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1.3 科学观察(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1.3 科学观察(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09:38: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科学观察
【学习目标】
1.知道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能认识实验室常见科学仪器,以及知道仪器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认识实验室常见科学仪器,以及知道仪器的作用。
【学习过程】
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观察。实验时常用一些仪器对物体进行测量,还经常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2.单凭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知识点一、用心观察
1、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答案】B
【解答】解: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都属于间接观察,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属于直接观察。
故选:B
2、伽利略通过了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答案】D
【解答】解:伽利略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通过观察旁人习以为常的吊灯摆动现象,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科学规律,并且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猜想的正确性,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故选:D。
知识点二、拓展观察力
3、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可消除误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答案】B
【解答】解:A、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细微部分,可扩大观察范围,故A正确;
B、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故B错误;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指纹时更清晰,故C正确;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的是(  )
A.地钱
B.海带
C.小球藻
D.紫菜
【答案】C
【解答】解:图中A地钱,B海带,D紫菜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而C小球藻属单细胞藻类,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故选:C。
知识点三、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5、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答】解: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故选:C。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组别
蚕卵数
培养温度
培养湿度
孵化出蚕蚁所需天数
孵化率
A
1000
16℃
75%
10
90%
B
1000
20℃
75%
9
98%
C
800
30℃
75%
8
68%
(1)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请指出并加纠正. 
 .
(2)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 
 .
【解答】解:(1)“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如蚕卵数、培养湿度等都相同.表格中蚕卵数不相等,因此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相等,应该都用1000粒.(2)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20℃.
答案:(1)蚕卵数不相等,应该都用1000粒(2)20℃
知识点四、观察与实验
7、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观察
C.实验
D.阅读
【答案】B
【解答】:善于观察的牛顿从别人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联想到地球与苹果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计算,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
故选:B。
8、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  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答:  。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  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  。
【解答】如图所示,对于T形工件,根据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面一竖(cd)的高度。
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是: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从以上的经历中,能悟出的道理是: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
故答案为:小于;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等于;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可以拓展观察力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是多余的
D.在观察中使用工具可以纠正一些错觉
【解答】解:A、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细微部分,可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能力,因此使用显微镜可以拓展观察力,正确;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因此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正确;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时更清晰而不是多余的,不正确;
D、在观察中使用工具可以纠正一些错觉,正确。
故选:C。
2、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向阳处
10℃


从该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答案】C
【解答】解:甲乙作为对照实验,从表中可知变量只有一个就是温度。甲乙中的光照、水分都相同,所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温度。
故选:C。
3、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答案】B
【解答】解:A、不同的人指纹图案不同,而且不容易画下来,因此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拍照描述;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表格描述;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图形描述;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文字描述。
??
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故选:B。
4、小明为研究蚂蚁的活动情况,选择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离开蚂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记录结果如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时间
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只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A.第二天蚂蚁活动最频繁
B.7:00前蚂蚁没有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活动频繁
【答案】C
【解答】解:A、分析观察结果可见:第二天蚂蚁活动最不频繁,A错误;
B、表中没有7:00前的数据,无法说明7:00前蚂蚁没有活动,B错误;
C、分析观察结果可见: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C正确;
D、分析观察结果可见:蚂蚁下午的活动比上午的活动频繁,D错误。
故选:C。
5、(2020春?章丘区期末)
(?http:?/??/?www.m?/?bio?/?report?/?detail?/?45c19e1b-ad61-4309-90c4-de8bddc54782"
\t
"http:?/??/?www.m?/?_blank?)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洁净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直至褪色为止。观察结果如表。据表可知这四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是(  )
滴加的蔬菜汁及数量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0滴
6滴
18滴
11滴
A.青椒
B.芹菜
C.白菜
D.黄瓜
【答案】B
【解答】解: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青椒汁用了6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少的,所以青椒汁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芹菜汁用了18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芹菜汁维生素C的含量最少。
故选:B。
6、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  )
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D.伸缩缝,用于允许路面的膨胀和收缩
【答案】D
【解答】解: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当温度变化时,桥面会热胀冷缩,因此伸缩缝可用于允许桥面的膨胀和收缩,起到保护桥面的作用,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7、晓丽为研究“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象中的 
 
