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安徽省近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及2011年中考备考策略
合肥市颐和中学 郭正根
一 考纲浏览
要点把握:
读透考试纲要
关注细节变化
●概说
《考纲》明确指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化的积累,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醒注意的是,没有试题能脱离特定的“知识与能力”而单纯地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从应考来说,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考纲》结构
(一)编写说明
(二)考试性质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五)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六)例证性试题
●细微变化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纲与2010年相比,唯一较大的变化就是作为考试内容的8部文学名著把《名人传》换成了《伊索寓言》。其他,只有例证性试题换了少数新鲜点的试题素材。可以想见,今年的中考试题与去年相比,考点、分值、题型、难度等方面均无多大变化,体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精神。
二 关注试卷结构,
把握题型分值
试卷结构预测:
题型基本不变,
分值或略有调整
近四年试卷题型结构:
2007年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二、阅读 (55分)
[一] (22分) 冰心姥姥您好[二] (18分) 从织布机到计算机[三] (15分)
三、写作 (55分)
2008年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二、阅读(55分)
[一] (18分)匆匆[二] (22分)系在风筝线上的……〔三〕(15分)
三、写作 (55分)
2009年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二、阅 读 (55分)
[一](22分)枫叶礼赞[二] (18分)说明文[三] (15分)鱼我所欲也(节选)
三、写作 (55分)
2010年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二、阅 读 (55分)
[一](17分)科学不怕挑战[二] (23分)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三](15分)
三、写作 (55分)
三 分析近年考题,抓住复习要点
板块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板块二 现代文阅读
板块三 文言文阅读
板块四 写作
板块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包括四项:
诗文默写题;
词语积累题;
名著阅读题;
综合运用题。
(一)诗文默写题
真题回放
2006年(课改实验区)考查了10分
1.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 (6分)
(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5) ,白露为霜。 (《诗经·秦凤》)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8)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歌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
(1)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
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 , 。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
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2007年
(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
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语段中考查:
“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采菊东篱下,②”;《饮酒》
“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岳阳楼记》
“ 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而不思则罔,⑤”;《论语》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⑥者也”。 《鱼我所欲也》
2008年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 (《论语》)
②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009年默写古诗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②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10年默写古诗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日:“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②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范仲淹《渔家傲》)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近几年出现的诗词:
06年——《使至塞上》《行路难》《无题》
《诗经·秦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江城子》《游山西村》
07年——《行路难》《钱塘湖春行》《饮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8年——《登飞来峰》《天净沙·秋思》《己亥杂诗》
《夜雨寄北》
09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行路难》《钱塘湖春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年——《使至塞上》《望岳》《钱塘湖春行》
《无题》《渔家傲》《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天净沙·秋思》
出现的文言文:
06年——《爱莲说》 (1分)
07年——《论语》《鱼我所欲也》
《岳阳楼记》 (3分)
08年——《论语》《桃花源记》
《陋室铭》 (3分)
09年——《曹刿论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分)
10年——《论语》《陋室铭》 (2分)
预测思考
分值:估计仍然占10分;
考试范围: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考纲给出的16篇文言文,34首古诗词。
关注文言文名句。
关注短小的诗词全文默写。
不可忽视理解性填空。
应对方法:加强背诵和默写。
(二)词语积累题
真题回放
2006年将名著阅读和字词考查合在一起选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一段考查10分包括读音、错别字、关联词共5分。
2007年选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考查了汉字写法、词语理解、句式变换共5分。
2008年选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考查两个注音、两个汉字写法、字的结构含义、选填词语等。
2009年选择了一段优美文字,考查了两个注音、两个汉字汉字写法、错别字加点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共9分。
2010年与09年题型相似,一个注音,一个汉字写法,一个汉字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还有对偶和引用两种修辞方法,也是9分。
命题特色
此类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要求会写常见汉字,且会使用工具书,并能根据语境辨别字词含义。另外还要学会灵活运用词语。
策略思考
平时注重基础的积累,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个书写的好习惯,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学会快速查并能结合语境推断字词含义。
(三)名著阅读题
真题回放
安徽省名著考查题是从2005年开始的,根据梳理我们看往年考查到的名著:
05年《水浒》《格列佛游记》《西游记》(填空3分)
06年《水浒》《格列佛游记》《名人传》
《繁星·春水》;(任选一部填表5分)
07年《西游记》;(简答+填空5分)
08年《繁星·春水》;(具体谈冰心诗特点4分)
09年《名人传》《格列佛游记》(填空、简答4分)
10年《水浒》《童年》(填空4分)
命题特色
名著考查以填空题为主,另考查对名著的赏析,有一定的难度。2010年沿袭了2009年以两部文学名著设题的模式,并考查了《考试纲要》新增的两部文学作品中的一部——《童年》,试题更加详细化、细节化。
