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 能力提升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 能力提升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8 11: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
能力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C.虽然分子非常小,但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
D.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的体积很小
3.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鸭蛋腌制后变咸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4.
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D.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5.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
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6.
“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7.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非常小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8.
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9.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10.
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D.炒菜时温度高,扩散加快
1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
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12.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课后训练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4分)
13.
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再室外的楼道、走廊里,不一会儿室内也闻到了消毒液的气味,这是_____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
14.
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体间可以发生扩散。大量事实表明,温度________,扩散过程进行得越快。
16.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当两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处在平衡位置;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相互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__________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的相互距离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________引力。
17.
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是_________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就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_____________。
18.
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__(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________(填“30
s”“1
min”或“20
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
19.
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先往注射器筒内吸入适量的空气,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一定的体积,该实验表明分子间有____;之后她再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出,吸入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
20.
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图甲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____态,物质从图丙变化到图乙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__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变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填“吸热”或“放热”)。
21.
小明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空气<ρ二氧化氮)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两个瓶采用a、b、c三种方法放置,如图所示,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采用的三种放置方法中____(填“a”“b”或“c”)
方法最不合理,它不能防止____对实验造成影响。
22.
明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加剧,导致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即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________,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__和体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
DCBADA
7-12
DCDDDA
13.
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
扩散(或分子热运动);扩散越快(或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5.
彼此进入对方;气;越高
16.
引;斥;大于;大于
17.硫酸铜溶液;快
18.
下;20
min 
19.
间隙;斥力
20.
固;小;大;放热
21.
两瓶颜色逐渐变均匀;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22.
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3.
热运动;汽化;很小;形状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