},?UB={1,2,7,8}.
(2)
?UB={x|x是三边不都相等的三角形};
?AB={x|x是有且仅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3)
?UA={x|x≤1,或x≥5},A与?UA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如下.
10.已知集合A={x|-1
解 ?RA={x|x≤-1或x>3}.当B=?时,即m≥1+3m,得m≤-,满足B??RA.
当B≠?时,要使B??RA成立,
则或解得m>3.
综上可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能力提升
11.设全集U={1,2,3,4},集合A={x|x2-mx+n=0,x∈U},若?UA={2,3},则m+n=________.
解析 因为?UA={2,3},所以A={x|x2-mx+n=0,x∈U}={1,4},即方程x2-mx+n=0的两个实根为1和4,得m=5,n=4,m+n=9.
答案 9
12.设全集U=R,M={x|3a
解 ?UP={x|x<-2,或x>1},
∵M??UP,
∴分M≠?和M=?两种情况讨论:
若M=?,则3a≥2a+5,∴a≥5.
若M≠?,则或
∴a≤-或≤a<5,综上得a≤-或a≥,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创新猜想
13.(多空题)若集合A={x|-1≤x<1},当S=R时,?SA=________;当S={x|-4≤x≤1}时,?SA=________.
解析 ∵A={x|-1≤x<1},
∴S=R时,?SA={x|x<-1或x≥1};
S={x|-4≤x≤1}时,?SA={x|-4≤x<-1或x=1}.
答案 {x|x<-1或x≥1} {x|-4≤x<-1或x=1}
14.(多空题)已知全集U=R,集合P={x|x≤0或x≥6},M={x|a
解析 全集U=R,∴?UP={x|0
若M=?,即a≥2a+4,解得a≤-4,符合M??UP.
若M≠?,要使M??UP,则需解得0≤a≤1,
∴a≤-4或0≤a≤1.
答案 {x|0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1 命题、定理、定义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冲要条件
2.3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
第3章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2 基本不等式
3.3 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4章 指数与对数
4.1 指数
4.2 对数
第5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5.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5.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3 函数的单调性
5.4 函数的奇偶性
第6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6.1 幂函数
6.2 指数函数
6.3 对数函数
第7章 三角函数
7.1 角与弧度
7.2 三角函数概念
7.3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4 三角函数应用
第8章 函数应用
8.1 二分法与求方程近似解
8.2 函数与数学模型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