名著考查的内容并非很难,但想拿满分也不轻易,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少。如2010年试题: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父(或“外祖母”)家中的生活历程,这题主要错在第1空上,学生们都知道本书的主人公是阿廖沙,所以他们都认为是第三人称。显然没有认真阅读原著。
预测思考
在过去的六年里,考纲规定的8部名著中,只有《安徒生童话》和《朝花夕拾》没有考, 2010年之前考纲规定的都只有6部,2010年才新增了《童年》《朝花夕拾》两部,2009年考的《名人传》、《格列佛游记》2010年没有再考;而2011年《考纲》把《名人传》换成了《伊索寓言》,那么各位老师可以有自己的思考。
试卷命题均意在引导学生读经典原著,提高阅读能力,注意看学生是否真正仔细的阅读过,能否把握名著中那些出色,经典的情节。仅仅看看故事梗概,或翻翻名著导读,背背作者和主人公的名字,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沉下心来品读名著,品味细节。
(四)综合运用题
真题回放
06年读书主题班会:写—则读书的名人名言;选择符合演讲主题的材料; 邀请语文王老师的一段话;为小报拟写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栏目内容。
07年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拟写演讲标题(不超过8个字);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写过渡句;对说笑打闹同学的劝告。
08年遇烦恼心灵倾诉:改正用词不当;补写回信内容;考查语言的连贯,调整语序;对烦恼的答疑解惑。
09年我与文明同行座谈会:以“文明”开头,拟一条宣传标语;修改发言稿;邀请杨老师的转告语。
10年班级红烛颂主题系列活动:仿写给老师的留言;选择“辛勤的园丁”为主题的材料;给老师写一封信的开头。
命题特色
1、考查文化积累。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
2、考查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整合在一起。
3、考查实践能力。要求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拟写标语、邀请函、说话得体等。
4、考查分析评价能力。如要求对材料提炼隐含的观点,或形成自己的评价。
5、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考生展示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策略思考
生活即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特点,活动方式多样,考查形式灵活,答题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却有高低之别。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设题,尤其是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构成题目的背景材料。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强调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是考生学生实践的过程。
3、认真审题,读透所给材料,明确题目要求,不盲目答题。
4、根据情境,恰当表达。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综合性试题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答题语言要准确得体,有清晰的层次感,不可含混,冗繁。
考前复习至关重要,“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要关注此类题型的积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此考点,有广告设计,写宣传用语,采访调查,主持活动,拟写留言书信,选择主体材料等,虽然题型丰富,但也有规律可循,主要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复习时从这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板块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题命题特点
阅读的文学性
从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所选文章来看,尤其是当代名家的散文,备受青睐,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命题的人文性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处处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尊重考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答案的开放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都设置了开放型试题,问题设计很合理,答案开放。可灵活选择答题角度,便于学生自主发挥,只要紧扣语段,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即可。
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均能从题目中揣摩到出题者的出题考查意图。无论相关内容题目,还是开放性试题,一定要读懂原文,从原文中去找答案,切不可脱离原文,天马行空。
真题回放
2006年
散文——晨(刘白羽)
议论文——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2007年
散文——冰心姥姥您好(铁凝)
说明文——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2008年
散文——匆匆(朱自清)
散文——系在风筝线上的……(周岩壁)
2009年
散文——枫叶礼赞(叶孟)
说明文
2010年
议论文——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
散文——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阮殿文)
散 文:
散文阅读考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全文线索和语段顺序)。
品味语言:字词含义、词语妙用、一语双关、修辞作用、哲理性语言深层含义等。
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的分析及作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发展性考题:仿写、续写、谈感受等。
2006年《晨》刘白羽
4.填空。 (4分) (考查主要内容)
第①段依次描写 、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 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5.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4分) (考查语句深层含义)
6.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4分) (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
7.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考查语句深刻含义)
8.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 请谈谈你的认识。 (4分) (考查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007年《冰心姥姥您好》
5.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姥姥”这一称谓有哪两层含义。 (4分)(考查词语的深刻含义)
6.本文依次叙述了作者与冰心交往过程中的哪三件事 请简要概括。 (6分) (考查文章主要内容)
7.读冰心的来信时,作者为什么感到“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 (4分) (考查人物的思想情感)
8.文中画线句子是冰心所说的两句话,从中可以看出冰心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4分) (考查人物形象特点)
9.文章最后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4分) (考查语段的表达作用)
2008年《匆匆》
4.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3分)(考查段落的主要内容)
5.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4分)(考查语句包含的思想情感)
6.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考查语句修辞的表达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7.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慨?(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
8.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3分)(考查表达能力)
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2008年《系在风筝线上的……》
9.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
