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语文园地五(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语文园地五(教案+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10: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 奇妙的想象
[教学目标]
1.阅读“包”部字族,认识8个生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识记同音字,区分形近字。
3.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有一点速度。
4.流利朗读文本,初步了解歇后语,对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
5.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扩大识字量。
难点:总结识字方法,初步了解歇后语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了解形声字。
(1)教师出示“饱、泡、跑、抱、袍、炮”的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2)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字义分别跟形旁“饭、水、足、手、衣、火”有关,音节都跟“包”有关。
2.认读生字、字谜。
(1)教师出示8张生字卡片,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读生字。
(2)同桌之间相互指读,检查字音拼读情况。
(3)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字谜,力求读通顺。
(4)讨论交流谜底:包。
3.总结识字方法。
(1)总结识字方法:独体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另外的字,它们不仅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2)像这样的字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皮:坡、波、披、被、玻、菠、婆)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插图,自由读生字。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组字,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字都有共同的偏旁)
2.这些相同偏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呢?(口字旁的字大都与嘴巴有关,提手旁的字大都与手有关,足字旁的字大都与脚有关)
3.你还能想出哪些与它们具有相同偏旁的字?
4.学生一起认读生字,分三组朗读,口头组词。
5.引导学生说说还学过哪些相同偏旁的字。(筒、笔、竿、篮等)
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青”“清”,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一个有三点水,一个没有;两个字共同部分是“青”。“青”表示一种颜色,“清”跟水有关。)
2.学生小组讨论“青”和“清”还可以组哪些词,并用所组词语造句。
3.说说“再”与“在”的区别,完成课本练习。(“在”表示地点,在哪里。“再”表示又一次,与“在”不同。)
4.出示选字组词练习:()家、正()、()学校、()次、()来。学生讨论怎样填写,并用填写的词语造句。
5.比一比,谁能最快最准确地从字典中查找到下列生字:溪、解、准、楼、伯。
6.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流程和方法:找出拼音大写字母;字母下面找音节;音节之后看相应的页码;记住页码往后找。
7.拓展:补充分辨“请、情”“巴、把”“做、作”等形近字、同音字,强化学生在语境中根据字义正确选择汉字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分组朗读课本上的生字。
2.给所学过的汉字总结偏旁,按偏旁归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拼读歇后语,观察4句话的特点。
2.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知大意,初步感受歇后语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
3.教师讲解:这样形式的句子叫作“歇后语”。“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底。通常在使用的时候只说前面一部分,后面一部分不言而喻。
4.师生开展对读歇后语比赛,师读前半部分,生读后半部分。
5.组内互背,指名背。
6.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歇后语。教师也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句歇后语,并让学生试着背诵歇后语。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范读故事,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故事,把认为有难度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向同学或者教师寻求帮助。
3.教师领读长句、难句,学生再次自由读故事。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故事。
5.你能说说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
6.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一起讨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否则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
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你想对狐狸说些什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5.狐狸骗走乌鸦嘴里的肉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小伙伴听听吧!
三、课堂小结
1.全班一起大声朗读歇后语,背诵歇后语。
2.把《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吧!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五
口:与嘴有关扌:与手有关
歇后语
《狐狸和乌鸦》
[教学反思]
本次的语文园地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和拓展,既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旧知,又能在相关拓展中提升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我的发现”教学中,我并没有止步于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这些偏旁的字还有哪些,巩固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归纳总结。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结合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在综合多样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