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乐业(lè)
行业(háng)
羡慕(mù)
容赦(hè)
B.
征引(zhèng)
禅师(chán)
妄想(wàng)
蜩翼(yì)
C.
骈进(pián)
亵渎(xiè
dú)
佛门(fó)
掠夺(lüè)
D.
承蜩(tiáo)
旁骛(wù)
佝偻(gǒu
lóu)
强聒(guō)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训
精微
言行相顾
礼至易明
B.解剖
调和
敬业乐群
段章取义
C.烦恼
浪荡
言不及义
全副精力
D.杜绝
秘决
淘神费力
乐以忘忧
3.下列句中横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
②并
③即使
④却
B.①故
②因而
③即使
④才
C.①但
②所以
③无论
④却
D.①故
②所以
③无论
④才
4.说说下面名言的大意
(1)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B.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C.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D.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提升训练
1.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②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③这叫作职业的神圣。
④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⑤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⑥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⑦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地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A.⑤②⑦①③⑥④
B.⑥⑤①②④⑦③
C.⑥②①⑦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⑦④②
2.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1)开篇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引用孔子的话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校试题
1.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儒家精神无非是“忠”“恕”二宇。“忠”是恰如其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_______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就像犹太人说的“没有换位思考,不能_______地下结论”。儒家对人的最高评判标准是成仁,而做到“忠”与“恕”才是成仁的_______
A.无懈可击
果断
不二法门
B.止于至善
果断
必由之路
C.止于至善
武断
不二法门
D.无懈可击
武断
必由之路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内容脱颖而出境界
B.融会贯通内涵更胜一筹情境
C.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
D.出神入化内容遥遥领先情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我爱这土地》诗中的“鸟”象征诗人,一个拼尽全力用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B.余光中《乡愁》一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思念。
C.《敬业与乐业》文中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列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进行证明,这就使用了道理论证
D.复句中,“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没有什么失职,因此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B.旅游旺季将要到来,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D.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中考回应
议论文阅读。
“熬”的境界
①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异
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__________________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賽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
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耽溺,处逆境不服输,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②段列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生活中要“熬”出境界来。
2.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积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有如神助的境界。
3.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训练
回想一下:课文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列举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例子加以说明;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又从职业的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展示一下: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能接触到的生活的小圈子,试着从“00后”的角度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C
A.赦shè。B.征zhēng。D.佝gōu
2.C
A.礼→理。B.段→断。D.决→诀。
3.C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分句间的内在关系选择关联词语。
4.【答案】(1)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2)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乐的人。(3)他(孔子)这个人勤奋努力而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解析】
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句意。(1)中“素”“位”,(2)中“知”“好”“乐”,(3)中“食”“忧”等关键字的理解应准确。
5.B
A.句中第一个句号应为逗号。C.句中第一个逗号应为问号,分号应为逗号。D.句中第一个逗号应为问号。
提升训练
1.B
句子排序题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的逻辑顺序排列。本题⑥⑤首先提出是什么“事”,然后①亮明观点,②④举例说明“事”的范畴,⑦举例说明“事”可敬,③总结。
2.【答案】(1)揭示题目由来,进而引出全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过渡段,引出下文,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3)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无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有业之必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1)在议论文中,开篇引用名言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二是作为道理论据出现,证明论点。答题格式一般是: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说服力。本课开篇引用名言主要起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2)本段第一、二句指出“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它,“敬业”和“乐业”就无从谈起。第三句引起下文。
(3)道理论证,亦称讲道理,就是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论点。答题格式一般是: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或引用……(名言、俗语、格言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更有权威性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名校试题
1.C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止于至善:处于完美的境界。根据句意,第一空应选“止于至善”。果断:有决断;不犹豫。武断:只凭主观做判断。根据句意,第二空应选“武断”。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必由之路:指前往某处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多用于比喻。根据句意,第三空选“不二法门”。故选C。
2.C
尽善尽美:非常完美,没有缺陷。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炉火纯青:
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出神入化:形容技巧极其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句中是形容技术掌握得好所以选择“炉火纯青”。用排除法,故选C。
3.C
举百丈禅师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
4.C
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因此”改为“但是”。
B.语序不当,“推广”和“通过”顺序颠倒,应为“通过并推广了”。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改为“我们常常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中考回应
1.C
C项由第④段“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可以判断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所以“对比论证”说法错误2D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第③段所论述的观点,然后辨析四个选项是否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第③段抓住“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可以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心态和志向”,所补写的内容也应体现“心态和志向”。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强调“心态和志向”,D项说明的话题为读书,不能证明“心态和志向”,故错误。
3.【答案】
岁月经常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混日子。岁月也会磨砺人的意志,使人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熬人”即岁月让人在“熬”的过程中消磨了什么,“树人”即岁月让人在“熬”过之后收获了什么。把握文本中的关键句“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耽溺,处逆境不服输,才能熬’出名堂来”“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等等。提炼整合,得出答案。
素养训练
【答案】(示例1)“有业之必要”的理由:①可以谋生,在经济上独立;②使自己充实,不至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③使自己起居有规律,有利于身体健康;④事业上的小小成绩,会增强自信心,有精神上的满足感;⑤若有创造性的成果,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示例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十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因此而放弃。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对课文内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然后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感触作答。只要理由能足以证明“有业之必要”,事例能够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就可以。一定要根据你自己的视角和理解来回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