10.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4分)(考查主要内容)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11. 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6分)(考查段落的表达作用)
12.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考查语言深刻含义)
13.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4分)(考查词语深刻含义、思想内容)
2009年《枫叶礼赞》
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 (考查关键语句的提炼)
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 (考查对比写作方法的作用)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考查语言的表达作用)
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考查文章主题思想)
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考查行文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2010年《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10.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考查文章主要内容)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 接着写: ;
然后写:与中年人的对话; 最后写: 。
11.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考查提炼主要内容概括事物特征)
12.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4分) (考查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3.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4分) (考查思想情感)
14.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 为什么 (5分) (考查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散文应试策略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方法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散文应试策略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人物线索、情感线索、事物特征线索、认识事物规律线索、事例线索
(2)顺序
注意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散文应试策略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重视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词语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发展性考题、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双关意义和象征意义。
散文应试策略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抒情的作用
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应试策略
5、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感官角度)、多视角等。
表现手法是为表达主题思想、表现人物情感、突出人物事物特等服务的,一般围绕中心内容来回答。
散文应试策略
6、发展性考题
体验感悟、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
【注意】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议论文
考查内容有:
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形式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段落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开放性试题。
真题再现
2006《习惯成自然》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论点)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 意在阐明什么 (4分)(论据及作用)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 请说说理由。 (4分)(议论文语言特点)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论点)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开放性试题)
2010《科学不怕挑战》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论点)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论据概括)
7.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4分)(语言逻辑表达)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词语表达作用)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比喻论证方法的作用)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题型分析
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找准论点;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 是什么)
分析问题(本论 为什么)
解决问题(结论 怎么办)。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找准、找全。
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5.拓展——补写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1)补充事实论据:要求①真实②典型③新鲜④概括,紧扣论点。
(2)补充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诗文名句。引用要完整准确。
(3)请您就本文论点谈一点看法:要紧扣原文论点。
说明文
主要考查:
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语言特点;
说明顺序;
内容结构等。
2007《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10.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考查主要内容)
本文以一一为顺序,介绍了雅卡尔发明的用——控制织物的提花机,巴比奇制造的木齿铁轮计算机,霍尔瑞斯发明的被称为——的机器,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
11.人们为什么把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 (4分)(说明对象的特征)
12.为什么说计算机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3分)(事物特征)
13.本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请举出两例,并加以说明。 (4分)(说明方法及作用)
2009说明文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文章内容)
11. 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 (4分)(说明对象的特点)
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 (4分)(事物成因)
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 、生态学研究价值、 。(3分)(概括内容要点)
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
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题型分析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7 .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8.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现代文阅读答题口诀
读懂文章,看清题干;
题不离文,尽量全面;
审视分值,答题分点;
用词准确,生动精炼;
字迹工整,整洁卷面。
板块三 文言文阅读
真题回放
2005年以来考查的文言文篇目
2005年——《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
2006年——《论语》(课改卷)
