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一部分:初中高中在课标和教学要求上的不同
初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
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情感意识等。 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情感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教材编写 重感性描述。纯粹的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内容,按通史编写。 增加了大量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历史现象的史料及其评价。重理性分析,实行模块式教学,注重中外历史结合。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初步的认知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如听讲能力、记笔记能力、识图填图能力、阅读复述能力、记忆知识能力等。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
第二部分: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浓厚兴趣——缺乏系统理性的认识
想学好历史——不能投入太多精力
喜欢表现——缺乏耐心不落实
喜欢动口动手——不愿意理性分析
喜欢个人展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一)初中历史教学优势和发展趋势
(2009·成都)33.(13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材料二:胡锦涛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这次变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哪些措施?对日本国家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何重大决定?(4分)
(3)依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3分)
参考答案(1)日本明治维新(2分)主要方面: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文化教育上,设立新式学校,实行义务教育。(3分)作用: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1分)(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3)意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2分),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分)
第二部分: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一)初中历史教学优势和发展趋势
(二)我们对初中学生历史教学认
知程度的几个误区
(二)我们对初中学生历史教学认知程度的几个误区
1、认为初中生已经学习完了通史相关史实,可以很容易的掌握模块式教学。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
2、认为初中生已经非常清楚掌握了通史的线索,高中新课只需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很好接受!这种想法也是大错特错的!
3、认为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必须的历史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不正确的。
第三部分:高中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1、知识量大。
2、能力要求高。
3、理论性强。
4、综合性增强。
第四部分: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看法
第一,高一历史教学个人非常偏激的认为中心思想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相当有趣的,但是遗憾的是无数的中学历史老师把它教得枯燥了。
第四部分: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看法
第一,高一历史教学个人非常偏激的认为中心思想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对于高中大量新增内容,遇到有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照顾高一学生实际,也增加适当的感性知识,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风趣的老师是
举例:清入关十帝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很受学生欢迎的
1、我们应该是一个历史的讲述者,而不是一个历史课本的点读机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地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观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戊戌变法》导入
《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屠杀
举例:学生表演兵马俑
2、学生参与课堂其实非常简单
举例:学生自主教学《三国鼎立》
举例:学生自主教学《三国鼎立》
学生教学 现场评语
这是三个同学合作完成的教学,他们分工明确,有主讲人,有专写板书的,还有一个专门朗诵诗歌营造气氛的,体现了教学目的中的合作学习。诗歌的引入方式也很新颖,一下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三人配合还不够默契,为什么用火攻没有铺垫,但是借东风的设计相当引人入胜,并且给同学们留下了悬念。
[赤壁之战]
引入:《念奴娇. 赤壁怀古》
流程:
战前,曹操一代奸雄——百万水师南下——诸葛联孙——用火攻——黄盖诈降——借东风——电影《赤壁》——以少胜多——曹操为什么会胜利?——一胜一败的原因——何来东风
现场照片
个案2: [初2011级10班] 黄钥嶙、王凯、钟再洋
论文《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水到渠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水到渠成
举例
被逮捕的义和团战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水到渠成
他们和我们一样大,
本应有烂漫的青春年华,
却拿起大刀与敌人厮杀!
他们和我们一样大,
本应为理想展翅高飞
却被侵略者无情屠杀!
他们和我们一样大
本应有同样无忧的生活,
却要谱写一曲刀枪不入的神话
他们和我们一样大,
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
却要背负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他们和我们一样大,
站在他们面前,我有许多心里话,
我想说。。。。。。
大清朝
大清朝
大大不清!
梦及第
梦登科
南柯梦醒!
醒时死
死时醒
苦笑几声!
——川剧《巴山秀才》
第四部分: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看法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增加适当的感性知识
第三,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走,走,走,跟我到教堂去看死娃娃!