来表示。
(3)在上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填“粘性”或“流淌时间”)
【解答】(1)从晓丽得出的结论是: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温度越高,蜂蜜粘性越低,或温度越低,蜂蜜粘性越强)。
(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减小;由图象可知,能反应随温度升高粘性减小的图象是B.因此这一结论可以用图象中的B来表示。
(3)“在上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
(填“粘性”或“流淌时间”)。
故答案为:(1)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温度越高,蜂蜜粘性越低,或温度越低,蜂蜜粘性越强)(2)B(3)粘性;流淌时间
8、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答案】②③
①④
①③
②④
【解析】根据是否需要借助仪器,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不要借助仪器的是直接观察有②③;根据观察的精确程度,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定量观察一般都有比较精确的数据,有②④。
9、学习科学观察时,老师曾带领大家开展了“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观察1号观察点的植物,记录的一部分文字如下:
牡丹:株高0.5米左右,没有明显的主干,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分枝短而粗。
柳树:有粗大的主干,树皮灰褐色,有纵向的裂纹。
黄花萱草:茎多汁,较柔软,叶长30~60cm。
牵牛花:茎很长,不能直立,攀附在篱笆、其他植物的茎上。
(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的成虫一般具有三对足。如图是同学们在2号观察点通过拍照片记录的四种无脊椎动物的成虫,据图判断:你认为是昆虫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2)汇总全班同学在三个观察点的记录数据如如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边坐标图中补充绘制1号观察点动植物种类总数的条形统计图。
(3)同学们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没有用到的记录方法是_______。
A.文字描述法
B.图形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绘路线图法
【解析】(1)A是甲壳虫、B是蝗虫、C是蜈蚣,D是鼠妇,A、B有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属于昆虫纲的动物。
(2)根据表格数据,1号观察点动植物有20种,作图如下:
(3)在本次观察实践活动中用到的有文字描述、拍照片(图片记录)、记数据(表格记录),这是科学观察中常见的方法,没有使用绘路线图。
10、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小强对此作出的假设是:“指甲长长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造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测量AB间、BC间距离(AB=BC),②半个月后,再测量AB间、BC间的距离并分析。
请回答:如果小强的假设是正确的,则测量到AB间、BC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分别是 
 和 
 。
【解答】解:指甲是皮肤的衍生物,由真皮增厚而成。指甲的真皮为甲床,指甲根部的表层生发层是指甲生长点,围绕指甲根部及其侧缘的皮肤皱壁称甲廊。
甲床是指甲生长的附着点,指甲就依附着甲床,从根部向外,从下向上生长。指甲的生长速度3个月左右1厘米。一般留1个月就可以有0.3厘米。
因为指甲根部的表层生发层是指甲生长点,从根部向外,从下向上生长,所以AB间的距离会增大,时间才半个月比较短,BC距离会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人的感觉有很多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D.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答案】A
【分析】观察事物,必须谨慎,人的感觉有很多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解答】解:观察事物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人的感觉有很多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故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B.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
D.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
【解答】解: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没有明确的目的,属于无意识的观望,故A符合题意。
B、测量同学的体温,目的是了解这名同学体温是否正常,进一步推测身体健康状况,属于科学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属于科学观察,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属于科学观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发现好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丽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小丽立即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于是偷偷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了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于是不记录
【答案】B
【解答】解:A、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
?B、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B正确。
?C、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C错误。
?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D错误。
故选:B。
4、观察图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再动脑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解答】答:观察图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看到乙环的内圈大;
可以把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套在一起,如果套不进去,甲环大;恰好套进去,大小相等;可以自由通过,乙环的内圈大。
5、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特别强调人的观察能力,他在实验室的墙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将使你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图,图中的A和B两幅图中间的线段你认为一样长吗?用直尺量一量,结果是 
 .你感觉C、D两图中间的圆一样大吗?量一量,结果是 
 .做完这两个观察实验,你有什么体会? 
 .
【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从观察中发现问题,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故答案为:一样长;一样大;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观察有时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科学观察
【学习过程】
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
。实验时常用一些
对物体进行测量,还经常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

2.单凭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

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等方法。
知识点一、用心观察
1、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2、伽利略通过了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知识点二、拓展观察力
3、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可消除误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4、下列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的是(  )
A.地钱
B.海带
C.小球藻
D.紫菜
知识点三、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5、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组别
蚕卵数
培养温度
培养湿度
孵化出蚕蚁所需天数
孵化率
A
1000
16℃
75%
10
90%
B
1000
20℃
75%
9
98%
C
800
30℃
75%
8
68%
(1)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请指出并加纠正. 
 .
(2)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 
 .
知识点四、观察与实验
7、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观察
C.实验
D.阅读
8、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  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答:  。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  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可以拓展观察力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是多余的
D.在观察中使用工具可以纠正一些错觉
2、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向阳处
10℃


从该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3、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4、小明为研究蚂蚁的活动情况,选择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离开蚂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记录结果如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时间
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只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A.第二天蚂蚁活动最频繁
B.7:00前蚂蚁没有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活动频繁
5、(2020春?章丘区期末)
(?http:?/??/?www.m?/?bio?/?report?/?detail?/?45c19e1b-ad61-4309-90c4-de8bddc54782"
\t
"http:?/??/?www.m?/?_blank?)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洁净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直至褪色为止。观察结果如表。据表可知这四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是(  )
滴加的蔬菜汁及数量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0滴
6滴
18滴
11滴
A.青椒
B.芹菜
C.白菜
D.黄瓜
6、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  )
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D.伸缩缝,用于允许路面的膨胀和收缩
7、晓丽为研究“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象中的 
 
来表示。
(3)在上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填“粘性”或“流淌时间”)
8、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9、学习科学观察时,老师曾带领大家开展了“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观察1号观察点的植物,记录的一部分文字如下:
牡丹:株高0.5米左右,没有明显的主干,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分枝短而粗。
柳树:有粗大的主干,树皮灰褐色,有纵向的裂纹。
黄花萱草:茎多汁,较柔软,叶长30~60cm。
牵牛花:茎很长,不能直立,攀附在篱笆、其他植物的茎上。
(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的成虫一般具有三对足。如图是同学们在2号观察点通过拍照片记录的四种无脊椎动物的成虫,据图判断:你认为是昆虫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2)汇总全班同学在三个观察点的记录数据如如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边坐标图中补充绘制1号观察点动植物种类总数的条形统计图。
(3)同学们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没有用到的记录方法是_______。
A.文字描述法
B.图形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绘路线图法
10、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小强对此作出的假设是:“指甲长长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造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测量AB间、BC间距离(AB=BC),②半个月后,再测量AB间、BC间的距离并分析。
请回答:如果小强的假设是正确的,则测量到AB间、BC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分别是 
 和 
 。
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人的感觉有很多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D.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B.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
D.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
3、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发现好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丽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小丽立即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于是偷偷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了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于是不记录
4、观察图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再动脑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5、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特别强调人的观察能力,他在实验室的墙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将使你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图,图中的A和B两幅图中间的线段你认为一样长吗?用直尺量一量,结果是 
 .你感觉C、D两图中间的圆一样大吗?量一量,结果是 
 .做完这两个观察实验,你有什么体会?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