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剪羊毛》。
② 准备演唱二声部。
③通过学习歌曲,准确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复习休止符,区别节奏的不同感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澳大利亚人民生活劳动状态和风土人情,通过学唱歌曲,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感受劳动的快乐。
②能够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积极的感受、比较分析音乐作品,大胆的表现歌曲,形成积极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情绪,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极其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引入澳大利亚牧场。
2.播放课件(澳大利亚地图)
3.引导学生说出:澳大利亚农业特点以及马背上的国家一称;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4引导学生从地图→农业特点→剪羊毛→羊毛像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知的地理知识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歌曲描写的情景当中,更易融入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了解有关澳大利亚知识,进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二、低声部学习
模唱电子琴的音高,听唱旋律(第二声部)。
引导学生用la哼唱歌曲第二声部。
教师随伴奏范唱第二声部。
鼓励学生填词演唱注意附点音符、四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设计意图:
由于《剪羊毛》的高声部旋律朗朗上口,所以先进行歌曲二声部的学习,通过电子琴的运用,辅助进行歌曲二声部的学习,树立良好的音高概念,教学活动水到渠成。
师生合作,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相互穿插照应,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愉悦性的美感。
新歌教学
这段旋律出自于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欣赏歌曲。
播放课件并提出相应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和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随录音范唱,轻声地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
紧扣《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反复而充分的聆听歌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音乐形象,同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复习付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感受附点八分音符于休止符的运用。
试着唱一唱歌词,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从节奏入手再过渡到歌词、音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也为学习歌曲做了良好的铺垫。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聆听中学唱歌词,便于学生养成在聆听中学唱歌曲的习惯,以便更准确地找准难点,更快地学会歌曲。学会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音乐美感,丰富情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声部的巩固练习:
师生合作感受二声部合唱,随录音伴奏生演唱高声部,师演唱低声部。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美、合唱的和谐,激发学生唱好二声部合唱歌曲的兴趣。
二声部巩固练习。
分组合作,尝试二声部合唱。
随录音翻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通过高、低声部的配合,使学生了解两声部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感受合唱的魅力。
拓展延伸:
欣赏合唱团演唱的《剪羊毛》,激发灵感,创编二声部。
设计意图:
拖延和延伸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体验合唱的美妙,激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能力。
试着运用象声词“咔嚓咔嚓”创编二声部。
运用象声词为歌曲伴唱,进一步感受合唱的魅力。
设计意图:
充分体现“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教学理念,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为学生营造创造思维的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质,通过象声词的运用,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与他人交流,密切合作,使音乐潜能得以充分的挖掘。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一步是全课的画龙点睛之笔,通过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加热爱合唱、热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