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综合选择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综合选择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21: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轮专题练】(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综合选择
时间:45分钟
一、【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异秉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③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⑤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⑥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帐,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对门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万事通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⑧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⑨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⑩“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的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日重写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异秉”意思是指与众不同,异于常人之处,通常能带来好运富贵。而王二的“异秉”本质上是他的勤劳能干,自守自持。
B. 文章开头“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与王二家形成对比,突出了王二家庭和睦,妻子贤惠。
C. 王二早起备料烧煮,下午摆摊做生意,他清楚“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到后来搬摊子,增加品种,可见其用心经营,灵活变通。
D. 文中写到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和“过年推牌九”,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主要是因为王二“发达了”,身份变了。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陶先生、陈相公的境遇和王二形成了对比,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C.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悲悯的关怀。
D. 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现了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魅力。
3. 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原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寻我家
蔡 楠
我开始寻找我家。
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的。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并不大,我曾经骑着摩托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围着这座城市不停地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高楼平房,都没有找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到电视台去登广告。
我的广告词是这样拟写的:(某男人因不慎丢失家庭一个,内有三十岁的年轻妇女一名,外带一六岁男孩。另有家具什物若干。记忆中家庭住址在×××街××巷×号,有线索者,请通知电视台广告部转,重谢!)我把广告词交给部主任,部主任又将它交给台长。台长大笔一挥作了批示:现在丢失家庭的人很多,据统计在我市30一4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丢失家庭率高达67.8%,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凡来我台登播寻找家庭广告者,一律免费!我谢过台长,留下手机号码,出了电视台。
登出广告的第二天上午,我的手机响了,是电视台打来的。他们已经为我找到了家,一会儿就派车送我回去。
我激动万分,坐着电视台的车踏上了归家的路。车子七拐八绕,在一幢高大的建筑物前停下。广告部主任领我绕过高大建筑物,拐进一条小巷,在一个古铜色的铁门前,他和蔼地对我说,到了,这就是×××街××巷×号,你回家吧!
我掏出钥匙开门。啪,锁开了。我终于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家。我看见妻子正在客厅猫腰撅腚地擦地,六岁的儿子正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没敢打扰他们,我想悄悄绕过客厅回到我和妻子的卧室。这时妻子扔掉抹布惊慌地开口了,“站住!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钟蕾,是我呀!我叫着妻子的名字,我回自己的家来了!”
钟蕾后退一步,定定地望着我,“这怎么是你的家呢?”
“这怎么不是我的家呢?你看这两间正房两间陪房,是我操持着盖的。院里的石灰砖是我的哥儿们替咱们砌的,客厅这套进口仿皮沙发是我打三折优惠从一个关系店里买来的,卧室里挂着的那幅字是著名书法家铁西为我写的,他还请我雅正呢!这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
“你说得一点不错,这些都是我丈夫干的。可我怎么就不认识你呢?”钟蕾仍然摇着头。
“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我们是在一九九〇年五月一日结的婚对不对?你后背靠近臀部的地方有一颗黑痣对不对?我们的儿子是在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出生的,今年六周岁了对不对?再有他随你的姓叫钟小雷对不对?”
“对呀对呀对呀,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好像在哪见过你,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你来呢?”钟蕾睁大眼睛,上下左右地探测了我一圈,仍然摇头。她喊来了儿子,“钟小雷过来,你看看这个闯进咱们家的人,他是你爸爸吗?”
“不是”,钟小雷瞪着骨碌碌的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正在厨房做饭吗?我去喊他来,爸爸,爸爸——”
我的儿子钟小雷从厨房里喊来了他的爸爸。是他爸爸,却不是我,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钱,比他能做事,比他……
一阵凉彻骨髓的悲哀袭来,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
大街上,杨花柳絮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那我的家在哪里呢?
我至今仍在寻找。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02年第22期)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电视台长批示登播寻找家庭广告一律免费,是为了帮助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丢失了家庭的人,这表明“丢失家庭”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B. 小说中“我”曾是一个爱家顾家的男人,这从“我”记得结婚的日子,记得房子是自己亲自操持着盖的,记得沙发是自己托关系买的等细节描写中可以得到证实。
C. 我明明记得详细家庭住址,电视台根据线索找到了我家,我用身上的钥匙打开了自家大门,小说结尾却说这里不是我家,这是用荒诞的情节表达生活的真实。
D. 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是因为家里的妻儿并不认识我;我感受到了凉彻骨髓的悲哀,这说明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
6. 小说结尾写到“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我”最终在杨花柳絮漫天飘舞中迷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 文中那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的中年男人究竟是谁?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三、【原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枣红色多穗的镖旗,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走镖的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京城里的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
沙子龙把小院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走了。
在他手下闯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儿用。有的在皇城的庙会上卖艺,还时常去走会。虽然算不了什么,他们打扮得像个样儿,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没向四围作揖,叉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儿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削砍劈拨,蹲跃闪转,手起风生,呼呼直响。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地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处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好,让你使枪,我呢?
“三截棍吧?”
老头子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过王三胜的手。啪,啪,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落在地上。
“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赢了,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三胜,”客栈里沙子龙正在床上看《封神榜》,“有事吗?
“栽了跟头!”
