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南省常德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湖南省常德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8 10: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常德二中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王名加帝,反映了(  )
A.王权的至高无上
B.王权的神化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统治的长治久安
2.(3分)如图为19世纪末近代法国某一画刊当中的石印画。原图小标题为“中国问题”,小字说明是“盟友们,一起拉啊。”这反映了(  )
A.清朝统治者日趋于保守落后
B.列强奉行“门户开放”政策
C.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处境
D.清朝官员与西方侵略者勾结
3.(3分)如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
年画名称
主题
《女子自强》
妇人携带两名幼子向教书先生请教年画上文字大意为: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
《庄稼稼樯难》
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妻打男挨》
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
A.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
B.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C.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
D.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4.(3分)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  )
A.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
B.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论
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
D.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5.(3分)清政府自19世纪中叶进行教育改革以来,甲午战败后中央虽设有官学大臣,但其一方面要主持京师大学堂,一方面又要管辖全国学堂,职权混淆。这反映了(  )
A.清政府教育改革徒有虚名
B.官学大臣未能发挥作用
C.社会性质决定了改革无效
D.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发展
6.(3分)辛亥革命前后,关于如何处理和对待国内各民族间的关系,当时有人撰文:“近日以来,中国所出之报,不下数种,大抵分两种:一主满汉蒙回藏平等,实行君主立宪……一主驱除满族,由汉人组织民国。”就中华民族认同这一角度而言(  )
A.第一种主张更有价值
B.第二种主张成为了现实
C.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
D.民族认同高于政治认同
7.(3分)“八一三事变”爆发的次日,蒋介石向全国发出号召:“现在既然和平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举国一致,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复兴我们的民族!”据此可知(  )
A.蒋介石欺骗民众掩盖不抵抗政策
B.蒋介石领导完成了复兴民族重任
C.国共两党正式合作结成统一战线
D.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巨大转变
8.(3分)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种参政方式表现了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B.充满了人类理性主义精神
C.实行较原始的直接民主
D.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9.(3分)普罗泰戈拉指出,社会事物对人有好处、有用时才是好的,才有存在的理由;对人没有好处或无用时则应抛弃。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希腊(  )
A.神灵崇拜已丧失
B.社会生活的倒退
C.人文意识的觉醒
D.个人主义已泛滥
10.(3分)如表为1885﹣1913年英美专利注册数比较表。据此推知(  )
年度
英国
美国
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
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85﹣1889
9371
21666
1609
1895﹣1899
13419
31680
2272
1905﹣1909
15423
33220
3556
1913
16599
33917
4212
A.英国无力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B.移民是美国科技发展的动力
C.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
D.美国经济实力全面超越英国
11.(3分)如图漫画反映的信息较准确的是(  )
A.俄罗斯在阻挠北约东扩
B.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
C.多极化中的“冷战”思维
D.东西对抗主导国际局势
12.(3分)如表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领先全国的举措。这些举措(  )
时间
深圳领先全国的举措
1980年
在竹园宾馆(中外合资)和友谊餐厅(中外合资)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
1983年
宝安联合授资公司成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开始发行股票
1984年
结束了计划经济下的票证制度
1987年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B.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逐步确立
C.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3.(3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作品,首演即好评如潮,但在“文革”时期,其被指为“大毒草”遭禁播,直到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双百”方针的成就及其曲折发展
B.政治运动决定了艺术的创作
C.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革开放促进了艺术的复兴
14.(3分)加尔文与路德都相信万事万物由上帝决定,但加尔文进一步阐述了预定论:上帝将人分为注定得救的“选民”和被罚下地狱的“弃民”;选民只是少数,但一个人如果仿效圣徒,经受住考验和诱惑,就可以感到自己属于选民。加尔文这一阐述(  )
A.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依据
B.实质上是“宿命论”的翻版
C.仍没有摆脱天主教旧思想束缚
D.激励了人们更加积极地生活
15.(3分)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以他名字命名的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普朗克的理论(  )
A.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B.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C.形成了新的工业革命浪潮
D.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理论大综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宗族,是同一姓氏世代相传的家族,宋代宗族发展受到社会冲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地主阶级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品官地主。宋代的门第观念,已经于淡薄,“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品官地主除享有规定的特权外,还逾越规定来乘机兼并土地。大部分品官地主在死后,其财产很少保持到三代以上。
﹣﹣据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范仲淹制定的义庄管理与分配规则:
◆族中每房计口给米,每口一升。男、女五岁以上始给米。
◆冬衣每口一匹,十岁以下、五岁以上各半匹。
◆每房备置申请米粮的薄子一本,每月底向族中掌管人员申请,不得预支。
◆诸房丧葬:尊长有丧,先支十贯,至葬事又支十五贯;次长五贯,葬事支十贯;卑幼十九岁以下丧葬共支七贯,十五岁以下支三贯,十岁以下支二贯,七岁以下及仆不支。
◆乡里、外姻亲戚,如有急难或遇饥年不能度日,经各房查核无误,可以给予义田米济助。
﹣﹣据《范文正公义庄规矩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族受到冲击的原因。
(2)概括指出范仲淹义庄所定规则体现出的理念,并说明其建立义庄的目的。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
表:单位:%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1368﹣1398(明太祖)
78
12
10
1398﹣1402(明惠帝)
31.8
50
18.2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450﹣1456(明代宗)
0
90
10
