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三单元 《论语》十二章(三)
综合练习
基础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惑( ) 不逾矩( ) 不思则罔( )
笃志( ) 不愠( ) 一箪食( ) 不学则殆( )
传不习乎( ) 曲肱而枕( )
2.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 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 篇,与《 》、《中庸》、《 》并称“四书”。
(2)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 国人,春秋末期的 家、 家、 家, 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 (2)择其善者而从之( )
(3)温故而知新(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7)人不堪其忧( ) (8)饭疏食饮水( )
(9)曲肱而枕之( ) (10)不义而富且贵( )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而”的用法主要有“顺接”和“转接”两种,下列各句中的“而”表“转接”是( )
A.温故而知新 B.敏而好学
C.学而不思则罔 D.学而识之
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学而时习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吾日三省吾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B.//
C.// D.//
7.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
?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 , ,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
10.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11.“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
12.“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语录指出了学习有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14.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备战中考
阅读《<论语>十二章》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吾身( ) (4)不逾矩(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论语》十二章
基础巩固
1.lún huò yú wǎng dǔ yùn dān dài chuán gōng
2.(1)儒 孔子 语录 孔子 二十 大学 孟子
(2)丘 仲尼 鲁 思想 教育 政治 儒
3.(1)按时复习 (2)好的方面,优点 (3)得到 (4)真诚,诚实
(5)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有害 (7)忍受
(8)粗粮 (9)弯曲胳膊 (10)不正当的手段
4.C
5.C
6.B
7.(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5)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8.(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10.孔子认为只要有优点的人就值得我们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不矛盾。
11.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12.这样做可以随时督促、鞭策自己。以免自己做错了事。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得到提高。
13.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孔子强调的是乐学。
14.示例一:“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我的理解是: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示例二:“温故而知新”。我的理解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示例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的理解是: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示例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示例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我的理解是: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备战中考
1.(1)通“悦”,高兴 (2)生气 (3)反省,醒悟 (4)越过
2.(1)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安贫 乐道
4.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