只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老师没别的表示。
他得说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的分量。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人立刻交了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
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子龙很客气:“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法都跟我一齐入棺材!”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打搅了,再会!”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王三胜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有删改)
8.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在西方列强大举入侵的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走向没落的悲剧故事。
B.徒弟王三胜对师傅沙子龙的态度由最初的崇拜,到后来的鄙视,这一变化透露出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慨叹。
C.文中两次写沙子龙夜静人稀时练枪的场面,把他的无奈和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具有更强的张力。
D.小说故事带着传奇味,人物带着古典味,笔法带着写实味,表现出一种典雅、质朴而苍凉的审美意蕴。
9.结合文本简析小说是如何表现“神枪沙子龙”风采的?
10.小说以“断魂枪”为题,有怎样的意蕴?结合全文探究。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D项,“身份变了”错,原文“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第二,过年推牌九”“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可知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过年推牌九”是因为现在“发达了”,并未提到他“身份变了”。故选D。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能力。B项,“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错,从“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可知他们并不是“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故选B。
3.(1)《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陶先生“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来说情”;晚上九点多无家可归的光棍们欢聚到保全堂(保全堂高朋满座,气氛欢乐)。
(2)隐藏着太多的无情: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陈相公他每天干着最苦最无聊最脏的活,老是挨打;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更突显世事的无情。
【解析】(1)《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陶先生“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来说情”;晚上九点多无家可归的光棍们欢聚到保全堂(保全堂高朋满座,气氛欢乐)。(2)隐藏着太多的无情: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陈相公他每天干着最苦最无聊最脏的活,老是挨打;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更突显世事的无情。
4.(1)引出“异秉”,照应标题。“万事通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借他之口谈起“凡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引出话题“异秉”,照应题目;
(2)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
(3)使文章主题深刻。万事通张汉谈“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
(4)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万事通张汉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从结构上看,原文“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可知借他之口引出话题“异秉”,与标题“异秉”形成照应;
从人物形象角度,原文“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众人对王二的飞黄腾达、财源茂盛的认同,认为他与众不同,必有异秉,可分析出“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
从主题看,小说前半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后半部分写事通张汉谈“异秉”,周围人的反应,展现的社会生活更为广阔,可知“深化文章主旨”;
从情节发展看,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借张汉之口谈“异秉”,揭示王二发达的原因,将前后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使结构严谨。
5.D【解析】本题考察分析概括文中内容及分析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错误,由原文可以看出,此时的“我”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因此很迷茫,而非“彻底地绝望”。
6.①“杨花柳絮漫天飘舞”营造出“迷茫”的氛围,呼应了小说中“我找不到家了”的情节。不确定的结局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②丰富人物形象。体现了“我”迷茫的精神状态。③揭示主题,人到中年的男人不甘于平庸的居家生活,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的迷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的能力。从情节上看,“杨花柳絮漫天飘舞”营造出“迷茫”的氛围,呼应了小说中“我找不到家了”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而“大街上,杨花柳絮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那我的家在哪里呢”这样开放性的结局设置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人物形象上看,“那我的家在哪里呢”一句体现了“我”迷茫的精神状态。从文章的主题思想上看,“大街上,杨花柳絮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体现了人到中年的男人不甘于平庸的居家生活,又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现实。
7.参考一:①中年男人是小说中的“我”在现实中的真实形象写照。②这正是中年男人在日常琐碎居家生活中的典型形象。理想被磨平,志向被消弭,激情淡褪,迷失了人生方向。体现了中年男人对现状的不满,对已消失的自我的怀念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参考二:中年男人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形象。这是“我”对中年生活的焦虑、担忧的具象化体现。日常琐碎居家生活中,会磨平人的理想,消弭人的志向,淡褪人的激情,最终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中,可认为:中年男人是小说中的“我”在现实中的真实形象写照。如文中写到“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这正是中年男人在日常琐碎居家生活中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人到中年的男人不甘于平庸的居家生活,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的迷茫的形象特点。考生也可认为:中年男人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形象。这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也影射了日常生活中的自己。由“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钱,比他能做事,比他……”可以看出,“我”对中年生活的焦虑、担忧。
8.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徒弟王三胜对师傅沙子龙的态度由最初的崇拜,到后来的鄙视”表述错误。因为小说中,并没有情节能表现出王三胜对师傅沙子龙的态度变为鄙视。
9.①直接陈述:二十年来,沙子龙在西北一带没有遇见对手;②侧面描写:三胜武艺高超,孙老者的慕名求教,都从侧面说明沙子龙的确名不虚传;③正面描写:沙子龙武艺高强,“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直接展示神枪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直接陈述;“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就是为会他才来的!”——侧面描写;“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正面描写。
10.①指“五虎断魂枪”枪法高明,可夺人性命。②“五虎断魂枪”代表的中国武术失去用途,也就失去了灵魂。③沙子龙看到枪术失去用武之地,他感到非常失落与悲凉。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本题中,小说以“断魂枪”为题,从表层含义上分析,应该指“五虎断魂枪”枪法高明,可夺人性命。而从深层含义上分析,“五虎断魂枪”代表的中国武术失去用途,也就失去了灵魂。从主题的角度上分析:沙子龙是这种枪术的传承人,当他亲眼目睹枪术失去用武之地,他感到非常失落与悲凉。表达了作者希望传统文化(国术)传承下去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沙子龙坚守的品格的赞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