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课一练(基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课一练(基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7 22: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
1 物体的质量
一、质量
1.定义:物体______________叫质量,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____________(kg),常用单位:________(t)、________(g)、________(mg)。
3.换算关系:1
t=________kg;1
kg=____________
g;1
g=________
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天平的使用
5.构造:托盘天平由________、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
6.使用:
放平
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_上
置零
将游码放置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_____
调平
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
物体放在________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
读数
被测物体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_超过天平的量程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___
,不能用手__________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砝码要__________。
三、知识对比: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8.(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如玻璃杯这个物体是由玻璃这种物质组成的,铁棒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同种物质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木头,可以做成课桌,也可以做成椅子等不同的物体。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________,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比;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__。

、物质的密度
2.定义: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________
表示。
3.计算公式:ρ=
________。
4.单位:国际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5.换算关系:1
g/cm3=
________
kg/m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7.1.0×103
kg/m3表示1
m3的某物体的质量为1.0×103
kg。
三、知识对比: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的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一定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们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们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们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5.
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1课时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先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ρ=________求出密度,对照密度表判断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
2.计算物体的质量,m=________。
3.计算物体的体积,V=________。
第2课时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密度的基本方法
1.
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器材
天平、量筒、固体(石块)、水、细线
步骤
用天平称出固体(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于量筒中,记录水的体积V1;用细线拴住固体(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______________算出密度
2.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
原理
ρ=
器材
天平、量筒、固体(木块)、铁块、水、细线
步骤
用天平称出固体(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于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于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1;将铁块取出,用细线把固体(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浸没于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表达式ρ=算出密度
3.
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原理
ρ=
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盐水
步骤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于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用表达式ρ=算出密度
二、知识对比: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固体
测量方法
形状规则的固体
利用数学中的体积公式,用刻度尺测长度,算出其体积。如正方体V=a3,圆柱体V=πr2h,长方体V=abc
形状不规则且在水中下沉的固体(也适用于形状规则的固体)
可利用“排水法”间接测出体积
①先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②用细线拴好固体,慢慢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测出总体积为V2;③固体的体积V=V2-V1
漂浮的固体
“沉坠法”
测体积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重物),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读数V1;②再将待测物体和铁块(重物)拴在一起,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记下读数V2;③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
“针压法”
测体积
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
②用一根细长针刺入被测物体,将被测物体压入量筒里的水中,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读数V2;③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
较大固体
“排液法”
测体积
在溢水杯(或烧杯)中装满水,把固体浸没在水中,同时,用另一容器承接溢出的水,用量杯(或量筒)测出其体积V,即等于此固体的体积
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的固体
可用细砂代替水来进行测量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1.能够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叫________,具有磁性的物体叫________。
2.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常见的________:金属、人体、大地、潮湿的木材、盐水等。常见的________:塑料、陶瓷、干燥的木材等。
3.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5.5 点击新材料
1.纳米是______单位,大小为____________米,即1
nm=__________m。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材料的磁性,吸收电磁波等。
2.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________。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__________的属性。
3.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材料的电阻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几乎通行无阻,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____________。若用超导材料来输电,可大大节约能源和材料。
参考答案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1 物体的质量
一、1.所含物质的多少;
m 2.千克;吨;克;毫克
3.1
000;1
000;1
000
4.固有属性;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
二、5.横梁
6.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处;在分度盘的零刻度线处或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左;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7.不能;镊子;接触;轻拿轻放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1.定值;正;一般是不同的
二、2.比值;ρ 3.
4.kg/m3;克/厘米3 5.1
000 6.种类;状态;温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1课时
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1. 2.ρV 3.
第2课时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ρ=;ρ=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1.铁;钴;镍;磁性;磁体
2.导体;绝缘体;导体;绝缘体
3.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5.5 点击新材料
1.长度;十亿分之一;10-9
2.半导体;单向导电
3.接近于零;超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