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检测卷(基础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检测卷(基础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21: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检测卷(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元杂剧通常每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B.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有悲剧、喜剧、正剧之分,也有独幕剧、多幕剧之分。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丹麦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D.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生于天津,现代剧作家,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 ①  。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化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 ②  。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 ③     。
6.多数中国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也有作家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请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作为例子,仿照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各写一个句子。(4分)
例句: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7.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有效信息,给“元杂剧”下定义。不超过60字。(6分)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受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汉族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二、戏剧阅读(32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窦娥冤》,完成8~11题。(16分)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8.对【端正好】一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叫声屈动地惊天”结构上呼应题目,内容上说明冤屈之大。
C.“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D.“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反映了窦娥的抗争精神。
9.对【滚绣球】一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运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愤恨的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不公正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点。
10.从节选的这段剧本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


11.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5小题。(16分)
威尼斯商人(节选)
夏 洛 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作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 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巴萨尼奥 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夏 洛 克 我的回答本来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巴萨尼奥 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 洛 克 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 洛 克 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 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 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 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 洛 克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公 爵 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夏 洛 克 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12.夏洛克说,同安东尼奥进行这一场诉讼“并没有好处。”实际上,夏洛克心里认为打这场官司是有好处的,他的真正意图是( )(3分)
A.可以借机报复,消灭对手。
B.可以获得遵守宪章的美名。
C.可以在威尼斯树立自己的威信。
D.可以满足他剜肉的心愿。
13.夏洛克同巴萨尼奥对话时为什么两次使用反问句?最符合他当时心态的是( )(3分)
A.不愿正面回答问题
B.不敢正面回答问题
C.不屑正面回答问题
D.不甘正面回答问题
14.怎样理解文中加点词语“毒蛇”的含义?这句话反映了夏洛克怎样的心理?(4分)


15.当公爵要求夏洛克有“慈悲之心”时,夏洛克是如何回答公爵的?这个回答反映了夏洛克怎样的思想?(6分)


三、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基础卷)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从第一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排除AB,根据语言表达的简洁,可以排除C。
2.C【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意义的理解能力。第一空;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寿终正寝”。第二空;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名垂青史”。第三空;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博采众长”。第四空;照猫画虎:意思是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根据语境第四空应选“照猫画虎”。
3.B【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AD。B、C的区别在于B多加了“这样”。C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而B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B的表述最准确。
4.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人。
5. ①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 ②民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③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6.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
曹禺不肯大团圆,描写了周、鲁两家的悲剧,痛斥了封建资本家的罪恶;
莎士比亚不肯大团圆,让哈姆莱特在比剑时惨死,揭示了宫廷的荒淫。
7.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广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文艺形式。
8.C【解析】C项,“暗示”不当,此时已在法场;“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理解不正确,此句体现不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9.C【解析】A项,“日月”“鬼神”“天地”只是古今意义相同,但不是古白话。B项,“盗跖”“颜渊”不是象征,而是借代。D项,这里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
10.这段文字表现了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
11.(1)这正体现了窦娥难以舍别婆婆的感情,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2)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3)可以增强悲剧气氛;(4)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的黑暗及无公道。
12.A【解析】围绕“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仇恨”来分析夏洛克这样做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从夏洛克的语言可以看出对安东尼奥的仇恨,比如:根据“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等信息,可以得出夏洛克的真正意图是可以借机报复,消灭对手。
13.A【解析】围绕“安东尼奥欠夏洛克钱,夏洛克目的并不在于钱,而是想趁机报复安东尼奥”这一角度来分析夏洛克此时的心态。很容易得出夏洛克同巴萨尼奥对话时两次使用反问句是因为夏洛克不愿正面回答问题。
14.夏洛克用“毒蛇”比喻安东尼奥。表达了他对安东尼奥的极度仇恨和实施报复的决心。
15.夏洛克用“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作类比,说明自己“拿这一磅肉”的合理性。表达了他对自己处于被歧视地位的强烈不满和仇恨之情。
16.【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是莎翁的一句名言理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现在引申为在面临问题,两难情况下的犹豫彷徨状态!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参考例文】
生存与毁灭
生存与毁灭,哈姆雷特这段话引发了无尽的思考。
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熟悉是因为它的平常—平凡而正常;陌生是因为它现实的残酷,真实的凝重。
自从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后,让我深刻感受到现实残酷的命运。同样的封建社会,用样的遭遇,同样的命运,为什么它们的结果相差甚远呢?为什么它们有一个人生存下去,而另一个人却自行毁灭呢?为什么它们对生活的态度不同呢?
在从沙皇的封建统治社会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步步地走来,经历多少个风雨,通过多少场战争,才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慢慢的生存下来。但是如果没有人来建设社会,那我们人类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呢?是生存还是毁灭?
其实,答案很简单。或生存或毁灭,只在自己的一念。
一位是二十年代的底层劳动市民,一位是三十年代的低层阶级市民;一个人坚持,一个人幻想;一个人付出,一个人颓废。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他们的命运不同,草率的选择是人生最大的失败。他们就是保尔和祥子,同样的社会,描绘着不同的人生。你说,我们现在的人应该怎么做,像保尔那样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还是要象祥子那样苟且偷生。堕落?
对于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还有无奈,但也感到钦佩。我佩服他以前的坚强,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幻想的他,可是他最终没有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会是因为社会的黑暗或是个人因素,使他变得堕落。
对于保尔他是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战斗走向自觉战斗,在战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想要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奇迹。从而便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正气凛然。气宇轩昂的精神正是他的代表——勇气是生命的光辉。
这两个事例也正体现了我们现代化社会的根源,也说明了我们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而另一种则是只知幻想而不知用行动来承担。虚伪的人。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很有限,想落后,想退缩,不想承担一切。无所事事,很简单,可是让我们努力是否觉得很痛苦。很无聊,不管干甚么事都不想去做,只想休息只想安闲的呆在那。如果我们在当时的社会中,而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还会活下去吗?问问自己,我们还有甚么理由活下去,这样的懒惰,就是在社会上浪费资源,知道吗?——生,不能成为丧失尊严的理由,死,不是生命的句号。
生是一种责任,而颓废并不是解脱,想继续生存下去,还是想让别人看不起,就在于自己的决定和自己坚定的信念,去选择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
或生存或毁灭,只在自己的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