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案(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案(4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10: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一
1.知识目标:
(1)交流我们观察到的身边的环境问题,说出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看法和小建议。
(2)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写清推荐的理由。
(3)交流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描写自然景物的描写方法。
(4)学会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能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根据描写想象声音,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5)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6)学会在横格中写字,注意保持一样的间隔。
(7)积累背诵古诗《鹿柴》,阅读童话《笋芽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有礼貌说话、听话好习惯,培养学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②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中以动衬静的特色。
3.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一处自然景物。
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感受环境之美。
1.播放PPT,展示家乡优美环境的画面。看,天空湛蓝,空气清新,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树木郁郁葱葱,鲜花丛丛簇簇。
2.看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二、火眼金睛,发现环境污染。
1.要是我们的家乡的每一个地方都具有优美的环境该多好啊!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你发现有环境污染的现象吗?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有关家乡环境污染的资料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并谈谈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小组交流,介绍了解到的环境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
3.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交际引导:介绍的时候,态度要大方,声音要洪亮,不要说与话题无关的问题;听的时候,要虚心认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4.集体评议。评选大方响亮奖和认真倾听奖。
三、绘声绘色,讲述改善环境。
面对环境污染,家乡人们为了改善环境做了各种努力。说一说都有哪些?
四、立下誓言,争当环保卫士
1.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呢?交流发言。
2.记录环保建议。
如:(1)少用、不用一次性筷子、杯子。
(2)垃圾扔进垃圾箱,不乱丢垃圾。
(3)杜绝水的“滴、漏、跑、冒”现象。
(4)积极参加义务环保宣传。
……
3.积极发言,认真倾听。
4.小结:
为了保护家乡的环境,我们不仅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用我们的智慧解决家乡环境保护中的大难题,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明确目标。
1.师: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地方也会不同,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1)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示例。
1.打开课本12页,认真读一读。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1.要按一定顺序写;
2.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重点部分需要详写;
4.要把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欢之情写出来。
四、回顾课文。(确定本次习作的要求)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课文,哪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潮》的写作顺序。
五、写作提纲 。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
①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②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③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④展开合理想象。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 感受)
六、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①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②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和声音吗?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窃窃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
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4.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我家的小猫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课时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一、书写提示。
1.导语: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这次我们学习硬笔楷书的篇章布局,主要是行距和字距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培养提笔练字、坚持不懈的习惯。
2.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书法作品,总结横行书写的规律。
3.指导书写。(保持水平,横行所有的字中心在横格中心线上)
4.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书法作品,总结字距的特点。(字距相等)
5.学生书写,老师加强指导。
6.教师展示书写漂亮的生字,进行评价。
7.老师鼓励:认真对待每次写字,保持提笔练字的好习惯。
二、日积月累。
1.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古诗《鹿柴》。
2.出示课件古诗《鹿柴》,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3.老师简介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指名读、齐读。师简要解释题目“鹿柴”。
(2)教师范读,然后带读。
(3)学生自由读,再点名学生试读。
(4)自由朗读,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学生自由表达,指导朗读。
(5)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5.学生有感情朗读,比赛背。
6.小结:《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