1457﹣17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过去造成义和团的原因,第一是道教。……第二原因,就是佛教。……第三原因,就是孔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戏,乃是造成义和团的第四种原因。……最近第五原因,乃是那仇视新学妄自尊大之守旧党。……他们眼里,以各国夷人不懂得中国圣贤的纲常礼教,都是禽兽,至于附和而且主张效法那禽兽的中国人,不更可杀吗?……到了庚子年,有了保存国粹三教合一的义和团出来,要杀尽禽兽,他这班理学名臣,自然十分痛快,以为是根本解决了。
……现在造成义和团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必须要叫义和团不再发生;要想义和团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团的种种原因完全泯灭不可。
﹣﹣陈独秀《克林德碑》(1918年)
材料二: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国人民以巨额负担。……
义和团的野蛮,义和团的顽旧与迷信,义和团时的恐怖空气,我都亲身经验过;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192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新的恰当的时间尺度,对比陈独秀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并进行评述。(要求:时间尺度明确,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初叶,法国政论家圣皮埃尔首次提出要在欧洲实现永恒的和平,除了建立一个欧洲“邦联政府”之外别无他途。19世纪,法国哲学家比舍主张应在基督教思想的指导下创建”欧洲联邦”;圣西门认为欧洲应该成为一个议会制的共同体,各国仍旧独立,但必须拼弃极端民族主义。
﹣﹣郭华格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人强调欧洲的共同根源:古希腊、罗马帝国和初期的基督教,他们还指出欧洲国家后来的历史上有许多相似点。考登霍夫一卡莱基创建了泛欧洲运动,参加者的人数可观。1930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成立欧洲联邦同盟,但由于相当多的政府犹豫不决,这个计划流产。
﹣﹣据[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三: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其任务是分配美国援款,欧洲人从此走上了合作之路。自1950年起,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取得飞跃发展,该组织于1960年成为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
﹣﹣据[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并根据你的理解重构这一主题的历史进程。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常德二中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答】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帝由神向人王的转化实质上说明王权开始神化,故B正确;
王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排除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C;
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帝的转化体现长治久安,排除D。
故选:B。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共同欺负中国,而不是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日期保守和落后。,
B.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来的,不符合材料的特点。
C.材料能够反映出中国受到列强们的共同欺负。结合19世纪末期的时代特征,我们可知这一时期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D.材料体现不出清朝官员和西方侵略者的勾结,反映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要求。
故选:C。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的主旨即可。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底层女性地位的上升,“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清代民间的年画中岀现与女子相关的生产生活画面,甚至有“悍妇”形象的描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岀清代前期底层女性地位有所上升。
C.题干所给材料中“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强调的是女性的自强,不能凸显女性都有了自主意识。
D.“女性维权意识”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故选:B。
4.【分析】本题考查郑观应的外交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并正确把握郑观应近代外交思想。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郑观应主张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体现了郑观应外交思想融入了近代国家观念,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民主政治的信息,故B项错误。
中体西用思想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涉及的是郑观应近代国家观念,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开启近代外交观念近代化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故选:A。
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的读题能力,由材料来看,清末一直缺乏完备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完善。
【解答】A.清政府教育改革有一定成效,并非徒有虚名,A项错误。
B.官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和管理全国学堂,B项错误。
C.同一社会性质下,改革有成功有失败,C项错误。
D.由材料来看,清末一直缺乏完备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完善,D项是正确答案。
故选:D。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征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一种观点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第二种观点主张驱除满族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主张各民族平等的观点更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
B.第二种观点不现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单单有汉族人不能组成中华民国。
C.材料看不出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
D.材料体现不出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哪一个地位更高。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八一三事变”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八一三事变极大地震动了南京国民政府,日本对上海的进攻已触及到南京统治集团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利益,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明显变,趋于强硬,故D项正确。
依据材料“现在既然和平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举国一致,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复兴我们的民族”可以看出蒋介石准备抗战,故A项错误。
蒋介石并没有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复兴民族的任务,故B项错误。
国共两党正式合作结成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故C项错误。
故选:D。
8.【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大会是一种直接民主。从材料中的“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可以看出,古代雅典实行的较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故C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解题的关键是“社会事物对人有好处、有用时才是好的,才有存在的理由;对人没有好处或无用时则应抛弃”。
【解答】由材料信息可知,普罗泰戈拉把人放在社会生活的重心,这说明古希腊人文意识已经觉醒,故C项符合题意;
人文意识的觉醒不能说明神灵崇拜已丧失,二者可以同时存在,排除A项;
人文意识的觉醒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排除B项;
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有可能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但不能说明个人主义已经泛滥,排除D项。
