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
2.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
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
5.(2010·枣庄模拟)温庭筠在《望江南》中这样写思念的心理: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6.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运用典故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思乡与报国心理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将士们夜不能寐,思乡盼归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渲染古代西北边疆秋景悲凉奇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9·贺州中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为国杀敌的壮志。
8.李清照在《武陵春》中感慨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意独特的表现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词人一生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 频洲 2.长烟落日孤城闭 3.亲射虎看孙郎 4.何日遣冯唐 5.斜晖脉脉水悠悠
6.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7.会挽雕弓如满月 8.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9.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2009·新疆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0~11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孤城”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解析】选C。这句的意思是: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
(二)(2009·大庆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13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2.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答案: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句含意的理解及其作用的分析。从句子的翻译入手,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或主题来解释该句;从用典故能委婉地表现主题这方面来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受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
(三)(2009·眉山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可从“日”
“晚”“倦梳头”等方面入手,根据插图与这几个词是否相符作出判断并分析理由。
答案:示例一: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
示例二: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
示例三: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5.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表述题要求符合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一)(2009·江汉油田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6~17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6.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_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对主题的把握能力。根据“明月”“半夜”“蝉”“稻花”“蛙声”等词来判断时令;根据词中景物的特点推测人物的心情。
答案: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两个元素即可)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
17.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下句从“听取蛙声一片”的表层上来推测谁说“丰年”,也可以结合主题来判断是谁因丰收在望的喜悦而说“丰年”。
答案(示例):①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②词人(作者)与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儿们。
(二)(2009·遵义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8.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描述能力。联系写作背景,根据季节特点、作者心情等方面抓住景物特点来描述。
答案: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19.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抒情方式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词是通过对“雨疏”“风骤”“绿肥红瘦”等具体物象的描写来传达情感的,根据这些物象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
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