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检测(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检测(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6 21: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检测(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     ,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      甚至还要更加领先。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     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    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大相径庭 毫不逊色 难免 强迫
B.截然不同 平分秋色 不免 逼迫
C.截然不同 毫不逊色 难免 逼迫
D.大相径庭 平分秋色 不免 强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    。”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   。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     。?
5. 每个人的爱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同一种爱,爱的语言、爱的方式、爱的情态也不尽相同。请模拟下列身份不同的人,对“爱是什么”进行阐释。要求:叙述,要清晰简练;描写,要形象生动;议论,要深刻透彻;抒情,要情深意厚。(6分)
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救助,痛苦时的问候,无助时的依靠,成功时的提醒。
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观察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6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完成7~10题。(18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7.下列有关“父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
B.父爱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它不像母爱那样是无条件的。
C.父爱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D.父爱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B.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导,这种权威指导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判断力。
C.只发展母亲的良知和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都是不健全的,都影响人的成长,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
D.一个人先同母亲有紧密的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紧密的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母的良知。
9.从文章看,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6分)


10.《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谈谈你的看法。(6分 )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15分)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待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可拣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有删改)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段,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像我父亲一样的人。
C.“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D.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的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
12.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6分)


13.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6分)


三、作文(6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前文“反过来看”,后面应该跟“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排除B、C项;D项被动句式使用不当。
2.C【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毫不逊色:比得上,丝毫不差。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难免:不容易避免。不免:免不了。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逼迫: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
3.C【解析】“原先中国”语序不当,“出现下降”搭配不当,综合修改,C项最恰当。
4. 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 ③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
【解析】①所在的句子是说鲁迅是圣人,先说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接下来应该说鲁迅是现代的圣人;②应该填鲁迅成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原因,后面的“这个精神素质”对此空有提示作用;③应该接“摆脱”,着重于形成新的性格。
5. 妈妈说:爱是跌倒时的扶助,病痛时的守望,闲暇时的唠叨,离家时的祝福。
老师说:爱是懵懂时的启蒙,困惑时的导引,失败时的鼓励,顺利时的告诫。
同学说:爱是误会时的宽容,挫折时的帮助,失败时的理解,任性时的劝慰。
6.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7.C【解析】C项,对“父爱”的理解不正确,属于偷换概念。“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是父亲的任务,而不是“父爱”的内容。
8.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在文中表露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从全文看,C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项,“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是只发展“父亲的良知”的表现,而不是“只有母亲的良知”的表现。
9. 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10.一个好母亲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她应该克服惶恐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宽容、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自己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
11.A 【解析】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像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C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D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分析偏执,作者写“狭窄的小层、寒碜的卫生间、破旧的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
12. ①从人物形象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用度的节俭。②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了陪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
13. ①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②人物塑造:“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③结构安排:“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的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
14.【作文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构思时,要求名与意建立联系,如“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凌云楼”结合可以写追求品质的高尚;“明理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可以任意组合,写应该具有的美好品德。行文时注意从楼名到修身养性的转换,以自己的品德修养这一大中心为基础,下面写小的方面,如提高自己的修养,然后从小的方面写“博观约取”“励志笃行”“见贤思齐”等。
【例文】
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
走进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诗卷之气沁入心中。放眼望去,亭台,回廊,浮雕,园林,无不充满智慧。即使是那一个个小小的楼名,也都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身为学子,不论出身、相貌、才情,都应以德为首。无德之人,难成大器。我国自古重品德。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把道德作为重要标准。因为品行之重,不但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魏征为国荐贤,敢言直谏;岳飞精忠报国,不畏奸邪,传为千古佳话。而李斯妒杀韩非,玷污一世英名;秦桧结纳私党,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思及今人,自当心忧天下,胸存懿德,践行“仁义礼智信”,提高自身修养。待师以敬,待友以诚,孝亲尊长,三省吾身,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间。
看到“行知楼”,不禁让我想起了《礼记》中的“格物致知”。学习,不应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应从实践中探求真知。远古时期,人们认知能力低下,更没有如今这般丰富的知识资源。我们的祖先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资料,修先人之古籍,终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而那些文学巨擘也不是蜗居在小小斗室里完成鸿篇巨制的。只有体味生活,才会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现代作家余秋雨,辞去北京工作,抛下政治、社会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战场,去甘肃观莫高窟,渡赵州桥,游历三峡,只一身破衣,足迹遍及文化古迹,历尽艰辛,终于酿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阅万卷书,行千里路,才能获取真知,成就大业。
然而,懂得了“厚德”与“知行合一”还不够,还需辅以坚定的志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忍。大雪封山,而宋濂仍然“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为求得老师的指点。看到老师不高兴,他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等到老师脸色好些,便屈身恭敬讨教,终于登堂入室,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受到万人敬仰。纵观历史,有多少人像宋濂那样,不慕锦衣华服,一心向学,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功成名就。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们生来恰似璞玉,只有不断地磨砺、修正,才能变得圆润、华美。正像古诗所云:“玉藏璞内少人知,识者难逢叹数奇。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献丹墀。”凡欲成为国之栋梁者,务必谨记: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