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1.1.2蒸馏与萃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1.1.2蒸馏与萃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15:2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1.1.2
课题
蒸馏与萃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馏的原理会组装蒸馏的装置。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知道什么是萃取和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学会从萃取分液操作中从碘水中提取碘。
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反思,提高自主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讨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馏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
难点: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和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实验探究法
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过滤的方法得到了比较纯的盐水,那么大家想想怎么把盐水变成淡水呢?
同学们再想,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为什么有水珠呢,没错,是水蒸汽凝结的,为什么水蒸气会凝结成水珠呢?
是因为汤沸腾后,水蒸气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结成水珠附于锅盖上,那么这一过程在我们化学中如何称呼呢?
那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呢?
它适用于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呢?留一个疑问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和蒸发还有其他很多的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种新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首先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
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因为自来水经过消毒加工处理,使水中含有了氯离子,我们怎么样检验氯离子?
没错,我们可以用硝酸银溶液。
那么老师向一小试管自来水中加入一些硝酸银溶液,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
那么就说明产生了氯化银,证明自来水中是有氯离子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出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用上节课中的化学方法加试剂除去?
没错,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实验的目的,要想得到纯净水可以使用加热将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我们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我们来看大屏幕,这是蒸馏的实验装置,首先来看一下这些仪器,我们从左到右来看,分别是:铁架台,蒸馏烧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
冷凝管
牛角管,锥形瓶
橡胶管。那么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第七页找出蒸馏法的适用范围以及该法除去的杂制是什么?
那么蒸馏的原理就是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非沸点的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那么蒸馏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会你们做实验也要多加注意。
首先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不少于三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加热蒸馏烧瓶要使用石棉网,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际验中也要注意了,烧杯烧瓶锥形瓶蒸馏烧瓶等底面积较大的玻璃仪器,加热时都需要石棉网,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而发生炸裂。
其中还要加入沸石,为什么?
很好,温度计下端水银球应置于烧瓶的支管口处,为什么?因为支管口处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的某组分的温度。
冷凝管中的水要下进上出,为什么?
因为进水口处的水温较低而被蒸气加热过后的水,温度较高;较热的水因密度降低会自动往上流,有助于冷却水的循环。
在实验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断冷水,这是为什么呢?
没错,那么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吧。
看完同学们已经做完实验了,也收集了一些蒸馏水,那么请同学们检验一下蒸馏水中是否还含有氯离子了。
那么恭喜大家,同学们的实验成功了,都得到了纯净的蒸馏水。
那同学们想一想,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进行的,那么如果两种物质的沸点很相近,组成的混合物还能用蒸馏分离吗?
没错,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最好是相差30℃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占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洗去,这就是运用了萃取的原理,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分离的方法,就是分液和萃取,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它分为梨形、球形和筒形,我们今天用梨形分液漏斗,看他的组成,上口玻璃塞,斗身,活塞。
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要进行检漏,检漏的标准操作为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那么萃取的定义是这样的,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他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一下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褐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但是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到底是哪些条件呢,请看大屏幕: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液中的大
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萃取剂与溶质不相溶
我们根据这些条件选择了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进行振荡,大家注意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转过来用力震荡,注意放气,为什么要放气呢?
因为在剧烈的震荡下,会有气体产生,如果不放气,内部气压过大,会把玻璃塞强行顶开,所以要震荡几下,放几次气,震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请同学们开始吧。
静置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上层是什么?
下层是什么?
那么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那么大家来一起总结一下,萃取的步骤:
很好,那么大家
想想萃取之后的溶液怎么分离呢?
请这位同学说一下
有同学有其他的想法吗?
大家说那一位同学的方法好
没错,如果全从下口放出,下层放不干净的话就会污染上层溶液,所以第二种方法好。
这就是我们的分液
概念是: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原则就是:上口倒,下口放,
学完了本节课没,我找同学说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题来巩固一下。
作业是课后题,下节课上课讲,下课。
水蒸气凝结的
蒸馏

不是
用银离子
有白色沉淀
不能
适用于各组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者不挥发的杂质。
少于三分之一易蒸干导致烧瓶炸裂,不大于三分之二液体易喷入冷凝管从而达不到提纯的效果
防暴沸
能准确的控制温度
不知道
先加热的话,烧瓶里的物质会被加热,从而导致挥发,就不能得到需要的物质了。
没有了
不能
不知道
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了两层,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检漏
装液
振荡
静置
打开活塞让他们逐一放出,先放下层,换烧杯放水。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第二个
总结内容
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之一,蒸馏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蒸馏。
引出本节课课题
通过蒸馏自来水这个载体介绍蒸馏的相关知识。
介绍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试验中减少意外的发生。
通过实验真实地体会到蒸馏的用处出
说出萃取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分液和萃取的相关知识。
介绍仪器
加深印象
重点说一下检漏的方法。
给出萃取的定义,通过萃取碘水中的碘来讲解萃取的注意事项、步骤等。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通过习题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