故选:C。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A.材料能反映出英国的科技注册数量落后于美国,但科技注册数量与领先世界科技前沿并不能完全匹配。
B.材料中外国居民占的数量不多,外国居民并不等于是移民。
C.科技专利的注册数体现出美国科技发展速度比较快,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动力,说明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D.材料看不出美国总体经济实力全面超越英国选项,错在全面二字。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这飞机是老旧了一点,但仍然好可怕”。
【解答】材料信息显示,北约等依然把俄罗斯看成是主要敌人,这说明再多极化趋势中还存在有“冷战”思维,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显示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主导,A项错误;
材料信息显示了北约东扩,但未显示北约东扩由美国主导,B项错误;
俄罗斯与北约东扩的矛盾不能看作是东西对抗,D项错误。
故选:C。
12.【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开放、企业合同制改革、股票的推行和证券公司的成立”,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材料中的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开放、企业合同制改革、股票的推行和证券公司的成立,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B选项排除;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选项排除;
D项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
故选:A。
13.【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作于1958年”“在‘文革’时期……遭禁播”“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于1958年”,体现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就;从材料中的《梁祝》“在‘文革’时期……遭禁播”“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又可以看出“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所以,A为正确答案。
B中的“决定了”说法太绝对,C、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
故选:A。
14.【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选民只是少数,但一个人如果仿效圣徒,经受住考验和诱惑,就可以感到自己属于选民”。
【解答】“选民只是少数,但一个人如果仿效圣徒,经受住考验和诱惑,就可以感到自己属于选民”表明加尔文的先定论激励了人们更加积极地生活,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说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这一理论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
A说的是生物进化论,C说的是电的发明和应用,D说的是牛顿经典力学,均不符合。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宗族发展及其改革。(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宋朝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时代特征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帮助族中贫弱,增强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强化道德教化等方面分析。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品官地主”,“身不重乡贯”,“品官地主除享有规定的特权外,还逾越规定来乘机兼并土地”,“财产很少保持到三代以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时代背景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分析宋代宗族受到冲击的原因。
(2)理念:根据材料二中“每月底向族中掌管人员申请,不得预支”,“尊长有丧,先支十贯,至葬事又支十五贯;次长五贯……”,“乡里、外姻亲戚,如有急难或遇饥年不能度日,经各房查核无误,可以给予义田米济助”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义庄规则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主要有家庭内部自治互助、凝聚宗族、长幼有序、扶贫济困、平等重义等。目的: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义庄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族中贫弱,增强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强化道德教化等。
故答案为:
(1)原因:科举制的发展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不抑兼并”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工商业的活跃和市镇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的“重土安迁”观念,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和民族交流的增加打击了旧的宗族关系。
(2)理念:自治互助、凝聚宗族、长幼有序、扶贫济困、平等重义等。
目的:帮助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增强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稳定社会秩序和强化道德教化等。
1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考查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化趋势。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明代时期从以宝钞为主要交易媒介,到后来以谷物为主要交易媒介,再到白银成为最主要的交易媒介,实际体现了中国白银货币化趋势。学生可以从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
趋势:白银成为主要的商品交易媒介。
解释:明朝时期伴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商品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传统的宝钞早已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而实物交易不能满足商品交易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货币进行变更。明朝时期伴随着东西方贸易开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所掠夺白银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中国白银增加,为中国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条件;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规定赋役一律征银,从政治上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保证。
18.【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主要考查不同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及其原因。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郭沫若对义和团运动认识的在不断发展。通过材料“造成义和拳的原因有五:道教,佛教,孔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戏,仇视新学妄自尊大之守旧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迷信的、盲目排外的、反人类文明的运动,给中国带来了耻辱。材料二信息“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外国侵略造成的,揭开民族革命的序幕。原因可依据材料信息“1918年10月”“1918年10月”,结合这两个时间段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史实分析得出原因。
故答案为:
态度:义和团运动是外国侵略造成的,揭开民族革命的序幕。
原因:列强侵华加剧,反帝斗争高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陈独秀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要求学生结合欧洲联合的背景和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材料中的主题思想是欧洲的联合。三则材料分别是从思想角度,经济角度以及现实的政治环境角度来进行说明欧洲联合的背景。时间分别是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前半期以及二战以后。
故答案为:
主题:欧洲的联合。
历史过程:18世纪19世纪,开始出现倡导欧洲联合形成欧洲联邦的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出现了倡导欧洲联合的政治设想,但是破产了。二战以后,欧洲由于受到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走向联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