2007年——《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比较
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比较
2010年——《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比较
文言文考查要点
(1)解释实词(虚词)的含义。
(2)文言句子的翻译。
(3)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4)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备考策略
文言文需将所给的篇目细致认真的复习。
落实字词解释、语句翻译,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留、换、调、补、删)。
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写作技巧,给人启示等。
板块四 写作
真题回放
2006年话题作文;
2007年命题作文;
2008半命题作文;
2009年命题作文;
2010半命题作文。
命题特点
一、命题形式上,话题作文不再走红,半命题、命题作文备受青睐 。
原因主要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尽管限制少,有利于考生发挥,但宽泛的话题也带来了搬套成风的弊病,给中考阅卷带来很多麻烦。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还是极其重要、合理的命题形式,在今后的中考作文命题中将会占主导地位。
二、写作内容方面,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考生有话可写。
不论是哪种命题形式,命题者都力求结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让每位考生都有话真可说,有真情可诉。这样的文题,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示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培养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能力。
如08年的作文题《我在 中得到快乐》(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这是典型的半命题作文,考生注意观察生活,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关注成长,突出人文关怀。
关注学生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点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准则。如2007中考作文题目《我们的心近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引导学生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3.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色。
中考作文往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平时要让学生多留意社会热点问题,多读书看报,勤写心得体会。
备考策略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几种命题形式:
①半命题作文。
②命题作文。
③材料作文。
加强训练:复习更需加强作文实战训练,争取有计划的安排各种内容,各种命题形式的作文训练。
作文“十忌”
1.忌误解话题:如“承诺”与“诚信”
2.忌主题平庸或消极
3.忌题材陈旧
4.忌文体不明:强化训练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重在记叙)。
5.忌语言平淡:要有文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引用、修辞)。
6.忌内容失真:比如编造美丽的谎言。
7.忌为新而新:如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8.忌写成诗歌(最好不写)。
9.忌字数不够:尽量把作文格写完,给人厚重、充实的感觉(前五年都要求不少于500字,结果写500字的学生得分较低,一般在600——800之间)。
10.忌书写潦草,卷面不整(卷面5分重点体现在作文上)。
作文注意事项口诀
含蓄简洁,题目灵动;
作文开头,入题精彩;
段落布局,疏密合理;
细节片段,描写生动;
思想深刻,收束给力;
书写工整,标点要清。
2011年安徽中考
语文复习建议
一、明
理清考纲要点
《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教师要主要帮助广大考生“吃”透考纲,明确考试内容,把握复习重点,确定复习策略。对考点的归纳与梳理,能帮助考生理解中考命题的落脚点,找准得分点,有的放矢,强化重点,提高得分能力。认真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深入思考,反复推敲,确保系统复习内容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明确复习重点
(1)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于积累与运用,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2)加强名著阅读考查。以中考纲要规定的八部为主,2010年考纲增加了《朝花夕拾》、《童年》,2011年考纲删去了《名人传》,新增了《伊索寓言》。特别是《朝花夕拾》《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伊索寓言》这四部名著更是2011年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后的名著导读,掌握作品的作者、内容主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大概的故事情节等。
(3)仿写、病句修改、语序的调整、句式的变换等方面的训练也不可少。
(4)综合实践活动要以课本规定的综合活动为主,搜集资料,关注生活,关注热点,专题训练,特别是向生活拓展延伸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复习内容精讲、讲透彻。
二、实
夯实基础知识
近三年的安徽省卷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悟。
每年的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有些许变化,学生答题的差异却很大。主要是学生平时书写汉字态度不够端正,随意性很强,基础不牢,教师应从初中的起始阶段狠抓基础。
默写古诗失分较严重,很多同学出现了张冠李戴、错句漏句的现象。在整首默写的时候,不仅要背诵古诗文,更要熟读理解,再次敲个警钟。
抓实写作训练
从考生的作文来看,结构、材料、立意新颖的作文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因此要注意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求新意识。平时也要多进行一些片段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要有几次像样的作文整体训练。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努力凸显个性风格和亮点,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三、活
关注命题热点
研究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试卷中的典型试题,对命题意图、考点设置以及参考答案的确定,进行条分缕析的解读;针对典型试题的中考原题,通过错题分析,帮助学生规避常见的答题误区;通过规范答题,让考生找准答题角度、确定答题思路,掌握恰当的表述方式。让考生对命题的套路能够了然于胸,做到“知己知彼”。省卷选文在精选传统、经典的名篇基础上,选取了有具有现代气息、贴近生活、科学与人文的时文,题目设计灵活、新颖,有局部变化和创新。题型相对固定,从题量上看,近三年安徽省卷全卷总题量均为19道题,比较固定,主要变化在于语文积累与阅读这两部分稍有调整。我们要按照我省语文中考的要求,并按照我省中考试卷的结构板块设置模块复习,所讲的内容既要涵盖必考内容,又不超出考纲的范围,聚焦我省“中考纲要”,更能贴近中考命题思路。
灵活掌握难点
选择与安徽省的中考试卷相吻合的阅读题进行模拟,注意(1)考查内容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显个性化解读。(2)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3)针对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要全面复习,重点掌握。散文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知难而上,针对学生的难点,加强这一块的有效训练。只有做到高瞻远瞩,才能下笔有神、有效。安徽中考议论文和说明文考查呈现隔年考查的规律,今年尤其要关注地震、核电、防辐射等说明文材料的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对安徽省中考试题仔细研究,通过练习,巩固考生对考纲、考点以及对中考试题的理解与认识,将之融会贯通到实实在在的答题技巧与能力中,切实提高语文成绩。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以上分析只是一孔之见,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和思考,唤醒更多的教育智慧。
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