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2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
同步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汽车的发动机往往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水的温度比较低
B.水的比热容大
C.自然界水资源丰富
D.水的密度比较小
2.
将一杯水由30
℃加热到50
℃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
℃加热到70
℃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
3.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比热容不等,当它们升高相等的温度时(
)
A.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B.比热容小的吸收的热量多
C.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不知道两物体的初温,因此无法判断吸热的多少
4.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0.2
kg的水从25
°C加热至沸腾需吸收的热量是[c水=4.2×103
J/(kg·°C)]( )
A.2.1×103
J
B.6.3×103
J
C.2.1×104
J
D.6.3×104
J
5.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
)
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
C.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的质量小
6.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主要是因为水的(
)
A.质量较小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
7.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c铜<c水)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它们之间(
)
A.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由水传给铜
C.温度由铜传给水
D.热量由铜传给水
8.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比热容之比是1∶2,当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
A.1∶3
B.3∶1
C.3∶4
D.4∶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9.
用一台电取暖器给有50
kg空气的房间加热。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
℃,则空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设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10.
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4.2×107
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60
℃,流出的水温是56
℃,则每天需要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1.
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降到250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c鹅卵石=
0.8×10
3
J/(kg·℃)
]
12.
在已知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利用变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便可以求出该物质的比热容。
1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若将2
kg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5
℃、质量为1
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75
℃.
14.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
℃,乙物体温度升高20
℃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____倍。
15.
下表列举了部分物质的比热容。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供人们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的性质;现有2
kg的煤油吸收了4.2×104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将变化________℃。
16.
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温度是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
℃,则该金属球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J/(kg·℃)。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__。
在海滩上进行“沙疗”时,把人体埋到沙子里,沙子放出热量,人体吸收热量后体温升高,内能
,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10
kg沙子温度降低1
℃放出的热量是
J[已知c沙=0.92×103
J/(kg·℃)].
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器,为了使它通电后能快速升温,在电暖器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____________的液体。为了防止电暖器发生爆裂,内部充入的液体还应该具有沸点____________的特点。
18.
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250
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c牛奶=4.2×103
J/(kg·℃)]
19.
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季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某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
kg,若水温平均升高0.8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被相同质量的沙石吸收(c水>c沙石),则沙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8
℃。
[c水=4.2×103
J/(k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6分)
20.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
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1)图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是水吸热升温的图象。
(2)加热满2
min时,水吸收了_______________热量。
(3)沙子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4分)
21.
(6分)在冬天为了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需要供给4.2×106
J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
℃,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2
℃,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80
℃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22.
(6分)质量为20
kg的水,吸收了6.72×106
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90
℃,求水的初温。[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23.
(12分)某研究小组为测量垂直于太阳光的面积为1
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用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做实验。经多次实验得到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控制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2
m2,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的质量为100
kg,水的初温为20
℃,经8
750
s时间后上升到45
℃[c水=4.2×103
J/(kg·℃)]。请计算:
(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2)垂直于太阳光的1
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D
5.C
6.D
7.B
8.A
二、填空题
9.
2.5×105
10.
2500
11.
4×104;升高
12.
温度改变量(或初温和末温);c=
13.
4.2×103
J/(kg·℃);改变;75
14.
4
15.
比热容大;10
16.
46×103;钢铁
17.
增大;热传递;9.2×103
17.
小;高
18.
热传递;2.1×104
19.
36×1010;大于
三、实验探究题
20.
(1)乙;(2)4.2×104;(3)0.91×103
J/(kg·℃)
四、计算题
21.
解:水的质量m===125
kg。
22.
解:水温升高:
Δt===80
℃,
水的初温:t0=t-Δt=90
℃-80
℃=10
℃。
23.
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c水m(t2-t1)=4.2×103
J/(kg·℃)×100
kg×(45
℃-20
℃)=1.05×107
J。
(2)接收到的太阳光的能量:Q光===2.1×107
J;==1
200
J/(m2·s),则垂直于太阳光1
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是1
20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