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朱德的扁担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朱德的扁担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17:3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不怕苦累、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感悟革命领袖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无比敬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扁担上写着“朱德的扁担”几个字。)
3.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朱德,出示朱德像)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字)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扁担  同志  队伍  敌人  山高路陡
难走  斗争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3.开火车接力读,看看哪些字词难读难记。
“志”:上部是“士”,不是“土”。
“心疼、敬爱、打仗”中的“疼、敬、仗”都是后鼻音。
“难走”中的“难”是多音字,在这里读“nán”,“难”在“灾难”中读“nàn”。请同学们辨析这几个词语:难过、为难、难忘。
4.小组检查读词语的情况,逐个过关。
5.理解“山高路陡”和“不料”。
(1)看到“山高路陡”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象画面)“陡”字的左边就像一座悬崖,直直的。所以“陡”就是指山坡近于垂直。
(2)出示句子。
可以用哪个词替换“不料”?(“不料”在这里指没有想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2.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课件,完成填空。
朱德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越发敬爱他了,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质疑:①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②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③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扁、担、志、伍、师、军、战、士。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讲解会写字的书写要点。
扁:半包围结构,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第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担:左窄右宽,“扌”瘦长,“旦”字“日”宽扁,底横稍长。
志:心字底的卧钩要宽扁,稳稳托住上面的“士”字。“心”字三点的位置分别为左下格、竖中线、右下格。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
伍:“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
师:左部竖撇稍直;右部横不宜长,竖要直。
军:“冖”的横钩宜长,覆盖下面的“车”字。
战:“斜钩要有点弧度,就像一张弓,书写要长,才能舒展。
士:首横长,取斜势,竖要直,下横短。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述,指导按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师讲述“井冈山会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结合教师讲解,自读第1自然段。
(1)交流:“会师”指的是谁和谁会师?(朱德同志带领队伍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2)指导朗读:会师,多开心啊!队伍壮大了,力量变强了,你们为他们高兴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齐读第1自然段)
师: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仗着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封锁了各个路口,把红军团团围住,红军需要的粮食、生活用品没办法运进山里,红军也很难出山,敌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了解挑粮的原因,体会挑粮的艰难。
3.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交流:
(1)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2)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到山下去挑粮?(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3)从哪里可以看出挑粮的艰难和战士们大无畏的精神?(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4)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战士们下山挑粮的困难以及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4.朗读第3、4自然段,引导交流:
(1)战士们都争着去挑粮,朱德同志是怎样做的呢?(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①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②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体会朱德同志的辛劳。)
(2)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辛劳,是怎么做的?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抓住“藏”体会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与爱护。)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意思是这根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因为他知道战士们心疼他,不让他去挑粮,故意让他没有扁担可用,先前的扁担会失踪,这一根一定也会失踪,所以他写上自己的名字,用这样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4)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爱戴朱德同志?(因为他们被朱德同志的品格和精神感动了,越发尊敬和爱戴他。)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战士们非常敬爱他,后来,战士们藏了他的扁担,原以为他就不去挑粮了,不料,他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大家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所以大家越发敬爱他了。
是啊,朱德同志就是用这根扁担,挑起了储备粮食、巩固根据地的重任,彰显了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锻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革命队伍。
【教学板书】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反思】
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产生的问题多数也是零散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系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引导式,从“朱德同志为什么要挑粮、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名字”等问题,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其认真读课文,深入体会,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