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内容概述
同学们一定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吧。说不定你还吃过酸梅果,那感觉真的是很酸很酸。你也一定喝过茶水,那种感觉却是苦中有涩。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其实这就是酸和碱的味道。这一单元学习酸和碱的知识。
本单元分为四节。第1节和第2节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生活中接触过的酸和碱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微观的角度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第3 节和第4节首先通过介绍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突出了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探究中和反应。最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这四节的内在联系是: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认识酸、碱的腐蚀性,知道它们的一些用途。
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认识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熟悉的有“酸味”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质是酸?利用学生接触的知识:食醋、柠檬汁等,开门见山提出酸溶液中有共同的氢离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在选择和呈现教学内容时,教材不再过分地追求如何给酸下一个既严格、实际上又僵化的且有阶段性的定义,也不在追求认识更多的酸和碱,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来如果学生把具体的酸和碱忘掉了,但在他的头脑中还会留下有关酸最本质、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即酸的性质实质上就是H+的性质。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酸的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常见的酸—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懂得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具体物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的稀释。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浓硫酸的稀释操作和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
浓盐酸(1瓶)、浓硫酸(1瓶)、水(烧杯中)、纸、小木棍、布、烧杯(500mL1只)、玻璃棒、玻璃片、3%~5%碳酸氢钠溶液。
导入新课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有酸味吗? “酸”从哪里来?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最早,在制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放在窖中保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酸。
你知道实验室里哪些物质有酸味吗?
像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
二、推进新课
(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活动1: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学会正确地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
【展示】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交待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并示范)
【观察】浓盐酸、浓硫酸的颜色、状态,打开瓶塞后闻气味,观察酸雾。学生观察后,总结交流并完成表7-1-1中格内容:表7-1-1
【讲解】浓盐酸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思考】(1)若要提高某稀盐酸的浓度,能否采用蒸发的方法?(不行,因为盐酸易挥发)
(2)浓盐酸都是无色液体吗?(不是,工业上用的浓盐酸因为含有少量的杂质(铁离子)而略带黄色)
(3)若在天平左右两盘各放一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烧杯,天平的指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天平指针偏向盛有浓硫酸的一边,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质量减轻,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分,质量增加)
活动2:感知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成分的变化
【交流】 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各成分怎样变化?
【小结】(见表7-1-2)表7-1-2
【提示】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常用来作干燥剂。
(二)浓硫酸的腐蚀性
活动3: 知道浓硫酸的强腐蚀性,体验使用化学药品应注意的事项
【引入】有关浓硫酸毁容和泼熊的事例。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说明了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演示】补充实验[实验7-1-1]──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上做实验。
【交流】(见表7—1—3)
表7—1-3
【设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你受到哪些启发?
【讲解】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三)浓硫酸的稀释
活动4: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感受实验操作顺序的重要性
【引入】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有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演示】[实验7-1-2]稀释浓硫酸——按照教材第3页图示装置小心地进行实验。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观察】烧杯壁发烫。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拌。]
【思考】(1)直接向浓硫酸中加水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且水溶于浓硫酸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水滴向四周飞溅。)(2)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利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硫酸。)]
【开心一刻】打一谜语 “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交”。请猜一化学物质。
三、典例剖析
例 下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及其作用 ;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 (填“水”或“浓硫酸”)。
(2)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 。
(3)现有失去标签的相同体积的两瓶液体,一瓶是98%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的稀硫酸,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列举两种方法来区别它们。
, 。
【解析】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受热均匀。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有脱水性、吸水性,可以利用浓硫酸的这些性质去鉴别它。
【答案】(1)玻璃棒,使受热均匀浓硫酸 (2)水滴飞溅(3)观察呈油状粘稠的为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在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
四、课堂小结
【设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小结】知识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方法类:对比分析方法──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道理类:实验操作必须严格、规范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否则会发生安全事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2.课本P6习题第3题。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酸的物理性质
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
1.采用挑战性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2.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等,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常见酸的内涵。
3.本节课学习了常见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得到的启示:凡事应认真思考,讲究科学,否则易出现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