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
(2)谓为信然 ( )
(3)先主器之 ( )
(4)先主遂诣亮 ( )
(5)孤不度德量力 ( )
(6)利尽南海 ( )
(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8)帝室之胄 ( )
答案:(1)常常 (2)这样 (3)器重,重视 (4)拜访
(5)衡量 (6)物资 (7)爱抚,爱惜 (8)后代
﹒
﹒
﹒
﹒
﹒
﹒
﹒
﹒
﹒
2.翻译下列句子。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2)这个人只能登门求见,不能降低他的身份把他招来。(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3)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4)果真能这样,那么(您)就可以成就霸业,兴复汉室了。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不度德量力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解析】选B。B项正确停顿应为: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争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诸葛亮认为刘备占有荆、益两州的有利条件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能表明刘备三顾茅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阅读全文,回答5~9题。
5.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您呢?
【解析】选C。C项的正确译文是: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6.诸葛亮从哪几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对策”部分内容的归纳,从文中诸葛亮对几股政治军事力量的分析中概括。
答案:从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①分析天下形势,认为应分清敌友,采取不同方针,联吴抗曹。②分析地理形势,认为应夺取在战略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荆州、益州。③分析人和形式,认为一方面“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另一方面刘备是“帝室之胄”“思贤如渴”。
7.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在诸葛亮的对策部分提炼相关信息作答。根据不同的对象找出相应的策略。
答案:(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2)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8.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孙权外交政策制定依据的理解。在文章中找出分析孙权在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优势的句子概括作答。
答案: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势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9.“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把选文与现实相结合,考查对治国策略的理解能力。要联系我国和世界的现状,可以从人才、内政、外交等方面解答。
答案(示例):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躬耕于野 ( )
(2)亮少有逸群之才 ( )
(3)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 )
(4)厚相结纳 ( )
答案:(1)亲自 (2)年轻时 (3)认为 (4)交
﹒
﹒
﹒
﹒
11.选文中哪几句是写隆中对策的?它的写法跟《隆中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课文写得详细具体,尤其是诸葛亮的对策,而本文写得简略概括。
12.从这段文字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怎样实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选文中找出写如何取得荆州和益州的句子,概括回答即可。
答案:是诸葛亮“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大破曹军,平定江南;后又西取益州。
13.你知道文中画线句子说的是诸葛亮的哪一个策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指联合孙权;“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指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的赤壁之战。
答案:联吴抗曹。
14.文中写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采取怎样的政策管理国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在外交和内政上、对曹战略上诸葛亮的做
法。根据“及备殂没”的提示,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在选文中
找出相关句子作答。
答案: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族,出师北
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