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 溶解度(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 溶解度(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7 10: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
新课导入
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一、溶解度
探索新知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提出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
猜想假设:
(2)溶剂的种类
(1)溶质的种类
(3)温度
进行实验:
1.探究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氯化钠固体溶解
氯化钠固体部分溶解
碘固体部分溶解
碘固体溶解
结论: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取一些硝酸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许水,震荡,观察其溶解情况。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
温度
溶质和溶剂
2.对上述试管进行加热,观察其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后,硝酸钾固体部分溶解。实验步骤2后,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____;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____。
溶剂(或水)
增大
减小
物质的溶解性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溶剂的种类有关,也受温度的影响。
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1
2
3
4
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里;
溶液为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描述溶解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例:蔗糖在20 ℃时的溶解度是203.9 g。
固体溶解度的意义
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203.9 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 g蔗糖。
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A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溶解度曲线
二、




认识溶解度曲线
下图是根据几种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溶解度曲线。
1.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是______;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是_____; 氢氧化钙在80 ℃时的溶解度是 _____。
36g
30g
0.10g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变化不大 ,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
3.从上述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发现哪些规律?
0
t /℃
40
80
120
160
200
g/100 g水
S
70
20
40
60
80
100
90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A
B
A和B对应的溶液状态是什么?
1.曲线上任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液中溶质有剩余;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溶液中溶质的量不足;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例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
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
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B
多识一点
降温结晶
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对于这样的物质,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
0
20
80
31.6
169
溶解度
/g
温度/℃
8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69 g硝酸钾
由80 ℃冷却到20 ℃
20 ℃时,100 g水中只能溶解31.6 g硝酸钾,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169 g-31.6 g=137.4 g
思考
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故而用蒸发结晶。
随堂演练
1. 20 ℃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___溶物质。
2.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A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A
4.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
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为t1℃,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当为t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t2℃时,A和C物质溶解度相等
BAC
A
课堂小结



固体
气体
定义
表示方法:列表法、溶解度曲线
影响因素:温度、溶剂的量
定义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