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点击图片播放)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
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
都,一说钱塘。曾中进
士,做过官,与当道不
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水浒传》也称《水浒》、
《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本文的背景是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给他的丈人蔡京祝寿。梁中书前一年就曾送过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消息早已走漏。刘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晁盖,随后与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和白胜众人聚义举事,决定劫取这笔不义之财,并由吴用谋划了智取策略。本文详细地记叙了“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趱行 嗔 朴刀 恁地
省得 怄死 逞辩 勾当
面面相觑 聒噪
(zǎn)
(chēn)
(pō)
(nèn)
(xǐnɡ)
(òu)
(chěnɡ)
(ɡòu)
(qù)
(ɡuō)
2.解释下列词语
晓事:
勾当:
忍气吞声:
喃喃吶呐:
絮絮聒聒:
死心塌地:
明白事理。
事情。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形容主意已定,绝不改变。
1.自读课文,思考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2.跳读课文,根据人物的主要行动,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3. 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
黄泥冈松树林。
2.请在文章中找出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冈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 “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拓展延伸
3.探究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江湖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生动地塑造了晁盖等众位英雄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本课小结
《水浒》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是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官逼民反的年代里,一个个勇武过人、智谋超群、胸襟豁达、敢作敢为的英雄勇于“出手”,他们装点了历史的天空;和平幸福的新时代,让我们用聪明才智、浩然正气为建设祖国甘挑重任、扶危济困、勇于“出手”,用我们的一腔热血谱写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