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16: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三)
综合练习
基础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平羌( ) 渝州( ) 回乐烽( )
2.文学常识填空。
(1)《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 ,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 和
的感情。
(2)杜甫,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杜甫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的诗大多集于《 》。
(3)岑参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 有《 诗集》传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描写的是诗人在行军途中 ,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 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 。
(4)李益是中唐 诗的代表诗人。《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 的诗作,通过“ ”,感受到吹笛人浓烈的 和满心的 之情。
3.默写诗句。
(1)强欲登高去, 。
(2) ,应傍战场开。
(3)峨眉山月半轮秋, 。
(4)夜发清溪向三峡, 。
(5) ,崔九堂前几度闻。
(6)正是江南好风景, 。
(7)回乐峰前沙似雪, 。
(8) ,一夜征人尽望乡。
4.按要求写出诗句。
(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
(3)《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 。
(4)《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 。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5.用“/”划分下面这些诗句的朗读节奏。
(1)强 欲 登 高 去,无 人 送 酒 来。
(2)不 知 何 处 吹 芦 管,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3)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4)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6.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7.说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8.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9.有人说,“落花时节又逢君”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10.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从哪几个等词语可以看出?


1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备战中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2.诗歌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中前两句追忆昔日的盛景,表达无限的 之情。后两句叙写在风景秀丽的江南 ,却是今非昔比,感慨万千。
(2)诗中“落花时节”有什么深意?

参考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基础练习
1.qiāng yú fēng
2.(1)李白 思念故乡 友人
(2)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 李杜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3)边塞 岑嘉州 登高思乡 忧虑 渴望
(4)边塞 戍边将士乡情 闻笛 乡思 哀愁
3.(1)无人送酒来
(2)遥怜故园菊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落花时节又逢君
(7)受降城外月如霜
(8)不知何处吹芦管
4.(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4)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5)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6)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7)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5.(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C
7.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8.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9.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10.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的是重阳节,从“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11.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在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借物抒情,从而 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备战中考
1.(1)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2.(1)眷念 巧遇旧识
(2)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以落花暗喻时世的变迁、国事的凋敝、人生的凄凉飘零。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