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遂宁6月平均气温约50
℃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5
m/s
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0
kg
D.教室内课桌高约40
cm
2.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余的半杯水(
)
A.因为质量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B.因为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减半,但密度不变
3.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
kg/m3,则(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
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
kg
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4.用天平和量筒测铁块密度,若要使误差较小,应该(
)
A.先测铁块体积再测质量
B.先测铁块质量再测体积
C.先测量筒中水的体积和铁块体积
D.先测量筒中水的质量
5.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天平和砝码、刻度尺、细线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6.要比较几堆稻谷质量好坏(这里“质量好”是指稻谷中空瘪的颗粒数较少,饱满的颗粒数较多),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体积相同,比较质量
B.质量相同,比较体积
C.比较颗粒的大小
D.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
7.运用你学过的密度知识不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
)
A.用天平和水“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和水“量”出实心小钢珠的质量
C.用天平和量筒鉴别矿物的种类
D.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8.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柯同学想用天平、烧杯、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称出一堆大头针质量。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三枚戒指中只有一枚是纯金的,而其他两枚则是锌镀金和铜镀金制的,鉴别的方法是(
)
A.测三者质量,质量最大的为纯金
B.测三者质量,质量最小的为纯金
C.测三者体积,体积最大的为纯金
D.测三者密度,密度最大的为纯金
10.由不同物质做成的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3∶5
B.5∶3
C.1∶1
D.2∶3
11.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石块的质量是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冰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可说明水的温度从8
℃降低至2
℃的过程中(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如图所示量筒是以________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测量时如果按如图方式读数,则读出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4.小兰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调节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调节天平平衡后,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小兰用正确的方法称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只有20
g砝码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1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__________(选填“>”“<”或“=”)ρB。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16.一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余下的气体密度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J-11第三代重型战机,为减轻重量制造时选用了硬度大、密度较__________的合金材料;家用落地式电风扇,底座质量越大越稳定,据此应选用密度较_________而成本较低的铸铁较合理。(选填“大”或“小”)
18.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___g。
实验次数
1
2
液体体积V/cm3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85
112
19.一个容器的质量为200
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
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
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________cm3,此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密度大。
(2)乙物质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1
dm3的甲物质和1
dm3的乙物质的质量和为________kg。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1.(8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
cm3的这种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
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______g。
22.(8分)中国80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比普通鸡蛋大呢?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头滴管和一些水。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___,观察到指针指在____________表示横梁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0。
(2)如图所示,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达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m2。
(3)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__ρ=__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ρ水)。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3.(8分)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
g/cm3~0.93
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
g/cm3~0.95
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___________上,移动游码至标尺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水平平衡。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
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__cm3。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的。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四、计算题(共20分)
24.(8分)现有一个质量为54
g、体积为50
cm3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
g,已知ρ铝=2.7×103
kg/m3。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25.(12分)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
kg、2
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
kg。(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第六章综合能力测试题(答案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B )
A.遂宁6月平均气温约50
℃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5
m/s
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0
kg
D.教室内课桌高约40
cm
2.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余的半杯水( D )
A.因为质量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B.因为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减半,但密度不变
3.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
kg/m3,则( B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
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
kg
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4.用天平和量筒测铁块密度,若要使误差较小,应该( B )
A.先测铁块体积再测质量
B.先测铁块质量再测体积
C.先测量筒中水的体积和铁块体积
D.先测量筒中水的质量
5.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天平和砝码、刻度尺、细线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6.要比较几堆稻谷质量好坏(这里“质量好”是指稻谷中空瘪的颗粒数较少,饱满的颗粒数较多),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C )
A.体积相同,比较质量
B.质量相同,比较体积
C.比较颗粒的大小
D.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
7.运用你学过的密度知识不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 D )
A.用天平和水“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和水“量”出实心小钢珠的质量
C.用天平和量筒鉴别矿物的种类
D.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8.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柯同学想用天平、烧杯、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称出一堆大头针质量。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D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三枚戒指中只有一枚是纯金的,而其他两枚则是锌镀金和铜镀金制的,鉴别的方法是( D )
A.测三者质量,质量最大的为纯金
B.测三者质量,质量最小的为纯金
C.测三者体积,体积最大的为纯金
D.测三者密度,密度最大的为纯金
10.由不同物质做成的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A )
A.3∶5
B.5∶3
C.1∶1
D.2∶3
11.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 )
,甲) ,乙)
A.石块的质量是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冰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可说明水的温度从8
℃降低至2
℃的过程中( B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如图所示量筒是以__mL__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__1_mL__;测量时如果按如图方式读数,则读出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4.小兰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调节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零刻线__处,调节天平平衡后,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被测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__,改正错误后,小兰用正确的方法称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只有20
g砝码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23.1__g。
1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正比__;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__>__(选填“>”“<”或“=”)ρB。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16.一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余下的气体密度是__ρ__,这是因为__质量变小,体积不变__。
17.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J-11第三代重型战机,为减轻重量制造时选用了硬度大、密度较__小__的合金材料;家用落地式电风扇,底座质量越大越稳定,据此应选用密度较__大__而成本较低的铸铁较合理。(选填“大”或“小”)
18.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0.9×103__kg/m3,容器的质量是__40__g。
实验次数
1
2
液体体积V/cm3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85
112
19.一个容器的质量为200
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
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
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__500__cm3,此液体的密度是__0.8×103__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甲__(选填“甲”或“乙”)物质密度大。
(2)乙物质的密度为__0.9×103__kg/m3。
(3)1
dm3的甲物质和1
dm3的乙物质的质量和为__3.6__kg。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1.(8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相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1.125×103__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
cm3的这种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37.4_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
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45.4__g。
22.(8分)中国80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比普通鸡蛋大呢?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头滴管和一些水。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水平__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零刻度线__处,调节天平的__平衡螺母__,观察到指针指在__分度盘中线__表示横梁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0。
(2)如图所示,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达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m2。
(3)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__ρ=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ρ水)。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__偏大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3.(8分)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
g/cm3~0.93
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
g/cm3~0.95
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__水平桌面__上,移动游码至标尺__零刻线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水平平衡。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
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__56__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50__cm3。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0.92__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__合格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的。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__偏大__(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_ACDB__(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四、计算题(共20分)
24.(8分)现有一个质量为54
g、体积为50
cm3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
g,已知ρ铝=2.7×103
kg/m3。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解:(1)m液=m总-m球=78
g-54
g=24
g (2)V液=V总-V铝=50
cm3-=30
cm3,ρ液===0.8
g/cm3
25.(12分)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
kg、2
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
kg。(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解:(1)排出水的质量m排=0.56
kg+2
kg-2.36
kg=0.2
kg,V石=V排===2×10-4
m3 (2)ρ石===2.8×103
kg/m3 (3)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ρ=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