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 教案及反思(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 不懂就要问 教案及反思(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23: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3.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们交流。
4.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养成“不懂就要问”的习惯。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1)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标注自然段序号。
(2)边读边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不懂的地方。
(3)与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快。
(二)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的卡片,开火车认读。(重点指导“挨”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1.读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叫“私塾”。(私塾是我国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塾”与现在学校的教学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说明了什么?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话说得快而清楚。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学校都是这么做的,而且他学习很认真、成绩好,先生十分满意。)
4.讨论:你喜欢这种“只背不讲”的上课方式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5.孙中山也有和你们一样的感受,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谁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
6.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都是什么样的表情?(吓呆了)课堂气氛怎么样?(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说明了什么?(先生很严厉,同学们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像孙中山那样提问。)
7.默读第4~7自然段。
(1)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问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态度?(从“戒尺”“厉声”中可以看出先生很愤怒。)
(2)后来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为什么会改变呢?画出相关语句。
师小结:从“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可以看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不是无理取闹的要求,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8.指名读第8、9自然段,思考: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因为孙中山对知识十分渴望。)为什么他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因为孙中山觉得只要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挨打也不怕。)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小结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们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学板书】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