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分数与分数相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分数与分数相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7 07: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备课第(19)课时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名称 分数与分数相乘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作图表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前置作业、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周亚亚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部分 自主备课部分
一、交流前置作业 核对“知识准备”中口算题的答案。
学生申报汇报得数。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4
1、出示前置作业中的“自主探究”。
(1)、涂色部分表示一张纸的,斜线部分占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斜线部分占的后,追问:斜线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请你先涂色表示下面这张纸的,你能再画斜线表示出的吗?
申报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斜线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的是,的是。
2、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的呢?
学生看图尝试完成书上的填空。
谈话:这两个与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4、揭示课题。
5、观察两道算式,猜想:分数与分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及算式。
提问:你能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吗?
2、学生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两个算式的结果。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2)学生操作,自主申报展示。
(3)学生观察,结果和自己猜想的是否一样。
(4)小组中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4、比较归纳。
(1)学生观察例4、例5中每个算式和它们的计算结果。
(2)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3)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教学“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
(1)学生尝试解答,申报板演。
(2)交流,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2、“试一试”第2题。
(1)出示题目,明确要求:你能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2)思考:整数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分数?
(3)学生尝试完成填空,申报展示。
(4)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教师示范分数乘法计算的规范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申报板演。
交流:先说说算式的意义,再说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申报讲解。
预设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根据每小时耕地面积、耕地时间和耕地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列算式。
要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完成练习六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得数,再申报核对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与分数相乘,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分数相乘
×= ×=
×= ×=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