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是由王莘于1950年9月作词作曲,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
二、学情分析:
由于歌曲流行的年代与现在相隔较远,初一学生表达情感没有一定的深度,很难把握歌曲表现的场景和弱起小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淡薄等。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通过教唱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能够感受歌曲演唱的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弱起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行进速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二)、歌曲学唱1、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演唱情绪。
2、学生听录音学唱《歌唱祖国》,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3、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一字一音的旋律及弱起小节,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4、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5、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行进和抒情来表现,可以适当跟唱体会歌曲风格和意境,学生仔细聆听,引发思考。
(三)、扩展学习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五、相互评价
将学生分成四组,比一比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六、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歌曲《歌唱祖国》是一首充满激情,具有鲜明时代感的齐唱歌曲,歌词与旋律紧密结合,铿锵有力,突出了坚定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