洋人拿些玻璃罐罐儿
两三月的胎儿泡在里面
还泡起腰子、肚子和脑花儿
泡出陈色晒成肉干儿
擂成面面儿,捏成片片儿,还要搓成圆圆儿
说这是洋药赛过灵丹儿
教民们吃了就成神仙儿
平常人吃了要发疯癫儿
那个洋鬼子做事没得心肝儿
阎王爷咋不拉他上刀山儿
——川剧《死水微澜》
川剧《死水微澜》“烧教堂”选段
川剧《死水微澜》“烧教堂”选段
一个教民的自白
这个世道硬是王大娘的皮蛋喃——说变就变
八个国家的洋人结成伙
来打那义和拳
西太后与皇帝躲出北京去逃难
洋人洋教又可以无法无天
想从前,我受屈辱,牙根咬断
报深仇、雪大耻、去找那洋靠山。
——川剧《死水微澜》选段
第四部分: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看法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增加适当的感性知识
第三,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第四,利用高中教材专题史、中外史结合这一特点,在讲述高一历史时,顺便提及同时代的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最好争取在第一本书过完后能基本上给学生构架出一个历史的大概框架!这样对于学生后面几本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部分: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看法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增加适当的感性知识
第三,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第四,温故而知新
第,也不避而不讲。
第五,对于初中已出现过的历史知识,在高中教学中既不简单重复,也不避而不讲。
模块 专题 初中相关内容
必
修
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受封者的义务、简要的作用);
提到秦的统一(原因的思考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修驰道和灵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
三省六部制(三省职责、关系、作用);完善科举制
明太祖朱元璋特务统治的故事;提及军机处、文字狱、八股取士
近代中国
维权斗争 英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销烟;《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
关天培;黄海大战与邓世昌殉国
日本侵略:九一八事变(背景、经过),七七事变(经过、影响),南京大屠杀及人数,731部队,三光政策;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比较详细的经过),台儿庄战役,游击战术的相关图片;日本投降,台湾回归及抗战胜利的主要意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创建同盟会、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结果,主要作用。
五四运动(导火线、地点、主力、初步胜利表现、意义);中共成立(背景或条件、一大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成立意义);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目的、叶挺独立团);四一二政变和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时间、地点、意义),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图;新政协会议(突出广泛性和内容);阅读卡:遵义会议,诗《长征》,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祖国统一 国歌、国旗、国徽诞生经过,开国大典。宪法、民族区域自治
公民及公民的权利与尊严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中葡谈判,香港回归及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外交原则及其含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6国建交。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简要提及中美关系改善中的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专题探究:资料小球转动大球、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上海举办APEC 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古希腊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
古罗马的简要发展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要原因和经过;《权利法案》内容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简要交代了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起共和政体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共产党宣言》的奋斗目标和发表意义
未涉及
十月革命:简要原因(一战造成困难),推翻沙皇统治并提出下一步任务,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革命性质,《土地法令》和工业方面的措施;阅读卡:苏联成立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趋势 雅尔塔协定,美国力量膨胀,北约和华约建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开始(杜鲁门宣称),美苏争霸。(“冷战“专题探究:提供了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
模块 专题 初中内容
必
修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特点 没有涉及
唐代:丝织技巧,青瓷、白瓷和唐三彩;宋代:棉花种植,棉布和黄道婆;丝绸之路
唐都长安繁华,民族间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开放的社会生活;市的发展:宋代坊市分开,交子,唐宋城市的世俗生活。
没有涉及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及一五计划;曲折发展:原因介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大跃进后果;文革的原因、主要经过和结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新式交通工具出现:轮船、火车、有轨电车 ;通讯工具出现:电报、电话、邮政事业;文化生活变化:看电影、读报纸等;社会习俗变化:男子剪辫,妇女放足和不缠足;观念变化: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以及妇女地位的逐渐提高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新航路开辟:交代了比较完整的原因和过程
、较详细完整的作用
殖民扩张和贩卖黑奴
叙述了工业革命的原因(市场、资本、前提),主要发明特别强调了蒸汽动力,意义(蒸汽时代的到来和工厂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指导,主要发明,影响(电气时代、新兴工业部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革新使地球成了“地球村”,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不得力政策)、特点、内容中提及了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原因思考及这种做法的作用
没有涉及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简要介绍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元诞生及影响(专题探究:提供了用一个声音说话等材料)
未涉及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专题研究:中国加入世贸组合的利弊辩)
模块 专题 初中内容
必
修
三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孔子的主要思想(仁、德、教育);老子和庄子的无为主张;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主张;韩非子的思想(法制、酷刑、中央集权)及其思想受重视的思考题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
未涉及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宋元火器并用于战争;印刷术从唐代、宋代到元代的发展(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术刀转轮排字);指南针从战国到宋代的发展
甲骨文、以杜甫和李白为代表的唐诗;黄羲之、顾炎武未涉及;颜真卿、阎立本的作品及特点;宋代“文人的世界”(原因、词、文人画特点、题材:梅兰竹菊);元曲(川教版为设计)。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详细叙述了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行动、提及洋务运动;康有为“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和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代表,“打倒孔家店”口号,新文学的代表胡适主张和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
只有一句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基本未涉及
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邓稼先事迹(身在大漠,魂系中华)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 未涉及
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人文精神,近代科学诞生,莎士比亚和达芬奇的代表作,意义;宗教改革未涉及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内容,主要代表伏尔泰和卢梭及其观点
近现代科技的辉煌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火车机车、发电机、电灯、汽车、飞机
贝尔发明电话
基本未涉及
必修一专题一课标内容要求: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初中学过的知识:
秦兼并六国的史实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没有学过的知识: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本课的知识目标可以叙写为:
了解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建立的过程,说出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的主要职能及其特点,认识到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第四部分: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看法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增加适当的感性知识
第三,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第四,温故而知新
第,也不避而不讲。
第五,对于初中已出现过的历史知识,在高中教学中既不简单重复,也不避而不讲。
第六,加强历史知识的科学性、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
“近代中国与西方比较”
时期 比较 西方 中国
第一次
工业革命18C.60T.
—
19C.40T. 政治 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开始确立 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自然经济统治→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
外交 开始殖民扩张:市场、原料,发动殖民战争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屈辱求和:被迫外交
思想 自由资本主义思想 闭关锁国→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第二次
工业革命19C.70T.
—
19C.末 政治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经济 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为辅 自然经济统治→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短暂春天
外交 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卖国求荣,粉碎瓜分计划
思想 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总体上把握
细微处深入
关键点联系
重要处生动
历史是枯燥的,他经历了千年,一变不变。但历史是相当有趣的,经过无数历史老师“花样百出”的授课,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心中。
欢迎光临我和我学生的世界
http:///yedeyuan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