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的写法。
2课时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请看默读要求: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按什么顺序写三件事的,这三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3)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2.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四、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
(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过渡:花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2层)
第一层:3-11;
第二层:12-15。
(2)交流父亲的话。(真会理解)
(3)指名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4)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_最可贵。
(5)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①这段话中提到了爱慕之心,什么是“爱慕之心”?(因喜欢、敬重而愿意接近)
②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③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④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6)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用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7)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过渡:我们接着再来交流父亲说的话。
(1)学生交流。
(2)出示父亲说的话。(12自然段),学生齐读。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3)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这只是写花生吗?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4)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5)理解“我”说的话。
①齐读。
②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好看)
③人要做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外表好看,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板书:做有用的人。
④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像花生这样的人,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人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吗?(老师、清洁工、修理工)
⑤所以说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买、翻、播、浇,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
议花生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特点:不好看
埋在地里 很有用学做社会有用人品味花生内在美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