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寓言四则 课件(4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寓言四则 课件(4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11:26:16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文学常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2
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2.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3.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4.杞人忧天《列子》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角色扮演(说明处理理由)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忒弥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瑞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是第二代神王神后克洛诺斯和瑞亚的女儿,宙斯唯一的合法妻子,同时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众神中地位及权力最高的女神,也掌管婚姻和生育,捍卫家庭。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那分别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一人读赫尔墨斯,一人读雕像者,其他同学读旁白。
注意:三次问话的语气、情感的不同。
点明寓意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爱慕虚荣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探究寓意
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
1.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
2.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3.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
4.不被人重视的人不一定没有价值。
5.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会更好地了解自己。
6.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
7.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快速阅读,蚊子是这篇寓言的主人公,勾画描写蚊子语言、动作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一处来分析蚊子的心理、形象。
整体感知
蚊子
狮子
蜘蛛
宣战、交战
吹喇叭、唱凯歌
以己之长,



寓意:
寓意: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被俘、叹息
被粘住、被消灭
整体感知
蚊子
狮子
蜘蛛
宣战、交战
吹喇叭、唱凯歌
被俘、叹息
被粘住、被消灭
寓意:
讽刺能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骄兵必败,告诫人们绝对不能骄傲自满。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得意忘形,丧失警惕
智者必胜
骄兵必败


蚊子分别是怎么对待狮子和蜘蛛的?
点明寓意
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探究寓意
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
1.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3.一时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胜利时要有危机感。
对比改动情节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原文中讽刺性的语句没有了,寓意也要改变了。
人要向好的榜样学习。
对比改动情节后的《蚊子和狮子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智者必胜。
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
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燕子与乌鸦
燕子与乌鸦争吵谁最美丽。乌鸦对燕子说:“春天才能看到你美丽的外貌,我的身体却可以抵御冬季的严寒。”
这是说,
健康的身体胜过漂亮的外貌。
课外拓展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吕氏春秋》
溉(gài)
汲(jí)
跐(cǐ)
蹈(dǎo)
躇步(chú)
中伤(zhòng)
舍然(shì)
杞人忧天(qǐ)
字音
待,等到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于是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表连接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代“丁氏”
告诉
居住
打水浇田
得到、获得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闻
译文:有人听闻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的人都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使他听闻这件事。
讲述
使.....听闻;使动用法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代“这件事”
表连接
国都
对,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代“这件事

应答,回答

劳动力

派遣
得到,获得
这里指“发现”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听闻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情况,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听闻

这样
比得上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讹(é),1.
错误。2.敲诈,欺骗。】
(2)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3)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去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
《列子》
《列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
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他所担心事的状态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弯曲伸展,进行呼吸
罢了
聚积的气体
通“无”,没有
告知、开导
停止、不再继续


依托、寄托
因此
崩塌坠落
通“无”,没有
弯曲伸展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
如果
助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代“杞人”
晓者曰:“地积块耳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坠落
伤害
指有光亮的物体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即使

奈……何,
怎么
聚积的土块
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忧地会坏呢?”那个杞国消除了疑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四方
都是“踩、踏”的意思

行动,活动
整天
为何,为什么
代词,代“地”
同“释”,解除,消除,
......的样子
通“无”,没有
杞人“忧”什么?
“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忧”天会塌,地会陷。(天地崩坠)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后来经过别人的开导,他才安心。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1.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
2.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3.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不科学:日月星辰都是天体,都是物质,不是光,如果真掉下来肯定会伤害人类。地壳也是在运动的,地震、火山爆发就是实例。)
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可笑,为那些不可能发生的灾祸而害怕以致寝食难安,徒然自扰。
不可笑,因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寓意: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
如李白的《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抱负。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是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什么是寓言?
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又采用拟人的方法,使动植物人格化。
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多数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寓言】
【童话】
【神话】集体备课教案


2020.8.17
执教人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全体老师


寓言四则
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作家、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特点,理解寓言寓意,分析其中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情节与寓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寓言写作。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新课导入:从小到大,大家应该听过很多寓言故事,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黔驴技穷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掩耳盗铃
东施效颦
狐假虎威……你认为寓言有什么特点?师生讨论明确:“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它的特点是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引入课题理解寓意(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快速阅读,勾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再请结合它们的身份、地位、职业、处境等揣摩两者的心理,并模拟两者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朗读他们的对话。【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赫尔墨斯”的话:①“值多少钱”省略主语,可见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在赫尔墨斯心中不重要,而且首先就问宙斯,是因为赫尔墨斯认为自己有实力与宙斯相比,在人间得到的尊重应该很多(还可勾连后面的“笑”体会赫尔墨斯幸灾乐祸,认为父亲被贱卖很活该的心理)②“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中强调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
宙斯的妻子,妇女的保护神),是因为赫尔墨斯在知道宙斯价格很低时,
他觉得没有可比性了,所以又想与这位地位较高的女神比较一下自己在人间受到的尊重。③“这个值多少钱”中“这个”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强调,重读,还可以想象赫尔墨斯的动作。表现赫尔墨斯生怕别人弄错了他问的是哪个雕像,对雕像者的回答有所期待,
认为赫拉的雕像比宙斯贵,
而自己的雕像应该比赫拉归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心理。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雕像者”的话:①“一个银元”语气比较平淡,表现雕像者因为雕像不贵,卖不卖都无所谓、爱搭不理的心理。②“还要贵一点”表现在雕像者的心中可能赫拉的地位比宙斯高一点。③“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想象雕像者的心理:别以为赫尔墨斯是商人的庇护神就了不起,
这个更不值钱,
反正生意不好,
干脆白送你的不屑一顾、不耐烦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赫尔墨斯、雕像者、旁白。注意语气语调,表现人物的心理。)2.多角度思考寓意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不被人重视的人不一定没有价值。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会更好地了解自己。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可以思考:为什么宙斯、
赫拉的雕像都很便宜,特别是赫尔墨斯的雕像还是白送呢?他们在人间都没有得到较多的尊重呢?对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当权者的讽刺和批判。赫尔墨斯连自己的父亲都不尊重,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必然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二)《蚊子和狮子》1.快速阅读,蚊子是这篇寓言的主人公,勾画描写蚊子语言、动作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一处来分析,表现了蚊子怎样的心理。【要点】两次“吹喇叭”
,第一次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第二次得胜后,更骄傲了,可勾连后面的“唱着凯歌”
,表现它得意洋洋、肆无忌惮地想要炫耀的心理。“冲”勇往直前,毫无惧色。
“专咬”有智慧“我不怕你,
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主动挑战,表现蚊子自信勇敢心理。“叹息说,自己同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
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表现蚊子不甘失败、委屈不平的心理。可分角色分男女朗读,
蚊子和旁白,重读勾画的动词,
读出蚊子不同的心理。多角度思考寓意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
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启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一时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胜利时要有危机感。三、课文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参考:《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化作凡人”——“神”的身份,(2)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问道”、“笑着问道”《蚊子和狮子》(1)拟人化,对话、心理,(2)“吹着喇叭,唱着凯歌”——蚊子嗡嗡叫,
“飞走”、“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被蜘蛛网粘住”——符合客观实际……小结:寓言和本单元的前几课一样,都是充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疏通文意1.整体感知: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在有疑问处做好记号。2.小组研学:小组讨论,解决疑难。《穿井得一人》作家作品介绍解释题目:穿——挖掘、开凿疏通文意《杞人忧天》(1)作家作品介绍(2)疏通文意二、探究寓意1.问题研讨: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分析。(1)从《穿井得一人》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结构梳理(见课件)(3)归纳写作特点(艺术特色):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需要或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播传言。(4)说说寓意和启发寓意:“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启发: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5)说说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艺术特色):2.通过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1)文章充分运用了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对话,“闻其声如见其人”,情节也寓于其中,《杞人忧天》主要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把杞人那种忧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对话富有个性,简洁生动。文章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和面貌,而且巧妙地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层次,有波澜,是写人记事的高明手笔。总结:寓意与情节通过四篇寓言的学习,你是否有发现寓言的寓意是怎样表达的?请说说你的理解。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蚊子和狮子》——先胜后败《穿井得一人》——“人”理解有歧义《杞人忧天》——劝“忧”理解:寓言的寓意与情节设计有密切关系,寓意通过情节体现出来。
作业设计
设想如果赫尔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格后,就悄然离去,蚊子也没有撞上蜘蛛网,我们又能读出怎样的寓意呢?任选一则寓言,扩写这则寓言中你认为最值得扩写的一处情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